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利桥羊头山、三朵云

天水尤九成文史 2024-03-02 09:38:26

文(图)/尤九成

地处天水市麦积区利桥镇、三岔镇、东岔镇三镇交界处的西秦岭主脉秦岭大堡(海拔2498米)南坡从北向南依次展布着墁坪梁、仙坪梁、五龙山三条山脉,墁坪梁由北向南耸立着三朵云(海拔2361米)、羊头山(海拔2377米)两座高峰,为硬沟(俗称大硬沟)与上沟(又称葡萄峪)分水岭。发源于秦岭大堡、秦岭梁(海拔1876米)的仙坪河支流硬沟、上沟两条河流及支流环绕墁坪梁由北向南汩汩流淌,交汇于利桥镇墁坪村,形成一个不规则的“y”形。硬沟与上沟分别为红崖河支流仙坪河上游东源与西源,皆南流,在利桥镇墁坪村西南合流,仍曲折南流,在利桥镇杨河村东南纳入杨家河,在利桥镇吴河村南各河口与发源于利桥镇与三岔镇交界处秦岭梁的红崖河干流利桥河汇合,仍向南,从利桥镇蔚民村南徐家坪稍东入两当县。

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卷二十•漾水》记载:“浊水又东南,两当水注之,水出陈仓县之大散岭,西南流入故道川,谓之故道水。……故道水又西南历广香交,合广香川水,水出南田县利乔山,南流至广香川,谓之广香川水,又南注故道水,谓之广香交。故道水又西南入秦冈山,尚婆水注之,山高入云,远望增状,若岭纡曦轩,峰枉月驾矣。……水源北出利乔山,南迳尚婆川,谓之尚婆水。历两当县之尚婆城南,魏故道郡治也。西南至秦冈山,入故道水。故道水又右会黄卢山水,水出西北天水郡黄卢山腹,历谷南流,交注故道水。”据天水地方史志专家、学者潘守正先生著《〈水经注〉天水及周邻河流释解》考释,两当水、故道水皆指今嘉陵江上游。广香川水即发源于今天水市麦积区利桥镇北部秦岭主脉南麓的红崖河,有东、西两源,东源今称仙坪河,起于秦岭大堡南麓;西源今称利桥河,起于秦岭梁南麓。尚婆水即今两当河,发源于利桥镇镇西南近党川镇交界处上宽滩一带,东南向流约3公里进入两当县北部,转南流,纵贯两当西部,历两当县城,汇入故道水。黄卢山水即今永宁河,在天水市境内分东、西两支,东支今称花庙河,发源于党川镇北部与伯阳镇交界的秦岭主脉南麓;西支今称白家河,发源于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西南大山梁(坝)。据清光绪十五年王权、任其昌纂修《秦州直隶州新志•卷之一•沿革山水》记载:“故道水,一名两当水,嘉陵江之上源也。郦(道元)注所谓两当水出陈仓县大散岭,西南流入故道川,谓之故道水。县取水为名者。西南流,有三岔境之杨家河,合仙坪溪水南流,至县境为斜阳河,自西北入焉。又西南流,有三岔之吴家河,合吕家集诸水为红崖河,自西入焉。”志中“仙坪溪水”即今仙坪河。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以秦州辖域东南部置三岔厅,辖今麦积区境内三岔、东岔、利桥、党川等地。清光绪时今利桥仍隶属三岔厅辖,故称“三岔境之杨家河”“三岔之吴家河”。民国《天水县志•山脉》记载甚详:“由石碑子梁北分一支,为大尖坪(即今秦岭大堡),由坪分三支:西曰王家山,中曰往来山,东曰金龙山……南出一支,为漫坪梁;次南为仙坪梁,梁东为仙坪镇;次南为五龙山,为利桥河、仙坪河之分水岭。”

