曹睿晚年沉迷享乐,司马懿为何如此怕他?揭秘三国背后的权力游戏

老达子爱历史 2024-12-12 10:09:17

文|老达子

本文共2818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想象一下,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夜幕低垂,灯火阑珊。曹叡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四周是丝竹之声与美酒佳肴,一派奢靡之景。而在这繁华背后,司马懿,这位老谋深算的托孤重臣,却在暗处默默观察,心中五味杂陈。

这样的场景,怎能不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司马懿即便面对一个看似昏庸的君主,也不敢轻举妄动?今天老达子就来跟大家一起聊一下曹叡与司马懿这对君臣~

曹叡:少年天子,政由己出

曹叡登基时才二十二岁,太年轻了,连他老爹曹丕心里都犯嘀咕,特意给他配了四个辅政大臣: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这四个人,权力大得很,还互相制衡,对一般年轻皇帝来说,这样的安排挺妥当,曹丕也是费了不少心思。但曹叡不是个省油的灯,他可不想被这几个人束缚住。

于是,他瞅准蜀吴进犯的机会,把曹真、曹休、司马懿都打发出去守边疆了。四大辅政大臣走了三个,剩下一个陈群也折腾不出啥浪花来,曹叡就这样把权力牢牢抓在了自己手里。这可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干出的事,这政治手腕,让人不得不服。

人都有上限和下限的,曹叡的下限就是大兴土木、玩乐不休。但曹叡的上限可了不得,他不但收拾了鲜卑,灭了辽东,还搞出了《魏律》十八篇,把蜀汉和东吴那帮子人拼了老命的攻打,都给轻轻松松地化解了。

可曹叡三十六岁就撒手人寰了,算是英年早逝。对皇帝来说,生活奢侈点不算啥,没本事那才是大问题。可曹叡呢,刚登基就显露出了超越年龄的沉稳,之后十多年,权力一直攥得紧紧的。他要是想除掉司马懿,其实并不是件难事。

就连陆逊聊起曹叡,都是赞不绝口:“他用人公道,刑罚宽松,四处施恩,减轻赋税,减少劳役,老百姓那叫一个高兴,比曹操那时候还强。”陈寿说曹叡:“明帝这人,又沉稳又果断,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干,那气派,简直就是个天生的君王。”裴松之也夸:“魏明帝,那可是个一时的英主。”

司马光更是评价:“这皇帝,又沉着又聪明,做事随心,看人看事都准,不喜欢虚的。指挥军队,决定大事,那些谋士将领,没有一个不服他的大智慧。”要是曹丕和曹叡能像刘禅、孙权那样活得长,三国那点事儿,早就结束了,司马家的人,也只能乖乖地给曹魏当忠臣。

再过来看司马懿呢,自从离开洛阳,就再也没回去过,整天在前线跟蜀吴较劲。在曹叡的压制下,他始终没法回到中央,接触不到核心权力。这时候的司马懿,就像曹叡手里的一块砖,哪儿需要就往哪儿搬。就算司马懿手里有兵,但只要曹叡一道诏书,他就得乖乖听话。

所以对司马懿来说,虽然自己的上司整天吃喝玩乐,但人家本事大,权力也大,想要自己的命也是轻而易举,这能不怕得要命吗?

司马懿的崛起

要说司马懿的发迹,曹丕是那个拉他一把的贵人,那曹叡可就是把他往更高处推的那股强力东风了。曹丕那会儿,司马懿虽然一步登天,进了曹魏的核心决策层,但还只是个管后勤的文官,曹丕去打吴国的时候,他就留在后方管钱管粮,跟当年刘备手下的诸葛亮差不多。曹丕虽然看重司马懿,但军权可没给他碰,他跟陈群一样,在军队里没啥话语权。

曹丕一走,司马懿就成了四大辅政大臣之一。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这四个人,两个是皇亲,两个是世家代表。曹丕的打算很明白,曹真和曹休是远亲宗室,代表着谯沛势力,手里握着军权;陈群和司马懿呢,就负责朝廷里的事儿。

