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丨读完被震撼的10本历史神作,都是经典!

笔墨之林 2024-12-17 17:04:23

01

汹涌的排华浪潮中,他孤身鏖战,誓死捍卫中国人的尊严。

◎ 哪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权利,沉默换不到公平,唯有抗争才能赢得尊重!

◎ 在美国汹涌的排华浪潮中,中国人在美国社会被排挤到了人下人的地步。绝大多数人听天由命,王清福却誓言抗争到底。他写文章,办报纸,宣扬中华文化;他在 各地巡回演讲,与反华分子辩论,捍卫华人尊严;他在美国国会作证,成立民间组织,争取华人权益。他是我们不应忘记的华人平权运动先驱,是当之无愧的“黄皮肤的马丁·路德·金”。

◎王清福是美国早期引人注目的华人权益倡导者,但现在知之者甚少。苏思纲将王清福的生平呈现在世人眼前,并将其置于更大的背景之下,包括近代中国的经济、美国的排华立法和新闻媒体。苏思纲是一位细致的研究者和出色的作家,曾旅居中国多年,通晓中文。他查阅了大量此前未被人重视的史料,为我们献上了这本生动有趣的著作。它将大大丰富我们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华人历史的认识。

——陈国维,纽约大学亚太裔美国人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应该感谢苏思纲,他使王清福不再被人遗忘。他从历史的故纸堆中翻捡出大量材料,写出了一本内容翔实、可读性强、鼓舞人心的传记。通过本书,我们终于听到了美国华人的真实声音。它不仅是给华裔的礼物,也是给所有美国人的礼物。

——王灵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荣休教授

◎苏思纲在对中英文资料详尽研究的基础之上,讲述了这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定、不屈不挠的人的精彩故事,以及他入籍美国的历史背景。苏思纲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他很好地说明了王清福对美国建国原则的信念、对华人身份的认同,以及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为公平和平等进行的顽强斗争。这是一本引人入胜、值得一读的书。

——于仁秋,纽约州立大学帕切斯学院教授

本书讲述了美国华人民权运动家王清福为同胞争取平等权利而不懈奋斗的精彩一生。19世纪末,美国经济下滑,失业率高企,部分美国人将此归咎于华人劳工,排华势力逐渐抬头,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排华法案》。王清福为了捍卫华人权益,在美国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四处演讲,同反华人士公开辩论,积极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纠正美国社会对华人的偏见。他是美国华人平权运动的先驱,被誉为“华人的马丁·路德·金”。

02

第一代唐人街教父的传奇经历

20世纪初美国华人黑帮四次大规模火并全纪录

☆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北美东部、中西部华人堂口间四次大规模堂斗、时断时续的对峙、数不胜数的摩擦、大大小小的死伤,连同企望和平的谈判以及由此缔结和约的故事

☆关于由文化差异,由误解、无知、偏见引发冲突的故事

☆关于一群固执的人为有形的金钱、财产,无形的忠诚、面子以命相搏的故事

☆关于许多有责任、有决心阻止他们的警察局局长、警探以及普通警察的故事

本书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唐人街各堂口为争夺赌场、鸦片馆、妓院的控制权而爆发的厮杀混战,时间长达30余年。作者苏思纲充分利用新闻报道、官方统计数据、庭审记录等一手资料,精彩再现了纽约四次大规模堂斗的全过程。他生动描述了早期纽约华人移民艰难求生的痛苦经历,客观分析了堂斗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原因,揭示了华人在美国社会遭受的不公、屈辱和歧视。

纽约犯罪史上鲜为人知的一章。

——《纽约时报》

作者带我们漫步在最黑暗年代的唐人街。

——《纽约客》

本书是犯罪纪实作品的绝佳范例。它既是一部扎实的社会史著作,也是一个关于谋杀与复仇的精彩故事。

——《出版人周刊》

03

1994年沃尔夫森历史奖获奖作品,从边缘地带、宗教、人口、贸易、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化着手,讲述欧洲是如何成为现代欧洲的。