9月2日,我随天水背包客行游利桥羊头山、三朵云。这次活动由熟知天水山川地理的金牌领队、资深户外运动强者四道风先生组织,由于参加这次户外活动的人多达43人,因此包了2辆中巴客车。上午8时,从原麦积区中医医院秦麦高速公路路边与表侄王展、驴友桃花仙等人一同坐上所包中巴客车,车由麦积城区经310囯道、东柯大道入温家峡,过虹门子隧道进东利公路,经党川镇上天宝高速公路进入利桥镇,于10:35时到达徒步活动的起点利桥镇墁坪村。

墁坪村位于利桥镇东北部,北以秦岭大堡为界与三岔镇毗邻,东北以秦岭为界与东岔镇大沟里村相接,是利桥镇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墁坪村地处河谷一小盆地中,依山傍水,四周群山环抱,清溪潺潺,风景优美,宛若世外桃源。民宅掩映在山林中,依地势而建的青瓦砖房与现代楼房错落有致,庄边茁壮的玉米长势正旺,几株高大的核桃(俗称壳头)树上的挂满已经成熟的核桃,硬沟水与上沟水自北向南从村边流淌而过并在村子西南交汇。举目远眺,高大雄奇的羊头山耸立在村庄东北,东南有堡子山,西南有红霞岭。从西秦岭主脉秦岭大堡分出的支脉墁坪梁由北向南延展,因山峦上一高一低两个峰头凸起,中间相邻稍低的两个峰头呈现凹形,酷似一昂首向前的羊头,故名羊头山。仔细观瞧,羊头山又似一个头朝西、脚朝东仰面朝天平躺着的妙龄女子,长发披肩,身材曼妙,双腿微曲,自然伸展。

硬沟水河畔是一条与溪水并行的乡村水泥路,宽约3~4米。在领队四道风带领下,驴友们一行三三两两,有说有笑,由西南向东北逆硬沟溪流方向行进。放眼望去,这里山清水秀,丛林密布,林野清风,溪水和鸣,处处皆景。时天气晴朗,天空一片湛蓝,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原生态的山水画卷。行走于山野林间,心情格外舒畅。我仿佛觉得自己也融入了这幅画卷,成为画卷上的一枚闲章。

起初一群驴友聚拢走在一起,走了一段路,因个人体力差异、走路速度快慢不一,队伍前后逐渐拉开了距离,浩浩荡荡行进于山野之中。走在路上,我才发现,这次活动好多驴友都带着孩子,孩子竟然达8个之多,是我参加户外徒步活动所见孩子最多的一次。从年龄上看,年龄大的10多岁,年龄最小者仅3岁,令人无不惊异。更令我欣喜的是,与天水地方文史学者、好友王钰先生偶遇。我与王钰走在整个队伍的后面,一边走,一边赏景拍照,捕捉身边的美,时不时还闲聊几句。走了8分钟,山路西侧的羊头山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正中两个圆锥状的峰头大小、高低极为相似,宛如羊头上长着的两个犄角。

再往前走,河流由道路东侧拐在了道路西侧,下切的河床出露,河道上散布着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石头。羊头山与堡子山伸展将河谷挤压成一个工整的“V”字形。走不多时,已至山谷入口处,道路东侧立着木制甘肃省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百花景区界碑牌,青褐色木框,镶嵌于木框正中的长方形白底木面上书“甘肃省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百花景区界碑;编号:001;地理坐标:106.438196,34.348702;设立单位:国家林业局;设立时间:2005年12月23日。”

进入峡谷,道路被河道两侧伸展而来的山峦挤压得愈发逼仄。拐过一道“S”形弯后,我们前行的方向也由西南向东北变为由南向北,道路东侧出现一处片岩状山体,出露的片状岩石犹如压在一起的千层饼,上覆植被。我因拍照步伐放缓,这时走在后面的王钰和收队亮剑等驴友将我赶上。我回头一看,走在中间的亮剑手提一个黄色手提袋,背上竟然用多特亲子旅行游儿童背架背着年仅3岁的外孙子,在我颇感惊异的同时不由得钦佩。这个孩子尽管年龄小,但聪明早慧,说话像个大人一样条理清晰,还会对周围的人和事操心。当我给他和亮剑拍照时,故意伸出舌头、手拉圆形遮阳帽沿装盼出一幅滑稽可爱相。这时走在后面的一对母女驴友也赶上了我们,女孩大约10岁左右,圆嘟嘟小脸,身穿粉红上衣、紫色裤子,头戴淡黄色圆形遮阳帽,身背粉红色户外背包,与我们结伴走在了一起。

