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皇帝,你怎么选太子,立长还是立贤?立宠爱的还是立讨厌的?
有人说,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那就让我们看看历史上的皇帝们是怎么做的。
秦始皇雄才大略,堪称千古第一人,但是迟迟没有立储。公子扶苏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原本应立为太子,但是因为坑儒事件对秦始皇表达了不同的意见,结果被发配到北方和蒙恬修长城。而少子胡亥性格乖张残暴,但秦始皇东巡偏偏只带了他,秦始皇死在东巡途中,就被赵高钻了空子,矫诏让胡亥即位,结果就是秦朝迅速灭亡。
和秦始皇同病相连的不乏其人,隋朝创建者隋文帝杨坚一开始立杨勇为太子,可到了晚年耳朵软,就容易听枕边风,听信文献皇后鬼话,废黜太子杨勇改立晋王杨广,埋下了亡国的祸根。杨广好大喜功不惜民力,政权不稳定的情况下修建大运河、征伐高句丽,结果叛乱蜂起,隋朝步了秦朝后尘。秦朝和隋朝是二世亡国,立储失败是很大的原因。
太子立的好,王朝可旺三代,太子立不好,二世就会亡国。
立储让王朝旺三代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朱棣。明太宗朱棣曾在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之间摇摆不定,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朱高炽,除了朱高炽是长子受到群臣拥戴外,长孙朱瞻基也功不可没,朱瞻基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圣孙。朱棣的立储决定也让大明朝接连有了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康熙,虽然康熙朝经历了残酷的九子夺嫡,导致原太子被废、大阿哥、十三阿哥被圈禁,但康熙还是选择了一个好的储君。雍正即位后,励精图治,推行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政策,革除了康熙朝弊政,国库收入大大增加。据历史各种版本传说,康熙之所以传位雍正,也是看中了好圣孙乾隆,得益于雍正的勤奋和乾隆的长寿,清朝出现了一个康雍乾大盛世。
通过秦始皇、隋文帝以及永乐皇帝的结果来看,立嫡长子是最优选择。康熙的即位者胤禛算是一个特例。胤禛算是立贤,但评判一个皇子是否贤德,需要漫长的时间去考查,在考查的过程就容易导致兄弟阋墙,甚至阴谋叛乱。因为贤德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谁都可以贤,也就是谁都有机会。所以立长也能规避这些问题,从而使政权稳固。
但是立嫡长子也有翻车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最开始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但是后来对魏王李泰又宠爱有加,渐渐的魏王李泰就有了夺嫡的想法,这导致李承乾日益狂悖骄躁,不敬师长。到了贞观十六年试图暗杀李泰失败后,联合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陈国公侯君集,图谋造反,事情败露被废为庶民。这次翻车也是李世民不分长幼,过分宠爱魏王李泰的原因。
还有一次翻车是明太祖朱元璋立储,原本皇长子朱标是无可争议的储君,也是历史上地位最稳固的太子,在世时从未受到朱元璋的猜忌,可惜不长寿,先于朱元璋去世。朱标死后,朱元璋曾考虑过立其他皇子,但还是选择了皇太孙,之后就导致了靖难之役,朱棣造了侄子朱允炆的反。
还一个立储失败的例子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疼爱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不喜欢长子朱常洛,一心想废长立幼,由此展开了和朝臣长达十五年的国本之争。在没能如愿后,万历皇帝甚至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消极怠政不上朝。朱常洛前半生备受冷落,导致一辈子没见过什么好东西,刚一继位就被万贵妃送了几个美女,夜御数女直接送掉了小命。因为朱常洛不受待见,他的儿子朱由校也就是后来的明熹总大字不识一个,是个彻底的文盲,只知道做木匠,之后就有了太监魏忠贤乱政。因为万历皇帝的立储摇摆,耽误了皇长子和皇长孙的教育,直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所以有大明亡于万历的说法。
立长还是立贤,历代皇帝进行了不同的尝试,有成功的案例,例如朱棣;也有失败的案例,例如李世民。从结果来看,立储这个问题没有最优解。立储意味着最高权柄的交接,只要涉及到皇权,就会产生阴谋和血腥,这个规律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