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耤(xī)口镇寨柯村环线穿越景东梁

天水尤九成文史 2024-05-05 16:28:02

文(图)/尤九成

景东梁,《水经注》中称竹岭,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关子镇、耤口镇的西部与甘谷县、陇南市礼县交界处,横亘数县,为秦岭西延山脉主峰之一,主峰海拔2716.9米,东西走向。以该梁为发端,延东北、东、东南引出3支。东北一支延展于关子镇与耤口镇交界处,称白草沟梁。东出一支延展于耤口镇西部的山梁称南沟掌,为竹岭水北源金家河与南源南沟水分水岭,平均海拔2303米。东南一支为松坪梁—白崖梁,先延伸至耤口镇与陇南市礼县交界处的松坪梁,再延展至杨家寺镇西北的白崖梁,平均海拔 2292米。

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卷十七•渭水》记载:“耤(一作藉,读xī)水又东南流,与竹岭水合。水出南山竹岭,二源同泻(一作泄),东北入耤水。”据天水地方史志专家潘守正释解《〈水经注〉天水及周邻河流释解》,耤水(又称耤河)从今天水市秦州区关子镇东转东南流,至耤口镇五十里铺附近纳竹岭水,其水发源于景东梁南麓,《水经注》称其地为竹岭。竹岭水有北源金家河与南源南沟水二源,在今耤口镇寨柯村合流,然后屈折东流,至铁炉坡转东北流,再汇入耤水。竹岭水干流长30公里,所入支流大都出自秦岭主脉北麓,水量较稳定,不时有人误其为耤河源头。民国哈锐、任承允、贾缵绪编纂《天水县志•山脉》记载甚详:“秦岭亦称关岭,西接甘谷县东南之石鼓山,《水经注》所谓古朱圉也,东至县治之西竹岭为入境处。由竹岭东南出一支,为华石梁,抵士子里止,其北麓为杨家寺镇;由竹岭东出一支,为傲白山。山东分二支:北曰九岭山,溜水沟水之所出也;南曰高庙山,放牛峪水之所出也。次东,为飞来山,其东麓为五十铺镇,即成纪县之故址也。”

10月21日,我随天水背包客一行46人由天水市秦州区耤(xī)口镇寨柯村环线穿越了景东梁。早上7:30时从麦积区秦麦高速公路口往秦州方向6路车站与麦积区驴友桃花仙、海棠湾等人一同乘坐所包中巴客车在秦州区瀛池大桥北桥头与秦州区驴友会合后向秦州区耤口镇寨柯村进发。这次户外活动报名参加者多达46人,故包了2辆中巴客车。车由秦州区西十里逆耤河向西,经太京镇,在耤口镇逆耤河支流竹岭水折向西南铁炉方向,过铁炉水厂、耤源林场、耤口镇王家河村、埂子村,于9:21时到达耤口镇寨柯村。

下车后,通往寨柯村的主道上建有一座高大的三重檐木结构门牌楼,上覆青色琉璃瓦,瓦脊上有二龙戏珠像,门额正中大书“寨柯”二字,门柱上挂有一幅楹联:“峰锁云门数岭霞栖藏古寨;溪眠谷壑千年上蔽有灵柯”。门牌楼背面门额书“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门柱楹联为:“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共建共享,生态惠民”。门牌楼前有寨柯村标准地名牌和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天水市秦州区人民政府于2021年设立的秦州区耤口镇水泉湾水源地环境保护宣传牌。据宣传牌介绍,秦州区耤口镇水泉湾水源地保护区总面积6.923平方公里,一级保护区面积0.259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6.664平方公里。过寨柯村门牌楼,山麓台地上建有寨柯小学,学校门前是一个分岔路口,水泥铺筑的道路分为两条。在群主、熟知天水山川地理的金牌领队、资深户外运动强者清心阁带领下,从分岔路口右侧道路进入山谷,沿四五米宽的水泥路逆竹岭水北源金家河自东南向西北行进。刚一上路,就偶遇也来参加这次户外徒步活动的美女驴友明月星辰,遂与她结伴同行,边走边闲聊,谈笑风生。稍行不远,山谷中道旁依山傍水的一处村庄映入眼帘,砖木、土木结构马鞍架房屋与砖混结构平房依山就势而建,村前金家河溪水潺潺流淌,村后青山上森林密布,这就是寨柯村。过寨柯村,道路渐窄,变成两三米宽的土路。时天气晴朗,天空上飘浮着大片的白云,山上的树木因秋天的到来而呈现出斑斓的色彩,道路上铺着稀疏的黄叶。尽管天气晴好多日,但一些路段仍然布满湿滑的泥巴,泥泞不堪,这大概是山区阴湿的缘故吧!再前,沟谷稍宽,山溪从山谷林丛潺潺而出,横在眼前,“哗哗哗…”的流水声不绝于耳。道旁山脚下立着一块蓝色的牌子,上书:“保护水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由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天水市秦州区人民政府设立于2021年。

