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通信兵

斯子涵解说 2025-01-21 16:25:53

在那个通信技术还很落后的年代,我们这群年轻的通信兵在江苏北部的青口镇度过了几年军旅生活,虽然条件艰苦但却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那时的通信装备都很简陋,但每个人都认真对待着自己的职责。

在连队最神秘的报务室里,总能听到嘀嗒嘀嗒的电键声,这些声音就像一首永不停息的乐曲,报务员们每天都在这里专注地工作着。

每一个报务员都要经过漫长的培训,他们需要掌握复杂的摩尔斯电码,还要学会在各种干扰中准确接收信号,有个浙江缙云的战友因为住院半个月就跟不上进度了。

报务员们有自己的暗语,比如发出94就是在骂对方狗屎,这些约定俗成的暗号让枯燥的工作增添了几分趣味。

在恒温的报务室里,他们用特制的铅笔抄写电码,笔迹太粗就立即换一支,我经常羡慕他们写出的漂亮数字。

电话兵是通信兵中最能吃苦的,他们要像猫一样灵活地爬上电线杆,背着几十斤重的线缆在野外穿梭。

最难的训练项目是千米作业,要在二十分钟内完成一千米电话线路的架设,有的线路要埋在地下,有的要架在空中。

巡线时常常要走十几里山路,虽然有时可以坐三轮摩托车,但大多数时候还是靠两条腿,我曾经接送过一次,摩托车上挤了八九个人。

电话总机班的战士要记住上百个电话号码,还要蒙着眼睛练习接线,服务态度特别好,经常受到表扬。

通信班的战士都是摩托车高手,能在各种复杂地形上行驶,我曾经开着幸福250玩过双脱把,现在想想真是太危险了。

有次我带着新兵去师部送文件,顺路去了花果山,结果在半山坡上摩托车熄火了,因为是偷偷去的,心里很紧张。

最远的一次是从赣榆送文件到南京,那次是坐火车去的,到南京时已经半夜,军区招待所说没房间,只能在外面坐到天亮。

虽然生活单调,但战友们都有自己的特长,河南籍的文书爱唱豫剧,福建的战友喜欢写小说,温州的战友擅长画国画。

每个月都有一两场电影放映,每年八一和春节还有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来演出,那是我们见过的最高水平的演出。

王指导员擅长拉二胡,每次联欢会都要表演,他的书法也写得很好,连队很多地方都挂着他写的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