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基单月缩水7000亿,券商领导在发愁

北漂民工的 2024-11-29 10:02:46

其实标题说的是两件事情,但你不能说这两件事没有关联。

起因是上周有个券商财富管理的领导跟我聊天时候直接爆粗口:

“用一个小可爱代替另一个小可爱,这个事情实在是太可爱了。”

我说,别介啊领导,现在客户都在你们券商手上,各家基金公司都求着你们卖。就连银行卖的联接基金,最终都会变成场内ETF增量,还是回到你们券商,所以说这波优势在我。

你们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事情,但券商目前的业务不容乐观,著名的搬砖小组主理人薛老板调研券商营业部,说一线的反馈是:

“现在市场非常非常好,但怎么感觉自己干着干着就快没了呢?”

我问了一线的银行产品经理,他说出了他的疑惑:

“现在用这个力度去营销指数,以后还能卖得出去主动基金?”

“我们推主动基金的逻辑在这一波指数营销浪潮中全部破了。”

“主动和被动没有什么绝对的优劣之分,本质上都是贝塔。”

所以我看了看A500场内场外的净值,不由得感叹:

好像没有什么投资者赚钱。

而这一轮指数化进程伴随着对主动基金的污名化,最终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回旋镖打在了代销机构的脸上。

总行的领导看了看费率:

指数0.15%。短债0.3%。

指数能亏30%。短债基本上不会亏钱。

不由得发出灵魂提问:

我为什么要卖给客户指数,用低费率高波动的东西去替代高费率低波动的东西?

产品主管说:

领导,这是一轮史无前例的指数化浪潮,我们不能错过这一辆高铁,这是时代的dssq!

……而这个结局其实大部分参与者都已经预见到了,但财富管理链条上的人都被裹挟进来,按照剧本去走。

看到大凯文总在《指数化的当下与组合化的未来》中写到:

在费率被锁死在千二的背景下,一旦产品长不大,后续所有的投入都等于零。

……行业的毛利率已经养不起那么多的人,只是当下还有些许余晖。

客观来说,我是赞同大力发展指数的,即便我认为阶段性会影响市场的定价,但指数大发展的好处是:

1、全行业的费率都变低了。我们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把指数费率基本上降低到美国的水平,或者说是通过短时间的过剩产能让一个业务变成批发价,最终利好普通投资者。

2、大的浪潮才能推动业务的快速发展。只有上下游形成合力,才能把指数多年来的路以最快的速度走完,从这一轮上报、审批、发行,体现了很高的效率,这是以往都无法想象的。上证180、创业50等等,都开始多点开花。后续还可以期待配套的基金投顾的发展,毕竟工具变多了还不够,还要教人使用工具。银行大卖基金投顾,也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3、全行业的孽业共担降低了。指数化的发展,切实甩掉了财富管理行业的道德风险,也终将出清一大批水货主动经理。指数化越发展,我越觉得能留存下来的主动基金经理是更优秀的。从这一点上来讲,被动投资让主动投资变得更加高质量发展。

我无法预测未来指数业务的终极形态是什么,但一定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一边压缩金融行业的利润,一边提升投资者的持有体验。

请不要用产能过剩这样的词去形容,你就说降费后你是不是拿到了真正的实惠?

好了,说说主题吧:债基10月规模掉了7000亿。

甚至,连QDII规模都在掉。

为什么会掉?个人认为是两个原因:

1、债市8月~9月跌太多,本次债市回撤中,短债平均最大回撤为36BP,中长期纯债平均最大回撤为67BP,尤其今年主要是拉久期策略,叠加流动性风险的时候很多信用债卖不掉,导致一些产品折价剁券,体验上不是很好。

2、股市9月底被点燃,一部分个人投资者的资金从债基里面撤出来了。但这些钱并没有多少体现在股票基金的增量上,因为短债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权益基金的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所以货币基金涨了4000亿,也是一个流出后的去向。

至于剩下的钱去了哪里,我们姑且就认为是消费了吧。

不过,我看了下债市的走势,11月份持续天晴(蚂蚁这个功能很强大)。

10Y收益率逼近2%,与之对应的是,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跌破1.3%。

所以陈奕迅早就研究了中国的核心资产并且给出投资建议:

《十年》

我相信11月过后,这些走掉的债基客户,又会重新回来。

PS:今天我的宽基打野账户同时买了一些场外的中国版标普500和沪深300,准备同时定投,比一比到底哪个指数更强势(当前核心仓位还在创业板指数)。

然后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用真正的标普500去对比中国版标普500。

我坚决抵制恶意用标普500对比A500的行为,这不太公平,还是用沪深300和A500打比较合理。

问就是不方便对比。没办法比啊,标普500指数经常限购,这个比不了。

(不作为投资依据)

0 阅读:161
评论列表

北漂民工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