按照曹丕的安排,司马懿最多也就跟陈群一样,虽然挂了个抚军大将军或者镇军大将军的头衔,但干的还是文职,军权是别想沾边了。

可曹叡一上台,对司马懿的用法就变了。也许是心里对司马懿有点犯怵,曹叡在位的时候,司马懿基本都是被派到外面去,远离朝廷中心。但这一变,司马懿的仕途也跟着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文职转到了武职,开始管起了一方的军政大事。

一开始是在荆州那边,司马懿很快就擒住了孟达。后来,曹叡更是提拔司马懿,在曹真三路伐蜀的时候,让他单独领一路兵,成了独当一面的大将。

特别是曹真一死,曹叡直接跳过老将张郃,把司马懿调到关中,压在张郃头上,成了西线战区的总指挥。司马懿也不负所望,坚守阵地挡住了蜀汉的进攻,还打退了诸葛亮,这一下子在军界就名声大噪了。曹休、曹真相继去世后,司马懿就成了曹魏军界的领头羊,还当上了大将军!

在司马懿之前,大将军这个位置除了孙权(名义上)之外,都是曹魏自家的宗室核心在坐,司马懿是第一个打破这个规矩的。他还在关中培养了自己的势力,真是一举两得。

为何司马懿怕曹叡?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很疑惑,这个司马懿都当上大将军了,为啥还会怕曹叡呢?

司马懿能接触到兵权,主要是曹叡那时候手里没人,只能先把外姓不能统兵的规矩放一放,让司马懿先顶上带兵。这么一来,司马懿也就摸到了兵权的边。说起司马懿领兵这事,得说明白:他早期是文官,后来转成武官,这可不是他擅长钻营的结果,而是时势造英雄。

曹丕一开始给司马懿安排的就是文职,后来让他“督军”,那也是文职的活儿。因为“督军”不是领兵打仗的武职,而是协调各路大军、做最后决策的文官角色。从本质上讲,还是文官那一套。

曹丕晚年,曾经想让司马懿带兵,但司马懿心里有数,知道规矩,就推辞不受。曹丕还给他做思想工作,说让他带兵是帮他分担压力,让他别有心理负担。

帝(司马懿)留镇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晋书·宣帝纪》

司马懿带兵之后,效果还不错,所以后来就一直带着兵了。像《新三国》电视剧里演的,曹丕临死前逼问司马懿带兵后谁能制他,那纯属瞎编。司马懿能上位,全靠曹丕、曹叡的提拔。那时候他在魏军里可没那么大威望。(电视剧里搞得好像司马懿在军中人望所归,曹丕故意不让他带兵似的)

说到这儿,司马懿为啥怕曹叡,也就一目了然了:在曹叡那儿,司马懿就是个临时顶包的。大将军曹真一死,曹魏的远支宗室里没人能顶上来,曹叡提拔司马懿,就是让他先撑着场面。等远支宗室里出了能人,再把军权收回去。

他司马懿说白了,就是给皇帝看门的管家。他的荣华富贵,全看曹叡一句话。曹叡让他上,他才能上;曹叡让他下,他也只能下。就像当时的陈群一样,曹叡要是想让只会空谈的陈群靠边站,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陈群也没辙。

当然,司马懿跟陈群不一样,他是有真本事的,是有军事才能的。所以曹叡后期,司马懿的地位不但没动摇,反而更稳固了。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一死,蜀汉的威胁就没了,曹叡还曾经把司马懿明升暗降,从大将军“提拔”成太尉,让他远离前线的军队。

这就是司马懿当时地位的真实写照,皇帝想换掉他,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老达子说

司马懿的夺权之路,是有一个心态变化的过程的。最开始,他可能也只想好好当个臣子,但随着他在曹魏政权中地位的节节攀升,那份对权力的渴望与掌控欲也悄然滋生,并逐渐膨胀。

从最初的文学掾、黄门侍郎,到后来的大将军、太尉,这每一步的晋升,都像是为他内心的野心之火添上了一把干柴,让其愈烧愈旺,直至最终熊熊燎原,驱使他踏上了夺权的征途。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