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上最著名的宫廷政变发生在咸丰驾崩之后,一个弱小的女人凭借着惊人的政治智慧,在短短三天内就完成了对八大臣的清洗,这件事情让我们看到了权力更迭时最真实的一面。
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的时候身体状况就已经非常糟糕,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所以开始考虑如何保护年仅六岁的儿子载淳能够安稳地继承皇位。
他想到了分权制衡的办法,让八个大臣一起辅政,这样就能避免单个大臣独揽大权,但是他没想到这个决定反而加速了权力的倾斜。
八大臣里面最有权势的就是肃顺,这个人年轻时候在街上遛狗斗鸡,后来靠着宗室的关系当上了官,一路升迁到了刑部郎中的位置。
肃顺的性格非常强势,在热河的时候经常不把两个太后放在眼里,甚至有一次直接说以后太后看奏章都是多余的事情。
慈禧太后虽然年轻,但是她很清楚现在不是跟肃顺硬碰硬的时候,所以一直在忍耐,等待着合适的机会。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当时有个叫董元醇的官员上了一道奏折,建议让太后垂帘听政,这下子把八大臣给惹火了。
八大臣认为这是在挑战咸丰的遗诏,要求严惩董元醇,但是慈禧太后却把奏折留中不发,这就是在试探八大臣的底线。
慈禧太后知道在热河是斗不过八大臣的,因为那里完全被肃顺控制,所以她想了个办法要先回北京。
她以小皇帝年纪小身体弱为借口,要求先护送载淳回京,八大臣当时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同意了这个要求。
这样一来,八大臣就被分成了两拨,肃顺他们要护送咸丰的灵柩慢慢走,而载垣和端华要护送太后和小皇帝先走。
慈禧太后一回到北京就立刻开始行动,她先是秘密见了恭亲王奕诉,商量怎么对付八大臣。
奕诉其实是咸丰的弟弟,本来有机会当皇帝,但是最后道光选了咸丰,所以他对现在的局势很清楚。
周祖培是个老臣,以前被肃顺羞辱过,这次看到机会当然要帮着太后对付八大臣。
慈禧太后很聪明,她先是向留京的大臣们哭诉八大臣是如何欺负她们孤儿寡母,这样很容易就得到了同情。
政变发生得很快,从计划到执行只用了三天时间,这说明慈禧太后早就想好了怎么做。
载垣和端华被抓的时候还在傻乎乎地说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写诏书,但是侍卫们才不管这些,直接把他们绑了。
肃顺被抓的时候正在密云县,他还在跟两个小妾调笑,完全没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完蛋了。
最后的结果是载垣和端华被赐死,肃顺被砍头,其他五个人被革了职,这样八大臣就全部被清理干净了。
政变成功后,慈禧太后立刻重用了奕诉,一个月之内给了他四次赏赐,这说明奕诉在这次政变中立了大功。
小皇帝也改了年号,叫同治,这个名字好像在暗示着什么,但是历史证明这个年号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同治。
这次政变让我们看到了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她懂得等待时机,懂得利用各种力量,最终成功地掌握了大权。
从此以后,清朝的实际统治者就变成了慈禧太后,这个年轻的女人用她的智慧改变了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