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基督教堂曾经有许多个名字,最初它的名字叫“青岛福音堂”,体现的是它的宗教的属性;由于它是德国总督出资兴建而成,它又被称为“总督教堂”或“德国礼拜堂”;又因为它位于江苏路上,所以被称为江苏路基督教堂;二战结束后至1949年,这个教堂被美国的传教士控制与管理,所以被称为“国际礼拜堂”;而对于百姓而论,由于早些年钟表为稀奇之物,教堂周围的居民以此钟计时,所以此教堂被本地居民称为“钟表楼子”。一栋楼在百年间有了五个名字。
修建基督教堂的人,其实是德国在青岛的第一任统治者、首任总督托尔帕尔,他是基督新教信义宗信徒,每周去做礼拜是人生的必修课,所以他在官邸到总督府的必经之地的山丘上修建了此教堂。当然这也方便了当地其他的信众。每到周末,四方信众群聚于此,百年不曾间断。当然,这里不仅给信徒使用,在钟表楼子遮挡下的那片阴凉地儿,是夏日里基督教堂最聚人气儿的地方。
这座天主教堂,是老青岛的地标建筑。对于建筑本身,有许多历史传说。首先是它的钟楼。老辈人讲,青岛解放前,中山路附近聚了许多商家、买卖人,这些人大多没有手表和挂钟,所以天主教堂的钟声成了大家生意时令的唯一标准。据说曾经有几日钟声未响,商家们都不敢下班,闹出了笑话。附近的职员等钟响一直等到天黑,急得几户人家的太太们以为家里男人们不提前“请示”就敢出去鬼混了。
另外的一个故事是有关天主教堂的管风琴的。老人们传原装的那把琴代表的是德国人在全球的野心,他们在全球五大洲分别装了一副,唯一未毁于战火的是青岛的这副。但最终毁于大炼钢铁的疯狂年代,现在虽然又装了一副,但已大不同。当然,这只是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