过山溪,五彩缤纷的“V”字形山谷狭窄,白云覆盖的天空上露出星星点点的蓝色。走了一段路,清亮的山溪又横在眼前。脚踩山溪中趔石疾步而过,是一段靠山临河的低缓坡路。山路曲曲折折伸展向山谷深处,愈走风景愈美,一幅五彩斑斓的深山秋景图徐徐展开画卷。一层层,一道道,山上的树木呈现出红、黄、绿等五颜六色的色彩,路旁的野棉花绽开白色的花朵,与大片白云包裹的蓝天相映,绚丽多姿,趣味横生。

山谷时宽时窄,前行道路时而在山溪的左边,时而拐在山溪的右边。跨过山溪,由缓坡而上。走不多远,山溪又横在眼前。河中分布着几块青褐色的巨石,脚踩巨石过河。继续前行,道路成为仅宽1米多的小道,又是一段坡路,但坡度比原先经过的稍陡。上坡前行,山谷忽而开阔,道路成为伸展在山谷草地上的一条小径。两边山峦上的树木色彩更浓,更加娇艳。

走过小径,道路又成为宽1~2米的坡路。再前,一道木栅栏门横在道路中间,弯腰从木栅栏门的横木缝隙穿过,路下山溪从林野树丛奔涌而出,哗哗流淌。面山临河的道路又是一段泥泞路。走过泥泞路,沿散布着一些碎石的土路曲折而上,进入林野深处。在山路转弯处,突然出现一段铺满红叶的路面,红叶层层叠叠,五彩斑斓,在地面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如同一幅天然的油画。徐步行走其中,宛若进入天然画廊,一些爱美的驴友或站或坐纷纷在此处拍照留念。拐过山弯,清澈见底的山溪蜿蜒曲折从林野树丛中奔流而出,穿过散乱的巨石缝隙,向前奔涌而去,在高低有落差的地方形成小瀑布,扯出一绺绺透明如丝的白布,奏出清脆、欢快、悦耳的琴音,响彻山谷。清溪漱石,飞珠溅玉,激起白色的浪花朵朵,在低处则形成多处清亮的小水潭,岁岁年年,经流不息,可与麦积区东岔镇桃花沟景区溪流相媲美。