再往前走,河流又拐在了道路东侧,溪水由一个横切断面流下,条条素练形成一处小瀑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又走了一段路,在道路拐弯处赶上了走在队伍前面的领队四道风及众驴友,拐弯处独独地直立着一座圆锥状的低矮山峰。走过低矮山峰,与最前面在林荫道两旁歇息的驴友会合。在这里,领队四道风让各位驴友自报网名相互认识一下,稍作休息后,又继续前进。前面一段水泥路修筑有河堤,河床下切较深,河床中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头,形状各异,大者如巨牛、鲸鱼、屋、床,小者如鹅卵、蝌蚪、小鱼,清溪穿行于其间,叮咚作响,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在一些河段,溪流由巨石斜面流下,形成一处处流珠溅玉的小瀑布。我紧跟领队四道风,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整个队伍的最前面。沉醉于山野美景,步伐放慢放缓,渐渐落在了队伍中间。走过一段被泥石流毁损的路段,与从后面赶上我的桃花仙、太阳是我啃圆的等驴友又走在了一起。前面5个孩子紧随王展走着,他(她)们几个分列在王展两边,稚气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再前,是一段较为开阔的河谷,平坦的水泥路两边长着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野草滋蔓丛生,仿佛给谷地上铺了一层绿色的地毯。仔细一看,路旁的荒草中稀疏分布着药用植物大蓟,茎高高地直立,紫色的花朵已经开败。又走一段路,路旁出现一片茂密的松林,河谷西侧羊头山—三朵云方向被森林覆盖的山峦上空突然升起两朵白云,酷似一个身着白色衣裙的仙女正翩翩起舞,裙裾的下摆长长地拖曳于山峦下,一只凤凰从天上飞下来与仙女共舞和鸣,真是平生难得一见的奇景。再前,东侧山峦稍收缩,西侧山峦弧状斜铺下来,被两面山峦合抱的河谷视野逐渐开阔起来。山峦上空又升起一朵白云,乍一看,犹如一只振翅飞翔的太阳神鸟,又似一只凤凰正凌空飞翔。走着走着,路旁草丛中几株野棉花开着淡粉色与白色相间的花朵,开得正艳。树下草丛中出现一头黄牛,正安闲地吃草。看到陌生人来,抬头望了望,向林丛深处走去。