在中世纪盛期,欧洲发生了一股内部征服、殖民和经 济增长的浪潮,由此,欧洲从一个由独立小社群组成的世界变成了一个由各具独特文化的强大王国构成的网络。在这本引人注目的著作中,作者罗伯特·巴特利特生动地展示了欧洲自己就是殖民的产物,如同它后来成为殖民者一样,还展现了这对塑造欧洲大陆和当今世界的影响。

本书出版后荣获沃尔夫森历史奖,后被翻译为德语、爱沙尼亚语、波兰语、日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多种语言。

关于欧洲之形成的明晰而有力的叙述……巴特利特史诗般的主题是拉丁基督教世界向欧洲边缘地带的扩张……他还强调了这一扩张对世界未来历史的影响。

—— 凯斯·托马斯《卫报》

在诸多对中世纪欧洲的重新评估中,这本是多年以来最令人兴奋的,也是写得最好的。

—— 埃里克·克里斯琴森《纽约书评》

04

※ 牛津大学中世纪史大家克里斯•威克姆的集大成之作。

※ 打破人们对中世纪刻板印象的一部新中世纪通史。

※ 以短小的篇幅、精炼的笔法尽可能深而广地描绘了中世纪的全貌,通过对前人成果的概括与升华,提炼出了新的中世纪史着眼点。

本书是著名中世纪史学者克里斯·威克姆多年研究成果的集中阐述,观点鲜明,令人耳目一新。过往的中世纪通史著作大多致力于以清晰的框架梳理欧洲在500—1500年间发生的纷繁复杂的各种事件,但本书的着眼点是历史中各层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之间的动力结构,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因此,作者在书中摈弃了目的论的历史书写方式,并不强调历史的“结果”,没有专注于其他许多研究者关心的“民族国家”起源问题,而是聚焦于中世纪本身,力图摘掉后人的滤镜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从与众不同的视角,重新认识这段历史,打破对中世纪概念的刻板印象。

一段纵贯千年、光彩夺目的历程。

——《出版者周刊》

对古代与现代之间的欧洲进行了一次全面研究……内容丰富、流畅、富有思想性,不仅对学习欧洲史的学生,对所有学习历史的学生都很有吸引力。

——《柯克斯评论》

研究中世纪和之后时期的历史学家,应该会受益于威克姆将中世纪看作是一系列由结构性力量编织在一起的重要转折点的这种独到见解。他对这幅历史画卷中各个元素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的分析是耐人寻味的。

——罗伯特·萨瑟兰-哈里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期刊

《中世纪欧洲》证明了克里斯·威克姆对材料掌握的权威性以及他思路的清晰性。

——詹姆斯·戴维斯,《文艺复兴季刊》

05

★ “过去十年关于二战最好、最有用的书之一”

★ 公认的二战史权威基思·罗威最新力作

★ 《野蛮大陆》姊妹篇

★ 《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TOP10

《恐惧与自由》是继《野蛮大陆》之后,基思·罗威的又一力作。作品深刻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重大变化,它既是毁灭性的,又是建设性的。作者对各大洲、各个阶层饱受战争之苦的幸存者进行了深入探访,把那些看似孤立的个人故事整合起来,对战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进行创新性解读——广至家国天下的宏大篇章,深至世道人心的幽微复杂。他对历史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清醒认识,无疑是我们思考今日世界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参考,引导我们对一切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实保持警醒。

一部可以打破神话的杰作。

——《苏格兰人报》

《恐惧与自由》一书文笔优美、洞察深刻,证明了罗威是我们最好的历史学家之一。

——安东尼·比弗,《第二次世界大战》作者

精彩……《恐惧与自由》完全可以说是过去十年里出现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好、最有用的书之一,它应该收藏于每个人的书架。