过溪流,沿碎石乱布的道路继续前行。走过一段铺满低低青草的山路,稍走不远,“V”字形山谷正中出现一处乔木与灌木杂生的丛林。这里两面山峦丛林交会,林间小道左侧是一条河谷,右侧是山峦伸展出的斜坡。沿小道进入茂密的丛林深处,小道两旁全覆盖着森林,有乔木,也有灌木。再前,又出现一段泥泞的湿地山路,只能脚踩泥中乱石前行。走了一小段路,因地面泥泞不堪,实难前行,便由山路右侧的坡地林丛中绕道而行。走过这一段泥泞湿地,山谷忽又开阔,豁然开朗,铺满青草的野径伸展向山谷深处。这里是山路右侧山峦伸展向河谷的一片草坡,向阳而温暖,大家席地而坐,稍作歇息。走在前面的驴友待与后面的驴友会合后,歇息一会,沿山路继续前行。稍行不远,“V”字形山谷正中出现一座葫芦状的山峦,山势平缓,将山谷一分为二,这里青山环抱,四山环合,溪流交汇,地势平坦,大片的青草地上长着稀疏的灌木,偶尔有出露于地表或散布的乱石。早晨还被条块状白云包裹的天空露出成片的蔚蓝色,葫芦状山峦右侧“V”字形山谷上空升起几朵棉花团状白云,远离喧嚣和浮躁,正如我此刻的心情一样悠闲自在。这时已是中午11:27时,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拿出坐垫或户外小凳,席地而坐,开始吃随身携带的午饭,带音响的驴友还放起了歌曲和音乐。我与桃花仙、金子、海棠湾等来自麦积区的驴友拿出坐垫、坐凳坐在草地上或草丛的石头上,边闲聊边吃饭,内心别样宁静和富足,享受着人生旅程中的一份安闲。

吃过午饭,歇息了一会,12:26时背起背包与桃花仙、金子等驴友再次出发。跨过从远处山谷流出的一条小溪,跟随走在前面的驴友进入葫芦状山峦左侧的一个山谷。这个山谷仍然呈“V”字形,山上覆被着茂密的林丛。两侧山峦余脉向河谷铺展而来,将河谷挤压成窄小的一隅。溪水叮咚作响,延展在山脚河谷旁的林间小道上巨石横卧,乱石散布,每一步都得小心谨慎。再前,林间小道由斜坡向下伸展于河床,河床上几股小水流恣肆漫流,道路几乎全被流水浸漫,只能小心翼翼脚踩河石前行。

走过溪流恣肆的路段,山谷忽而开阔,丛林下露出一片草地,“V”字形山谷正中出现一座帽子状的山峦,酷似一个金钹,将山谷一分为二,又是一个分岔路口。前面走到分岔谷口处的驴友停了下来,等到走在后面的群主、领队清心阁赶上来,才知不从此处前行。在群主、领队清心阁示意下,大家掉头,跟随清心阁跨过来路河谷道路左侧的小溪,向左方另一山谷行进,我们前行的方向也由东南向西北变为东北向西南。走进茂密的林丛,出现一条小小的林间秘径,一条小溪从林丛汩汩流出。小径曲曲折折绕在低矮的林丛下,时有碎石散布,不甚分明。若非群主、领队清心阁熟悉道路,极易走错路径。由于小道曲折绕在林丛中间,且是低缓的坡路,走得较为缓慢。走过林丛中间一片不大的草地,穿过一片遍布乱石的坡地,一处向上抬升的“V”字形山谷映入眼帘,这里属两山交会处,两面山峦余脉铺展而来,铺满青草的斜坡上分布着稀疏的灌木,石块杂乱无章分布于山坡草丛间。沿坡路由山谷小道而上,山谷忽而开阔、平坦,两侧山峦坡度平缓,一条清澈的小溪从遍布草地的山谷间汩汩流淌,这就是发源于景东梁的耤河支流竹岭水北源金家河上游。沿弧形山谷中草地继续前行约五六百米,山谷正中出现一座鱼状横亘连绵的山峦,这就是天水市秦州区境内最高峰景东梁,又是一处分岔路口。两面山顶上建有多个风力发电机,高高矗立在峰顶,灰色的塔架上赫然写着:“杨家寺风电场”几个大字。由于天气睛朗无风,风力发电机的风轮叶片没有转动。走到分岔谷口处,终于赶上了走在最前面的群主、领队清心阁,累得气喘吁吁,拿出坐垫放在潮湿的草地上,一屁股坐了下去,全然不顾裤子被泥水浸湿。歇息了一阵,等后面的驴友赶上来后,由左侧的山谷顺景东梁坡度平缓的山坡而上,坡面呈舒张的浅“V”字形,分布着大片的高山草甸,草地上生长着稀疏的灌木丛。仔细一看,灌木丛的分布也有一些特点,左侧山坡上分布稀疏,而右侧山坡上则分布较为稠密。由于已是晚秋时节,草地上青草凋敝,草木一片枯黄。想必景东梁夏天的风景一定很美吧!尽管攀登景东梁的坡面较为平缓,但由于连续行走爬升,体力消耗甚大,每向前一步都甚感吃力。一个穿灰色运动服的10岁左右男孩与他母亲走在我前面,一个穿粉红色上衣、黑色裤子的6岁小女孩在父母陪同下走在我后面,缓慢向山顶攀爬。经过15分钟的攀登,终于登上了景东梁。山顶上沿山脊修建有一条四五米宽的土路,蜿蜒盘旋在山梁之间。土路前方一侧挖有一条深2米左右的渠沟,从渠沟掏出来的土高高地堆在旁边。走在前面的领队清心阁和一些驴友从远处快速跑到渠沟边飞身一纵跳过渠沟,领队清心阁和前面跳过渠沟的热心驴友还站在渠沟旁帮助后面的驴友过渠沟。我也将手杖先递过去,后退数米跑步快速跳过渠沟。胆小的几个驴友只能由渠沟边沿下到渠沟底部,由清心阁和热心驴友帮忙用手吊上去。跨过渠沟,13:50时终于登上了景东梁山顶,山顶略呈圆拱形,宛若一个巨大的穹隆,又如游牧民族居住的穹庐,架设着多个风力发电机,四周坡度平缓,仍然分布着成片的高山草甸。山峦曲折绵延,横跨数县,这里为天水市秦州区与陇南市礼县的分界线,原先向上攀爬走过的山坡属天水市秦州区,但脚下的山顶处已属陇南市礼县境内。