拐过一个弯后,前方出现一个分岔路口。沿水泥路直行向东北方向翻过秦岭山脉进入交川河(渭河支流)谷经麦积区东岔镇大沟里村、立远村、交川村,过渭河可至陕西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石家滩村。民国21年(1932年)4月2日,刘林圃、习仲勋、李特生、许天洁等利用部队换防之机,领导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警备第三旅二团一营士兵在今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县城发动兵变起义,史称“两当兵变”。起义后该部200余人沿两当河(嘉陵江支流)北上,于3日到达两当县北部的太阳寺(今属金洞乡),起义部队在此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习仲勋任队委书记,吴进才任支队长,刘林圃任政委,支队下编三个连,推举许天洁为作战总指挥兼三连连长,吕剑人为一连连长,高瑞岳为二连连长,左文辉为三连副连长,李特生任队委委员,甘肃第一支红军队伍从此诞生。部队休整后,当天下午从两当县太阳寺继续北上,由两当县北端的金洞乡前川村右拐向东进入天水县利桥(今属天水市麦积区)境内,经今利桥镇蔚民村黄蛟鱼进入红崖河(嘉陵江支流)谷,沿红崖河谷经利桥镇蔚民村姚家坝向东北行进,在利桥镇吴河村各河口所在的利桥河与仙坪河交汇处右拐入仙坪河(红崖河支流)谷,逆仙坪河经利桥镇吴河村吕家集,杨河村下仙坪,墁坪村上仙坪、墁坪自然村,入硬沟(仙坪河支流)过羊头山、三朵云。再翻过秦岭山脉进入交川河(渭河支流)谷,沿交川河经今麦积区东岔镇大沟里村汪家坪、石家坪、周家坪、胡家坪、大沟里自然村,立远村,腰庄村太白殿。部队行军大约走了一个星期,始到达地处渭河南岸的麦积区东岔镇交川村。战士们涉水渡过渭河,来到渭河北岸的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石家滩村,村民拾柴为红军战士取暖烤衣,挤出粮食煮热粥给红军战士充饥解饿,还主动带路当向导带领部队翻越通石梁。红军部队继而转战陕西,且战且走,向陕北进军,经陈仓区拓石镇通洞峪、赤沙镇、香泉镇,沿千陇边境进入陇县八渡镇、娘娘庙(今东风镇)一带,又经千阳县东北部的高崖镇、麟游县酒房镇花花庙村,红军部队沿途与敌军作战多次,向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刘志丹部靠拢,走的就是这条路。两当兵变打响了甘肃地区武装起义的第一枪,揭开了甘肃武装起义的序幕,从此点燃了甘肃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掀开了陕甘革命的新篇章,在陕甘地区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陕甘地区革命武装的创建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我们在四道风带领下从分岔路口左拐入一条2~3米宽的土路小道,前进的方向也从由南向北变为由东南向西北。小道上平铺着一簇簇低矮的野草,前方半圆弧形的林野上空不知何时倏忽升起两朵不规则的白云,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稍行不远,即沿小路进入茂密的丛林深处。道路左侧是一条河谷,右侧是山峦伸展出的斜坡。道路两旁全覆盖着森林,有乔木,也有灌木。走了一段路,前方出现一片地势开阔、遍布青草的河谷草地,成群的牛儿安闲地在草地上吃草。我粗略数了一下,大约有30头左右。背靠右侧(东侧)山峦的谷地处有一座废弃房屋,走近一看,是一座6开间砖木结构马鞍架房屋,房屋侧面竟然是民房颇为罕见的悬山顶式,这可能是为了防斜下的雨淋湿山墙的缘故吧。走出草地,脚踩着河中趔石(河中用来踏脚过河的石头)跨过小河,是一段低缓的上坡路,路旁长着一片茂密的松林,丛林下的草地上也有5头牛。继续前行,道路左侧的松林长得更加高大粗壮,而右侧的松林稍微低矮一些,被森林覆被的山峦上空出现三朵白云,仿佛三条鱼在悠然地游动。

走出密林,山沟交会处又出现一个分岔路口。左拐由林间小道通向三朵云方向,由此而上可穿越三朵云、羊头山。我们走的是休闲线路,故右拐沿林间小道向秦岭大堡方向宽约3~4米的砂土路前进。砂土路为护林人修筑的消防通道,隐没于林野深处。半弧形的山峦上部突然出现五朵白云,犹如在湛蓝的天宇中飞翔的5只白鸽,真是太美了,这是我平生所见最美的云彩。一会儿,云朵又变幻成其他模样。在进入林野的土路处回首远眺,可望见耸立在林野中的三朵云山,山峦上凸起5座高低不等的山峰,其中最高的一座山峰宛若踞在山头的一只雄鹰俯视着大地。

稍走不远,道路西侧出现一处地势平坦的丛林,领队四道风让大家在这里吃饭歇息。这时已是中午13时左右了,确实有点饿了。大家走入丛林,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拿出随身携带的食品开始吃饭。吃完饭后,一些驴友在丛林中树上绑上吊床,躺在吊床上享受着午后的悠闲时光,另一些驴友则带着孩子到附近的河边嬉戏,或走进溪水中游玩。而我们9个人在四道风带领下,沿林间小道继续向秦岭大堡方向行进。这是一段铺满野草的路,道路随着林野的开合时宽时窄,最适合于户外徒步了。我和王钰走在后面,走在松软的草地上,慢品美好时光。再往前走,又是一段砂土夹杂着石块的缓坡路。青翠的山峦上下起伏,弯成一条优美的曲线。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一朵白云,酷似一只在山头上奔走的山羊。再往前走,拐过一个山弯,一直走到人工修筑的土路消失于河沟处才原路返回。这里属两山交会处,从两边铺展而来的山峦交织成一个“V”字形,山沟中一条清浅的小溪顺沟咕咕流淌。

