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塘事件后,毛泽东是如何处理的?他的做法确实高明

史说新域 2024-11-22 16:00:18

1943年6月,新四军开展了整风审干运动。

由于新四军代军长兼军分会主席陈毅曾在中央苏区经历过严酷的斗争,因此对整风审干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抱一种坦诚大度的态度。

而主抓整风工作的是新四军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中局代书记饶漱石,他对这项工作抓得很认真也很严厉。这样一来,两位新四军首长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意见分歧。

四个月后,新四军军政首脑在盱眙黄花塘召开整风会议,饶漱石点名批判了一些高级干部,陈毅就是重点批判对象。

更让陈毅意想不到的是,饶漱石还在会后给毛泽东、刘少奇发去一份电报,内容多达1500字,列出了陈毅的“十大错误”,主要包括“一贯反对最高首长”、“破坏党的团结”、“个人主义”、“反对政治委员制”等等。

今天来看,这些错误显然并非事实,但当时饶漱石措辞非常严厉,还要求党中央“速决定物色才德兼全的军事政治负责干部来帮助我们”。

饶漱石的种种举措,使得很多新四军干部都以为陈毅犯了大错误,不敢跟他再有接触。

这就是军史上著名的“黄花塘事件”,而后来毛泽东处理这一事件的做法着实令人称赞。

毛泽东接到饶漱石的电报以后,马上意识到,既然新四军的两位主官之间出现了矛盾,那么为了不影响华中抗战大局,首先要做的就是调走其中一人。于是毛泽东给饶漱石和陈毅发去电报,让陈毅到延安来参加中共七大,并安排张云逸暂代新四军军长一职,直至陈毅复职。

陈毅写了一首诗,诗中有“知我二三子,情深更何言”这样的句子,明显是流露着一种颇为委屈的情绪。他也期待到了延安之后,向毛泽东和党中央澄清一些事实。

但出乎陈毅意料的是,在他赶到延安之后,毛泽东并没有同意陈毅专门开会处理黄花塘事件的请求,而是心平气和地告诉他:“如果开这个会是让你谈谈三年游击战争或者华中抗战的经验,那我完全同意,可以让你畅谈三天三夜。但目前的情况下,你跟小饶的问题,一句也不要提。有些事,暂时不看、不谈为好。”

陈毅当然相信毛泽东是能处理这件事的,当即表态:“既然这样,那就不暂不说那些。”

其实毛泽东并非不重视黄花塘事件,他暂时不跟陈毅谈这个问题,用意在于让陈毅调整一下心态,到合适的时机再作处理。

过了一段时间,毛泽东才把陈毅请到住处,详细了解他与饶漱石之间的相关情况,但他并没有偏袒陈毅,而是在指出饶漱石存在错误的同时,也希望陈毅能做一些自我批评。

陈毅从善如流,果然听从毛泽东的意见,向华中局和饶漱石发去了一份颇具自我批评意味的电报,指出自己的不足,比如“对人对事不够严正”等。

毛泽东对陈毅的处理方式深表赞许,并对饶、陈之前的意见分歧作出评价,认为那仅属于工作关系性质。他还对饶漱石指出,“陈毅同志是有功劳的,并没有犯路线错误”,从而给陈毅的问题作出了一个定性的评断。

后来当饶漱石不依不饶地再次发来电报时,陈毅感觉很愤懑,毛泽东却劝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要他“多想自己的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

陈毅把诸般委屈放下,全身心投入到延安的整风学习之中,逐渐放下了这个思想包袱。

毛泽东看到陈毅的表现非常高兴,写信勉励他:“你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从此到处是坦途了。”

可以说,毛泽东处理黄花塘事件的一系列举措,既化解了新四军存在的内部矛盾,又帮助陈毅扔掉了思想包袱、提升了政治修养,确实是非常高明的做法。

【参考资料】:《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陈毅传》(当代中国出版社)、《新四军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等

5 阅读: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