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老人的后事会面临多种多样的抉择,衣服是烧还是留会成为不能回避的抉择。为此既需要结合风土人情,又需要融合实际情况,进而老人去世后的衣服何去何从要做出明智的抉择。决断前夕务必要三思而后行,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趋利避害才能避免武断或者草率,降低出现遗憾情形或者后悔情况的概率。
一、睹物思人不同的人受到睹物思人的影响不同,因人而异势在必行。失去老人是短痛,如若留着老人的衣服,时常会导致睹物思人,短痛就会变成长痛,好比如心灵出现伤口,时不时触景生情,还没等到伤疤愈合就再次被揭开,虽然是无形的伤疤,但是照样会痛彻心扉,重温刻骨铭心的痛感。如若烧掉老人的衣服,既然少了一个睹物思人的渠道,也就少了一个伤心的源泉。没有睹物思人的顾虑,虽然一如既往怀念老人,但是仅限淡淡的怀念,好比如蜻蜓点水,哪怕泛起轻微的涟漪,湖面也会很快恢复平静。
二、入乡随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为此要因地制宜。倘若当地有烧掉支世老人衣服的风俗,最好入乡随俗,哪怕是非留不可,也建议充其量留一两件,并且要做到息事宁人,既不要声张,又不要透露,留不留反正是自家的事,别人一知半解,自然会难得糊涂,进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风俗往往流传了成百上千年,除了在大是大非方面有必要移风易俗以外,稀松平常或者无关痛痒的风俗就得过且过,所作所为终归是做给活人看。
三、如数家珍待到老人去世后,即使想要把老人生前的衣服留作纪念,也不建议把老人毕生的衣服都留存,毕竟既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又不便于保养或者维护,想要保存好所有的衣服,到头来却发现连一件衣服都保存不好。因此需要精挑细选出老人在不同时期富有代表性的衣服,可以尘封起来,时隔数年或者时隔数十年,等到时过境迁,衣服偶尔重见天日之时,就是顿感恍如隔世之日。衣服保存的时日长短,保存的效果好坏,取决于事在人为,既然保存,也就要尽己所能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