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西游记》的都知道,孙悟空一共有两个师父,一个是授业恩师,也就是菩提祖师,曾经教了他一身本事。还有一个是救命恩师,也就是唐僧,曾经在五行山下救出其身体,给予了其自由。
但这两位恩师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曾经将孙悟空赶走过,而且,唐僧还不止一次赶他走。
但是,孙悟空对待两位恩师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前者被菩提祖师赶走后,他是毫不留恋,直接甩袖子走人,在未来的岁月里也再也不见。而后者被唐僧“赶走”了三次,又三次或自己回来,或被人找回来,且每次都表现出对唐僧的万般牵挂。
同样是师父,为什么两个人在孙悟空的心目中,地位如此不同呢?
杨角风谈西游系列文章第357期: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为何对菩提祖师毫不留恋,对唐僧却万分牵挂?
一、
孙悟空去拜师学艺,并非酝酿良久,实际上是临时起意,并迅速赋予了行动。
当时他已经成了美猴王,在花果山这块风水宝地上无忧无虑,自由快乐。但是,某一天,不知道他抽什么风,玩着玩着,突然就忧虑了:
“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
其他的猴子很纳闷啊,说,咱们在花果山有吃有喝,自由自在,大王怎么就烦恼了呢?
要不怎么说孙悟空能成为《西游记》的主角呢,猴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在花果山兽王管不着,人王够不到,但是地府里还有个阎王管着这群猴子呢。孙悟空想到这里,才落下了眼泪,询问怎么才能不被阎王管呢?
随后就有一只见多识广的通背猿猴蹦了出来,给孙悟空指了一条光明大路,告诉他,有三类人不受阎王老子管,只要能找到他们,就能实现长生不老:
“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孙悟空一听说,立马双眼放光,一刻都不想停留,当时就拍板,明天一大早,他就要去寻仙拜师了,并让小猴子们抓紧时间去准备行李。
就这样,孙悟空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寻仙之路,这一走,就是十年,跨过了两重大海,一个南瞻部洲,连菩提祖师都觉得不可思议:
“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
二、
虽说孙悟空在斜月三星洞学了十年艺,但是他跟菩提祖师见面的次数,却少的可怜,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孙悟空拜师的当天,正赶上菩提祖师出来讲学,这一次他仅仅给孙悟空赐了一个名字,随后便闭关了。所以接下来的七年时间,孙悟空都是在跟着师兄弟们学习读书识字,谈经论道,种地种菜,扫地挑水等。
直到七年后,菩提祖师才再次出来讲道,并在听课的诸多弟子中,一眼就瞧见了手舞足蹈的孙悟空。在确定他已经打了七年杂后,决定传授他一点本领,可惜,不管菩提祖师教什么,孙悟空就一个问题:
“似这般可得长生么?”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菩提祖师教了这么多的徒弟,后来再也没出现过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其余的徒弟都没有习得长生不老术,只有孙悟空一个徒弟学到了。至少,在他这一届弟子中,就他识破了盘中之谜:
“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谜也?”
而其他的弟子呢,还傻乎乎的怪罪孙悟空得罪了祖师,下一次祖师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讲课呢:
“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呵!”
所以说,孙悟空能习得一身本事,并非全是菩提祖师看重他,更大的原因在于他的聪明,和对习得长生不老术的坚持。
三、
随后的三年时间里,孙悟空不仅习得了长生之道,还学会了七十二变、筋斗云等高级法术,成了诸弟子中进步最快的一个。
可惜,就像苏轼说的那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别的时刻很快就到了。
因为孙悟空在师兄弟面前卖弄自己的法术,被菩提祖师抓了个正着,原本大家也没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孙悟空也在师父面前积极认错,希望师父能恕罪,可没想菩提祖师二话没说,直接就让他走人。
孙悟空一听这话,当时就傻眼了,流着泪磕头求原谅,还说自己尚未报恩,不能走。
结果菩提祖师苦笑一声:
“那里什么恩义?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末了又补上一句:
“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
紧接着又咬牙切齿的提到,要是说出半个字来,我就将你这猢狲剥皮锉骨,把你的神魂贬在九幽之处,让你万劫不得翻身!
但菩提祖师说后面这段话的目的,倒不是真要把孙悟空一巴掌拍死,而是对前面那段话的补充。说到底,就是让孙悟空明白,他们之间的师徒恩情就此了断,从此谁也不认识谁。
虽然在央视《西游记》中,增加了一段孙悟空回去找菩提祖师求助的剧情,也颇具泪点。但在原著中,他们两个从那以后,是再也没见过,孙悟空也再没回过斜月三星洞。
四、
那么,问题就来了,菩提祖师为什么不让孙悟空说出跟自己的关系呢?
