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是最难丈量的东西。你以为的感激,或许不过是别人眼里的施舍;你以为的亲情,也许早就被权衡得明明白白。”
春节刚过,我却依旧觉得心口堵着一团火,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噎住了,咽不下,也吐不出。说实话,这些年,我自认为和婆婆的关系还算可以,虽谈不上多亲近,但也没有大吵过架。我一直觉得,她是个挺明理的人,至少在外人面前是这样。可今年春节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看清了她眼里所谓“明理”的底色。
初一那天,婆婆当着全家人的面,把一个红包塞到我手里,说:“给你们家丫头的,6000块,过年了,图个吉利。”我愣了一下,连忙道谢。说实话,我是真高兴。毕竟,婆婆平时不算特别疼我女儿,这次这么大方,倒让我觉得有些意外。
可是意外归意外,我还是挺满足的。6000块对我和老公来说也不是小数目,尤其是这些年,我们的经济状况并不算宽裕。老公工作普通,我在家带孩子,偶尔做点兼职贴补家用,日子虽然平淡,但也算安稳。我总觉得,婆婆能这么大方,说明她心里还是有我们一家三口的。
可我的这种满足感,没持续到晚上就被打破了。
那天晚上,小叔子发了一条朋友圈,配图是一张桌子,桌上摆着厚厚一沓红包。他文字写得很简单——“妈给我家宝贝的压岁钱,真是太宠了!祝大家新年快乐!”
我下意识地点开了图片,仔细数了数那些红包的厚度,心里“咯噔”了一下。那绝对不是6000块能堆出来的厚度,怎么也得两三万。
一时间,我的心情像被泼了一盆冷水。白天还觉得婆婆对我女儿格外大方的那点感动,现在看来,竟像个笑话。我甚至忍不住开始回忆,她送给我女儿红包的表情,似乎还带着几分施舍的意味。
我没忍住,把手机递给老公看了。他的表情也僵了一下,随即低声说:“可能是妈怕咱们经济紧张,怕给咱们太多有压力吧……”
可我知道,他这话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婆婆的偏心并不是一天两天了,从我们结婚那天起,她对这个小儿子一家就格外宠爱。他们家买房,她出了首付;他们家有了孩子,她包揽了所有带娃责任;就连过年,她也总是站在小叔子这一边,哪怕我们再努力表现,依旧得不到她多一点的关心。
第二天吃饭时,我忍不住试探了一句:“妈,今年您给孩子们的红包挺大的吧?”
婆婆抬头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是啊,过年嘛,图个喜庆。”
我又问:“给我家丫头6000块,够大方了,我都很意外呢。小叔子的孩子,肯定更多吧?”
婆婆放下筷子,语气带了点不耐烦:“你问这个干嘛?谁让你们家不争气?小叔子家条件好,孩子也比你们家丫头更讨人喜欢,我多给点怎么了?”
这话像一把刀,一刀一刀剜在我心上。
我不知道她所谓的“争气”指的是什么,是我和老公没能挣大钱,还是我们没能买大房子?又或者,是因为我家女儿从小就懂事听话,不像小叔子家的孩子那样,撒娇卖萌,能让她更有“当奶奶”的成就感?
我放下筷子,沉默了,连一口饭都没再吃下去。
回去的路上,我女儿一直抱着她的红包袋,开心地说:“妈妈,奶奶对我真好,我以后也要对奶奶好。”听着她稚嫩的话,我心里一阵酸涩。我没有怪她,她还太小,不懂得人情冷暖,也不懂得那些被权衡过的感情有多刺眼。
但我知道,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婆婆的态度看得太重。有些感情,强求不来,掏心掏肺换不来,甚至可能连一份简单的公平都得不到。既然如此,又何必再在意呢?
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讨好婆婆,努力让她觉得我和小叔子没有什么不同。可现在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早已在某些微不足道的细节里被分得清清楚楚。你越是想证明自己,越会显得卑微。
回到家后,我做了一个决定:从今以后,我不会再把婆婆的态度当成衡量我生活好坏的标准。她可以偏心到骨子里,也可以用“争气”这种词来定义我和老公的价值,可那是她的事情。我这一家三口的生活,不需要她的评判。
“人间情分从来不均,偏爱有时比伤害更令人心寒。但这世间,终究有些感情值得我们自己珍惜——比如爱人,比如孩子,比如那些真正愿意为你着想的人。至于那些带着偏见的感情,别让它伤了你的心,也别让它轻易动摇了你的幸福。”
愿我们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也能报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