——保罗·肯尼迪,《华尔街日报》

06

一幅恢弘的人类社会分层的历史与现实图景

《权力与特权》主要回答了社会分层领域中的核心问题:谁得到了什么?为什么能够得到?格尔哈特•伦斯基通过辩证的视角来审视这一学科思想的的发展,勾勒了正在兴起的理论综合的框架。他认为众多社会学家——如马克思、斯宾塞、萨姆纳、凡勃伦、莫斯卡、帕累托、索罗金、帕森斯和达伦多夫—— 所持的多元、矛盾的观点都可以被包含于不断发展的、系统化的理论主体当中。

本书对于具有决定性后果的不平等现象进行的一般性解释,至今依然受到推崇。着手研究工作的学者都会将伦斯基这部富于想象力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著作视为一份不可或缺的指南。

——拉尔夫•达伦多夫,《美国社会学评论》

一次对人类不平等之因果,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基础的广泛而深远的追问……伦斯基的这部杰作指引我们穿越诸世纪到达地球最偏远的角落……比较社会分析方面的一部杰作。

——海因茨•尤劳,《美国政治科学评论》

07

★过去5000年流动的盛宴堪称一部精彩绝伦的全球交流史,不容错过!

★跨越山海和帝国的边界,把握主流饮食的演变之道

★荣获2014年度国际烹饪专业协会最佳烹饪史图书奖

◎以全球为舞台,以帝国为视角,追踪了主流饮食的演变之道。劳丹的烹饪全球史将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著作融会贯通,成为一种全新的史学叙事方式。

◎深入挖掘了饮食演变之道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重要因素;透过稀松平常的饮食习惯看清食物引发的政治想象。

◎跨学科、多视角地看待过去5000年烹饪宇宙哲学的发展;大量史料和精美彩插,展现了与饮食习俗密切相关的重要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

◎富有趣味地阐述了高低阶饮食之间的分野、食品工业化的利弊等现象,避免落入将往昔饮食浪漫化的美丽误区。

从大约两万年前人类掌握谷物烹饪到现在,本书作者讲述了世界上主要饮食的兴衰历史。透过多种饮食表面上的混杂局势,作者揭示了烹饪谱系图潜在的简明规律,说明了烹饪哲学中关于健康、经济、政治、社会和神灵信仰的周期性变化如何推动新饮食的建立,其中一些被选为帝国饮食,在全球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作者还阐述了商人、传教士和军队如何将饮食跨越山脉、海洋、沙漠和政治边界。本书的创新叙事方式将烹饪如语言、服装或建筑,视为人类创造的事物。通过强调烹饪如何将农产品变成食物,并将全球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国家作为舞台,挑战了支撑当代食品运动的农耕和浪漫主义神话。

一次胜利,为一种全新的史学写作指明了道路,这种史学写作可以通过更加融会贯通政治、经济、社会和知识史方面的著作来站稳脚跟。

——《纽约书评》

很少有作家能像蕾切尔•劳丹那样优雅而又深入地探讨饮食与帝国这一广泛的主题。她对食物提出了新的见解和全球视角……本书是美食历史学家和美食爱好者不容错过的。

——韦安妮(《食谱图书馆》)

气势恢宏……劳丹的一些特定烹饪风格的“扩散图”堪称文化史的缩影。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荣获2014年度国际烹饪专业协会最佳烹饪史图书奖!

08

在纳粹的疯狂行动和二战的轰鸣炮火中,追寻西方艺术珍品惊心动魄的经历!

在纳粹分子的疯狂、战争的炮火面前,油画、素描、雕塑,这些艺术品何其脆弱。虽然很多艺术品在二战期间被毁或至今下落不明,但是通过博物馆工作人员、古迹 救护官、神职人员、打包工、卡车司机等人的几番努力,根特祭坛画、《抱白鼬的贵妇》、《圣母与圣子》等很多西方艺术品最终保存了下来,我们现在仍可在博物馆、在教堂中看到它们。本书将用紧凑的情节带我们回顾这些珍贵艺术品在二战前后的跌宕经历。