菩提祖师这样做,并不是像其他人理解的那样,孙悟空这一去必然心生不良。到时候惹祸了,一打听原来是菩提祖师的徒弟,让自己的面子放不下。
事实上,孙悟空是谁教出来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毕竟西游世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能掐会算的神仙也不在少数。也就是说,大家其实都知道孙悟空背后有大能,但只要孙悟空不说出是谁,其他人就算猜到了是谁,那也只能算猜测。
这也就导致,其他的神仙们投鼠忌器,不敢把孙悟空怎么样,万一他的靠山发飙了,自己岂不是惹了大麻烦?
这也是为什么,孙悟空一路捣乱,玉帝都要卖他面子。十万天兵天将都要给他放水,连太上老君,都得奥斯卡影帝上身,配合孙悟空玩了一出倒栽葱戏码。
要知道,取经路上,各路大神的坐骑、童子、宠物啥的,没少下凡。每次,孙悟空就要将其打杀时,他的主人就来了:
“大圣,收下你的神通,饶了这个孽畜吧!”
这样一来,孙悟空就没办法下手了,而且还不能去告状,毕竟人家主人都来了。若是这些妖怪们,提前就透露了自己的靠山,那后果可不是简单一句跟主人走就行了。搞不好主人都得跟他们划分界限,说不认识这妖怪,让他自生自灭。
毕竟,若是被扣上一个故意纵容坐骑作乱罪,也不是那么好收拾的。
五、
在《封神演义》中,苏妲己(九尾狐)就犯了这个错误,女娲本来是来救她的,结果她叽里呱啦当着其他神仙的面,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
“娘娘圣驾降临,小畜有失回避,望娘娘恕罪。小畜今被杨戬等追赶甚迫,求娘娘救命。”
当着杨戬和哪吒的面,女娲娘娘就很难办了,救,就等于承认她跟这个祸害百姓的苏妲己有关系,自己惹了一身骚。不救吧,又非自己本愿,毕竟曾经答应过人家九尾狐,并且确实是自己派人家祸害大商的。
所以,女娲只能折中选择,把这个选择权交到别人手中:
“将缚妖索把这三个业障锁了,交与杨戬,解往周营,与子牙发落。”
这就是在救苏妲己,有了刚才那么一出,杨戬、哪吒和姜子牙心知肚明。只要大家都不点破这层关系,人情世故嘛,都懂。谁又能保证下次自己这边不会有把柄落女娲娘娘手上呢。事后,自然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想个理由,也就罢了。
可惜,这苏妲己就不懂事了,非要说出她跟女娲娘娘的关系,这一说,就要了她的命了:
“昔日是娘娘用招妖旛招小妖去朝歌,潜入宫禁,迷惑纣王,使他不行正道,断送他的天下。小畜奉命,百事逢迎,去其左右,令彼将天下断送。今已垂亡,正欲覆娘娘钧旨,不期被杨戬等追袭,路遇娘娘圣驾,尚望娘娘救护,娘娘反将小畜缚去,见姜子牙发落,不是娘娘‘出乎反乎’了?”
六、
同样的道理,菩提祖师不让孙悟空说出自己来,就是在保护孙悟空。只要孙悟空不说,其他人就不敢把他怎么样,一旦说了,后果很严重。
这玩意就跟核威慑一样,不用的话,大家都相安无事。一旦有人用了,那对于自己来讲,也绝对安全不了。
人家可能不把孙悟空怎么样,但是会找上菩提祖师的门,让他给个说法,那老师父的脸面往哪里放?
所以,只要孙悟空敢说出自己的师父是谁,都不用别人找上门,菩提祖师隔空就一巴掌扇过去,直接拍死孙悟空了。
这一点,孙悟空一点都不傻,他也很清楚的。自己之所以敢无法无天,又是闹地府,又是闯龙宫,后来还大闹蟠桃会,偷吃仙丹啥的。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只要不说出师父是谁,其他人也会有所忌惮,不敢把自己怎么样。
就借势来讲,孙悟空可一点都不差,上了天,就把花果山的结拜兄弟们给忘了。当上齐天大圣,就只跟三清四御,五方五老等大神们来往了。
取经路上,面对小鼍龙时,孙悟空就说过好几次类似这样的话:
“兄弟,且饶他死罪罢,看敖顺贤父子之情。”
可想而知,若这层关系不是出自西海龙王之口,而是出自小鼍龙之口。那性质就不一样了,咋的,你舅舅是西海龙王,你就能吃我师父唐僧了?
你舅舅见了我,都得给我三分薄面呢,看我怎么收拾你!
七、
由此,孙悟空对菩提祖师的不留恋,恰恰是他自保的手段。毕竟人家祖师都发过话了,不让他再来找自己,孙悟空何必找那不自在呢?
这也是为什么,他听了菩提祖师赶他走的话后,小声说了一句:
“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后来在平顶山一难,面对九尾狐时,孙悟空自己都说:
“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
你看,这里他就把菩提祖师给剔除了,或许,互不联系就是最好的报答。
除了菩提祖师,孙悟空还有一个师父是唐僧,西行路上也待在一起十多年时间。可是,为什么每次被唐僧赶走后,孙悟空却十分不舍,又多次想法返回呢?