坐在景东梁山顶,清凉的山风拂面而过,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几个女驴友不顾疲累,还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歇息了一会儿,在领队清心阁带领下,沿景东梁两山峦交会处的穹庐形坡面另一面而下,沿盘旋在山梁上宽4~5米的砂土路稍微前行一段路程,右拐顺沟而下,进入发源于景东梁的竹岭水南源南沟水上源,顺南沟方向前行,我们前行的方向也由东北向西南变为西北向东南。南沟上源近景东梁处沟谷较浅,一侧山峦上仍然分布着大片的高山草甸,而另一侧山峦从山顶到谷底却分布着茂密的灌木丛。从铺满青草、散布碎石的沟谷走了一段路后,“V”字形山谷两侧山峦均出现森林,林木从山顶直延展到谷底。沟谷中间出现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这就是竹岭水南源南沟水。道路时而在溪流左面山脚,时而在谷底灌木丛下的乱石中,时而又拐在溪流右面灌木与草地交织的河谷。穿过河谷中一处茂盛的灌木丛,溪流从右侧山脚下汩汨而出,在低处形成一处小瀑布,水流显然比先前大了一些。

跨过溪流,继续前行,愈走风景愈美。层林被金风尽染,深红、金黄、橙绿相间,宛如绚丽的彩云,重重叠叠,千姿百态。沟谷忽而开阔,河谷出现一片青翠的草地,与两侧山峦上多姿多彩的林木相映成趣。三头牛在草地上悠闲自在地吃草,看见我们走来,抬起头张望了一会,跑到河的右边去了。

拐过一个山弯,山谷前方出现一个圆锥状的山峦,将山谷一分为二,分成一个“T”字形。这里属山峦交会处,小溪已变成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哗哗哗…”的流水声不绝于耳,山峦被金风装点得五彩斑斓,更加绚丽多姿。先前被灰白色浓云包裹的天空也露出了笑容,天幕被美丽的蔚蓝色所取代,飘浮着少许白云。沿左侧山谷顺南沟水而下即到寨柯村,由右侧山谷逆南沟水另一支流而上可达地处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镇的大庄草原。走在前面的领队清心阁怕后面的人走错路,站在山峦下的一块巨石下等候,指引大家左拐顺南沟水方向而行,我们前行的方向又由西北向东南变为西南向东北。领队清心阁是一个有担当、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直等走在后面的驴友全都跟上来,才随队伍继续前行。