在返回的路上,重新走过铺满野草的林间小道时,才看清了三朵云山的真实模样。林木覆盖的山顶上分布着三座圆锥状的山峰,高高凸起,中间高两边低,构成一个完美的“W”形,令人不禁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15:10时,与在丛林间歇息的其他驴友会合,然后一起顺原路返回,半道上又在来时的小瀑布处尽情游玩了一会,在近墁坪村处大家合影留念,于18:01时回到来时的起点墁坪村,乘车返回。

行游利桥羊头山、三朵云户外活动往返行程16.56公里,累计爬升483米,耗时6.07小时,虽走得路多,但强度不大。特别是亮剑先生身背外孙子以超人的勇气参与这次户外活动,7个年龄不等的孩子也全都顺利走完全程,在亲近自然中增长了见识,磨砺了心性,锻炼了体力,不禁令人赞赏有加。我虽多次来过利桥,但沿着习仲勋等革命先辈当年走过的红色线路行游羊头山、三朵云,这还是第一次,给我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记忆。

参考文献:

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北京:中华书局,2013.1.

潘守正释解·《〈水经注〉天水及周邻河流释解》,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5.11.

清•王权、任其昌纂修/李自宏辑录•《秦州直隶州新志(标点本)》,2014.2.

民国•哈锐、任承允、贾缵绪编纂/潘守正点注•《点注〈天水县志〉》,2010.6.

天水市麦积区地方志办公室修,潘守正编著•《天水县通志》,2018.5.

天水市麦积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尤九成等编撰•《天水市麦积区志(1985—2007)》,北京:方志出版社,2019.9.

作者简介:尤九成,字泳春,号秦亭山人,生于1970年10月,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人,天水地方文史学者、作家、诗人,《天水市麦积区志(1985—2007)》《麦积史话》主要编撰人,《麦积年鉴》创编人,《天水市麦积区全面小康建设志(1979—2021)》执行主编,麦积区第五批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子在伯阳的传说代表性传承人,麦积区旅游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陇右文史学会副秘书长,区作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天水苏蕙文化研究会、麦积区书法家协会、区摄影家协会等团体会员。被天水市人民政府授予“天水市地方志工作先进工作者”,被中华文艺学会授予“中华文艺诗文名家”称号,《天水市麦积区志(1985—2007)》荣获天水市委、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天水市第一届科学研究暨麦积山文艺奖哲学社会科学类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三国古战场木门道考》被省地方史志学会评为优秀论文。著有《麦积历史人物》(与潘守正合著),发表诗文700多篇,诗文散见于《当代诗文精品荟萃》《中国诗词年选》《中国当代诗词》《中国当代诗词大典》《中国当代诗词作家》《中国民间诗人新编(诗词卷)》《中华诗词名家典藏》《中华诗语(诗词卷)》《星星》《中国诗人档案2017年卷》《甘肃史志》《甘肃历史学术研究论丛》《人文天水》《甘泉镇志》《双玉兰志》《街亭古镇》《苏蕙文化研究文集》《蕙风过处》《天水诗词》《麦积诗词》等书刊,《屈坪村水潭门池塘改造及文化活动广场工程碑记》被甘泉镇屈坪村村委会刻石,先后荣获第三届世界华人爱情文学创作大赛三等奖、“东方美”全国诗联书画大赛铜奖、第二届中原杯全国诗词创作大奖赛三等奖、第四届“孔子诗歌杯”全球诗人作家创作大奖赛特别优秀诗人奖等。

2023.9.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