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这句古话放在现代博士生的身上,或许要改成「十年寒窗苦读,一朝答辩翻车」。最近我经历了一场堪称「史诗级灾难」的博士论文答辩,不仅被评委diss到怀疑人生,还差点跟他们吵起来。今天就把这段经历分享出来,顺便问问大家,我该不该怼回去?

我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比较冷门,属于交叉学科,研究的内容也比较前沿。为了这篇论文,我几乎泡在了图书馆和实验室里,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做了无数次的实验,熬了无数个通宵。提交论文之前,我的导师也仔细审核过,认为我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南京大学的学位论文送审评阅前,导师审核是很重要的一环。我本以为答辩会比较顺利,结果却出乎意料。
答辩当天,我按照要求进行了20分钟的论文陈述,详细介绍了我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主要结论。本以为接下来会是轻松愉快的问答环节,没想到却变成了大型公开处刑现场。

首先,一位评委对我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我的样本量太小,数据不够具有代表性。我解释说,由于研究领域的特殊性,获取样本非常困难,我已经尽最大努力收集了足够多的数据,并且采用了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确保结果的可靠性。但这位评委似乎并不满意,继续追问,语气也越来越尖锐。
另一位评委则对我的研究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我的结论过于武断,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我耐心地解释了我的论证逻辑和 supporting data,并引用了相关的文献资料。 就像华南理工大学要求提交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相关收录检索证明一样,我也提供了充足的证据。然而,这位评委仍然不认可我的结论,甚至开始质疑我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最让我感到气愤的是,有一位评委竟然全程都在玩手机,根本没有认真听我的陈述,更没有仔细阅读我的论文。等到提问环节,他突然抬起头,问了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的论文中已经做了详细的解答。我强忍着怒火,再次解释了一遍,结果他却说:「我没听明白,你能再说一遍吗?」 我当时真想把论文摔在他脸上,然后拂袖而去。
整个答辩过程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接受审判,而不是在进行学术交流。答辩结束后,我整个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是否值得。 不像一些同学的论文能得到「优秀博士论文」的评价,我感觉我的答辩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我知道,博士论文答辩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学术活动,评委有权利对论文提出质疑和批评。 评审小组和评审委员会的鉴别评定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但是,评委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评审,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甚至以个人喜好来评判论文的优劣。 「双盲」评审的初衷不就是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吗?
我的朋友们都劝我不要太在意,说答辩只是走个过场,只要论文质量过硬,最终一定能够顺利毕业。 武汉理工大学的博士生也要经过预答辩和正式评审等环节。但我觉得,即使是走过场,也应该保持基本的学术规范和尊重,不能让答辩变成一场闹剧。
我现在很纠结,不知道该不该向学校反映情况,或者直接向评委们表达我的不满。我担心这样做会得罪人,影响我的毕业。但是,我又觉得不能就这样忍下去,必须为自己争取公正的待遇。大家觉得我该怎么办?应该怼回去吗?
首先跟导师复盘评委的质疑是否有道理,因为主观思想,常常会出现自以为的事情,尤其是像论文这种倾注数年心血的东西,更是像父母为孩子辩护般盲目。其二,答辩时候因为紧张,常常导致各种跟事实脱节,比如我以前就常常感觉自己声音很大,但是下面的人都听不清楚,这可能是人家再次要求你回答的原因。至于其他语无伦次,逻辑混乱那更是紧张下的常态。至于老师看都不看论文,这个可能是学术界普遍性问题,人家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去看博士论文,也许就答辩的时候临时翻翻,你写了什么人家其实并不清楚,又要走个过场,所以……如果这些都没有,你又觉得太委屈,就可以投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