与前面歇息的驴友会合后,坐在地上稍作歇息,继续前行。走过一片铺展在河谷中的草地,山谷正中出现一个馒头状的山峦,将山谷一分为二,又是一个分岔路口。右拐顺南沟水溪流而下,道路时而在河流的左边,时而伸展在山峦向下延展的山麓斜坡,河流水量也比先前大了许多。在一处稍微开阔的河谷地带,还长着几株高大的乔木,满树仍然一片青翠。河谷随地势延展,走着走着,河流横在道路前方,在领队清心阁和热心驴友帮助下,大家依次脚踩河中趔石疾步过河。走过一条河,又是一道河。由于多次脚踩河中趔石过河,有几位驴友不慎掉入河中,户外鞋、裤子全被冰凉的河水浸湿,我也过河时鞋面被河水浸湿。再前,拐过一个山弯,河谷中长着一片高大的乔木,一个背山临水的村庄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地处南沟的寨柯村的另一个自然村,原来寨柯村分为两个自然村。过村庄,16:55时走到早已在庄边等候的两辆中巴车前。坐上车行进,前行不远又来到寨柯小学前分岔路口,17:12时出寨柯村门牌楼,沿原路返回。

秦州区耤(xī)口镇寨柯村环线穿越景东梁,全程13.03公里,所至最高海拔2576米,累计爬升698米,累计下降604米,所走线路构成一个不规则的倒三角形,又一次战胜了自己。虽未到景东梁最高点,但有缘与众多驴友一路同行,欣赏沿途的美丽风景,让灵魂远离阡陌红尘在山水间云游,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让人回味无穷。

人生没有回头路,且行且珍惜,每一个经历都构成了我们人生的精彩篇章。人生的快乐在于: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回归自然,活出自我,此生无憾。

参考文献:

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北京:中华书局,2013.1.

潘守正释解·《〈水经注〉天水及周邻河流释解》,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5.11.

民国·哈锐、任承允、贾缵绪编纂/潘守正点注·《点注〈天水县志〉》,2010.6.

李宽余主编·《天水大辞典》,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20.9.

作者简介:尤九成,字泳春,号秦亭山人,生于1970年10月,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人,天水地方文史学者、作家、诗人,《天水市麦积区志(1985—2007)》《麦积史话》主要编撰人,《麦积年鉴》创编人,麦积区第五批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子在伯阳的传说代表性传承人,麦积区旅游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陇右文史学会副秘书长,区作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天水苏蕙文化研究会、麦积区书法家协会、区摄影家协会等团体会员。被天水市人民政府授予“天水市地方志工作先进工作者”,被中华文艺学会授予“中华文艺诗文名家”称号,荣获天水市委、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天水市第一届科学研究暨麦积山文艺奖,论文《三国古战场木门道考》被省地方史志学会评为优秀论文。著有《麦积历史人物》(与潘守正合著),发表诗文700多篇,诗文散见于《当代诗文精品荟萃》《中国诗词年选》《中国当代诗词》《中国当代诗词大典》《中国当代诗词作家》《中国民间诗人新编(诗词卷)》《中华诗词名家典藏》《中华诗语(诗词卷)》《星星》《中国诗人档案2017年卷》《甘肃史志》《甘肃历史学术研究论丛》《人文天水》《甘泉镇志》《双玉兰志》《街亭古镇》《苏蕙文化研究文集》《蕙风过处》《天水诗词》《麦积诗词》等书刊,《屈坪村水潭门池塘改造及文化活动广场工程碑记》被甘泉镇屈坪村村委会刻石,先后荣获第三届世界华人爱情文学创作大赛三等奖、“东方美”全国诗联书画大赛铜奖、第二届中原杯全国诗词创作大奖赛三等奖、第四届“孔子诗歌杯”全球诗人作家创作大奖赛特别优秀诗人奖等。

2023.10.23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