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目前,人类一共发明了4种可以举起庞然大物的机械方式,分别是杠杆、滑轮、齿轮和液压设备。这些装置看似简单,却藏着改变世界的力量。
杠杆是由一根横梁加上支点和销子组成的,最简单的杠杆就像一根木棍架在石头上,中间是支点,两边分别用力。当支点放在中间时,两边的力量必须相等才能保持平衡。如果把支点往右边挪动,左边只需要很小的力量就能撬动右边的重物。

这是因为杠杆遵循“力乘以距离相等”的规则,比如左边力臂长3米,右边力臂长1米,那么左边用10公斤的力就能撬动右边30公斤的重物。手工爱好者可以记住这个公式:左边力量乘以左边距离等于右边力量乘以右边距离。通过调整支点的位置,就能找到最省力的平衡点。

不过杠杆虽然省力,但并不能创造能量,左边节省的力气,必须通过更长的移动距离来消耗。就像用撬棍撬动石头,虽然省了力气,但手移动的距离会是石头移动距离的3倍。如果这根杆子足够长,给一个支点就可以把地球撬动起来。杠杆是最基础的机械工具,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
滑轮是另一种改变力的装置,单个滑轮其实并不能省力,当用绳子绕过滑轮拉动物体时,拉力必须等于物体的重量。不过人们发现如果把滑轮倒过来连接,就能省一半的力气。这是因为绳子被分成两段,共同承担重量,每段绳子只需承受一半的力量。比如要提起100公斤的物体,只需要用50公斤的拉力。但实际使用中还要考虑绳子的摩擦力,所以需要稍微多用点力。

如果增加更多滑轮组合,省力效果会更明显。4个滑轮组成的系统可以省4倍力气,拉力只需要物体重量的1/4。不过拉力移动的距离也会相应增加,用4倍长的绳子才能把物体拉到同样高度。这种多滑轮组合常用于起重机,既能省力又能精确控制重物的升降。

齿轮是传递动力的精密装置,两个咬合的齿轮能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比如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时,大齿轮虽转得慢但力量更大。假设小齿轮有20个齿,大齿轮有40个齿,当小齿轮转两圈时,大齿轮才转一圈,这时大齿轮输出的扭矩是小齿轮的两倍,但转速只有一半。这种减速增力的原理广泛应用于汽车变速箱,通过不同齿轮组合实现车速与动力的平衡。

如果反过来,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虽然转速加快,但力量会减小。齿轮之间传递的不仅是动力,还能改变旋转方向。在钟表内部,数百个齿轮精密配合,把发条的动力转化为指针的转动,同时保持正确的方向传递。现代工程机械中的挖掘臂,就是通过多级齿轮组实现灵活伸缩和精准控制。

液压系统是最晚出现的机械装置,它利用液体的不可压缩性传递力量。最简单的液压装置由两个连通的活塞组成,当小活塞施加压力时,液体把压力均匀传递到大活塞上。根据帕斯卡原理,施加在小活塞上的压强会原样传递到大活塞,由于大活塞面积更大,产生的力量就会成倍增加。

比如小活塞直径2厘米,大活塞直径20厘米,面积相差100倍,那么大活塞产生的力量就是小活塞的100倍。这种特性让液压系统能轻松举起数吨重的货物,常见的千斤顶就是液压原理的应用,通过手柄的往复运动,把人力转化为巨大的举升力。

工程机械中的挖掘机、起重机都依赖液压系统,它们的液压缸能产生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推力。液压系统还能实现精确控制,通过调节油压就能控制机械臂的动作幅度,这种精准的力量控制是传统机械难以实现的。
这是一个建筑工地的塔吊,它结合了滑轮组和齿轮传动,既能吊起几十吨的建材,又能精确调整位置。

这是一个汽车制造车间,液压机把钢板冲压成车身部件,齿轮变速箱调节动力输出,杠杆工具辅助装配作业。
经过巧妙组合四大基础机械,人类就能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从撬动石头的木棍,到建造摩天大楼的起重机,人类正是通过掌握这些基本原理,进而不断突破自身的力量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