本书作者通过大量采访和丰富的档案资料,详细解说了“二战”前后纳粹掠夺者对欧洲艺术珍宝的巧取豪夺,同时向读者展现了盟国全力解救这些艺术品的细节。本书用紧凑的情节,叙述了纳粹分子对“堕落艺术”的清洗、纳粹高官在被占领国的艺术品购买狂欢、纳粹分子对犹太人所有的艺术品的无情夺取;讲述了在面对劫掠和轰炸威胁时,欧洲各国博物馆工作人员千方百计转移、庇护艺术品以及古迹救护官维护艺术品的经过;讲述了各方在战后对公共和私人收藏的追索、返还过程;描绘了希特勒、戈林、画商之间的艺术品竞争以及盟国救护官和各方人士之间的博弈。

本书出版后深受好评,荣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后本书被改编为纪录片《劫掠欧罗巴》。

一部读来犹如扣人心弦的冒险故事的学术著作。

——《华盛顿邮报》

因为令人毛骨悚然的悬疑之感,此书立即变得引人入胜且令人惊惧。

——《洛杉矶时报》

令人入迷……情节紧张……一个关于在纯粹邪恶面前的道义勇气和伟大品格的骇人故事。

——《休斯敦纪事报》

09

沃尔夫森历史奖、古根海姆-莱尔曼奖军事史奖、军事史学会杰出图书奖、2015年英国陆军年度军事图书、2014年《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历史图书、2014年《新政治家》年度图书

以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视角看向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一战战败国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角度呈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普通民众在这场战争中的体验

☆将可靠的资料与生动的描述相互结合,将政治、外交、军事历史与社会历史融为一体

☆在字里行间展现中欧社会经历的变迁,引人思考一战的有害遗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同盟国认为己方有望轻松获胜。但是,随着德国对法作战计划战败,奥匈帝国的军队蒙受沉重损失,速胜的希望很快落空了。

对于同盟国来说,这场战争现在成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包围战。英国实施了无情的封锁包围。德国和奥匈帝国无法获得军需物资和食品,他们的士兵面对着武备更好的敌军,两国平民面临着饥馑。征服和劫掠、陆上攻势、潜艇战都无法对抗或打破封锁包围。同盟国陷入了协约国构筑的不断收紧的铁壁之围当中。

10

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书写传记,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在写人物所处时代的简史。

成吉思汗,这个名字便是这本书试图阐释的一切。

☆ 弗兰克·麦克林长于叙述,试图还原一个铁木真是如何成为成吉思汗,而成吉思汗的名字又是如何传遍13世纪的欧亚大陆的故事。

☆ 对于造就游牧民族品性的草原自然环境、成吉思汗治下欧亚世界的商贸往来、宗教与文化的交流皆有所涉猎,力图读者能在立体视角下了解成吉思汗一生的抉择与影响其抉择的诱因。

弗兰克·麦克林从铁木真崛起的时代背景入手,博采中西方史料,详细叙述了成吉思汗一生的征战与草原帝国的建立。其间涉及大蒙古帝国军政制度的改革、宗 教融合的影响以及蒙古扩张的延续性。作者不仅试图塑造一个更为立体鲜明的成吉思汗的形象,也期待能为读者展现13世纪的欧亚大陆上一段“异军突起”的历史。

麦克林饱含深情地回溯了成吉思汗的早年生活、他的权力崛起之路和他的统治成果。在此之上,作者不仅讨论了他的关键的军事战略和战役,而且深入研究了蒙古社会的结构、妇女扮演的角色以及蒙古人从派系部落到超越部落的身份认同,从而增加了叙事的深度。

——《图书馆期刊》

本书讲述了蒙古帝国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是如何成为一个政治手段娴熟的战略家的,以及一个不识字的农民是如何统治“世界上连续陆地版图最大的帝国”的。

——《萨克拉门托蜜蜂报》

本书堪称一本不朽的杰作。它的题材是如此地吸引人,哪怕作者并未额外润色,有关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主人公的故事已足够引人入胜。麦克林的作品十分出色,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有关阴谋与征服的传奇。

——《曼哈顿书评》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