唐僧确实教不了孙悟空什么本领,不仅没啥降妖除魔的本领,后期在佛经上的造诣也远不如孙悟空,为什么还能当师父呢?
说白了,就是因为他是观音菩萨选定的取经人,而只有取经人可以救孙悟空。他能成为孙悟空的师父,完全是因为身份的不同,谁让他是金蝉子转世呢。
况且,孙悟空给唐僧当徒弟,本就是他对观音菩萨的承诺:
“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八、
因为有了这份承诺在里面,也导致孙悟空三次离开唐僧,又三次回到其身边。
第一次孙悟空离开唐僧,是因为遇到了六贼,因为没有手软,将其全部打死,让唐僧发了火:
“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象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
实际上,唐僧本意是教训一下孙悟空,并没有想赶他走。但是孙悟空受不了这气,气呼呼的走了,只不过走到半路,觉得自己好像做的不对,才去东海龙宫找龙王开解。
但是,经过东海龙王这么一分析,他觉得自己还是有这份责任在里面,还得保唐僧取经。这也是孙悟空为了唐僧,做的第一次改变,甚至于听到唐僧说:
“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
他真就为了能念经,会行礼,去戴那个装着紧箍儿的帽子……
孙悟空第二次离开唐僧,就完全怪自己不给师父面子了,其实唐僧面对白骨精的时候,虽然表现的比较热情,但是并没有忘记孙悟空的嘱托,并不敢吃她的饭:
“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就来,我不敢吃。”
结果孙悟空回来,二话不说先把女子一棍子给打死了,回头还讽刺唐僧:
“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
若你是唐僧,面对徒弟这么没大没小的讽刺自己,你会不生气吗?
九、
正有尿没处撒呢,猪八戒就递上尿壶了,说什么这是猴哥的障眼法。就算唐僧明知猪八戒说的是假的,也会信以为真,不然,怎么念紧箍咒儿治治这个没大没小的徒弟?
结果,孙悟空不去证明自己打死的是妖怪,要跟唐僧谈感情:
“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唐僧出气了,也就罢了,没曾想,第二次,孙悟空又不顾自己反对,再次打死了白骨精。可是,这一次,孙悟空又不去证明自己打死的是妖怪,反而要挟唐僧:
“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退下这个箍子,交付与你,套在别人头上……”
这就是在难为唐僧了,唐僧也有气没处撒,也只能再次作罢!
可是,等孙悟空第三次又不听自己的话将白骨精打死,他就真发飙了。唐僧也知道自己肉眼凡胎,但是若决策权掌握在孙悟空手上,那自己离挨骗就不远了。
今天孙悟空可以绕过师父,直接打妖怪,明天他就会真打死凡人,冒充妖怪来忽悠师父,后天,他可能就敢打师父,反过来说师父是妖怪。
这才是唐僧纠结的点!
唐僧一向慈悲为怀,他觉得解决的方案有很多,不一定非得打死她,赶她走也是一条方案啊。孙悟空最该做的是提出几条方案,来让唐僧选,而不是自己先干了,回头让唐僧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十、
即使这样,孙悟空也不解释自己打死的确实是妖怪,还讽刺唐僧呢:
“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
换任何一个人,话赶话,到这里时,也得说一句:
“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虽然孙悟空被赶走了,但他的心里还是一直装着唐僧的,面对猪八戒找上门来,他直言:
“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免打!”
这说明,自己的责任还在那里,相对于菩提祖师来讲,自己是弱势一方。可是,跟唐僧比起来,自己又成了强势的一方,需要保护师父。
在离开花果山的时候,担心唐僧嫌弃自己身上有妖精味,孙悟空还特意跳到东海里洗了个澡,才去救师父。
整个取经路上,每次遇到磨难,孙悟空都在心里骂唐僧笨蛋。可是,每一次又都竭尽全力去救他,就是因为自己对观音菩萨有承诺,身上有责任,不保他,将会被世人所不容:
“我保唐僧的这桩事,天上地下,都晓得孙悟空是唐僧的徒弟。”
等第三次被唐僧赶走后,孙悟空彻底绝望了,自己答应观音菩萨的事,看来是没戏了,委屈的大哭不止:
“行者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
也正是经历了真假美猴王,唐僧的心病才除掉,才真正开始接受孙悟空,甚至俩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佛法。
以上便是孙悟空对菩提祖师不敢有感情,对唐僧却恋恋不舍的原因所在,责任不同,结果就不痛。
因为齐天大圣早就死了,现在取经路上的那个,是孙行者。不过话说回来,有几个人能扛得住五百年的“高位截瘫”?
大学毕业着急出去闯荡,自然不会留恋,进入体制内前途一片光明,突然领导让你下岗,当然心有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