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内裤绣佛号烂下体,老和尚不守戒律亲近女色,究竟谁着相?

無有淺談谈华夏 2024-02-27 07:20:26

把狗当父母供养,把父母当狗养,很多学佛的人常常把着相挂在嘴边,说修行人最忌着相,殊不知自己已经着相。真正的着相是什么?到底怎么做才算是不着相呢?

《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好了,很多佛学子们就根据这句话认为,这世间一切相都是虚妄的。所以人不是真的人,狗不是真的狗,那在你心里父母应不应该和路边野猫野狗一样的呢?别人对你侮辱甚至大打出手,是不是也应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呢?这样做就能修成佛了吗?实则这样不是不着相,而是成了顽空的精神病。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老和尚把佛号绣在内裤上贴身穿着,徒弟看见了,觉得师父这样做的境界很高啊,师父已经做到不着相了,于是也偷偷学着师父的样子,在自己内裤上也绣了佛号。结果自此之后,小和尚就噩梦连连,甚至梦到自己的下体溃烂了。小和尚赶忙把内裤脱下来烧掉了,但仍然是噩梦不断,每天仍然会梦到自己下体溃烂流脓。这时候小和尚真的吓坏了,赶忙问师父什么情况?师父说你着相了!可同样是把佛号绣在内裤上,为什么师父可以,徒弟就着相了?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说说究竟什么是「相」?

首先来说,我们人有五感「视、听、嗅、味、触」,那么根据这五感呢,就又生出了六根,也就是佛学中讲的「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之根,耳是听之根,鼻是嗅之根,舌是味之根,身是触之根,意是识之根。那既然有五感了,为什么又出来六根呢?

我们看五感「视、听、嗅、味、触」,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注意这个「觉」字,它代表着一种觉知力,也就是发现事物的能力,五感所代表的,是对外界事物的客观呈现,例如我们看到一朵花,那就是一朵花,看到一坨牛粪,那就是一坨牛粪,花很香,牛粪很臭,这是客观事实。而六根中最特殊的就是第六根「意根」,也就是意识之根。

「意根」是一种主观的意识,它是虚幻的存在,同时它又是另外五根的根本。因为原本的五感是觉知力、是客观的呈现,而当意根加入才生出了其他五根,我们开始对于五感产生了一个主观意识的感受。人们从单纯的五感,眼睛看到、耳朵听到、鼻子闻到、舌头尝到、身体感觉到,进而多了一个意识上的主观感受,就产生出了主观的喜好,好不好看、好不好吃、舒服不舒服。这就是因为主观意识所产生的分别心。

虽然说是是分别心,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社会确实有一个后天不能抛开的基本认知,比如男人和女人,猪和狗。例如那些喜欢说别人着相的人,必不可能因为你说他是猪狗而夸你不着相,更有可能说你是骂人对你口吐芬芳。所以我们要明白,并不是说,你知道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你就着相了。你觉得人和狗一样没有分别那就是不着相。那些不分客观事实和主观认知,只是一味说无分别的,其实并不是不着相,而是陷入了顽空。

这时候我们再回头来看,那个内裤上绣佛号的故事,为什么老和尚可以在内裤上绣佛号?而小和尚却不行呢?究其根本,在老和尚眼里佛号和佛已经没什么关系了,因为从客观事实上来看,佛号并不是真的佛,不是所有人念佛号都和佛有关系,就如同一个恶人念一万遍佛号也没用一样,如果一个人满脑子贪嗔痴妄念,即便日日吃斋念佛,他也不可能修成佛。

而小和尚呢?他只是觉得师父把佛号绣在内裤上很厉害很高明。小和尚本末倒置的认为,把佛号绣在内裤上就是不着相了。但是因为小和尚的境界达不到,心里其实有忌惮,怕把佛号绣在内裤上会不会对佛有所不敬。所以,小和尚一边着于佛号的相,一边着于这个不着相的相,因此才会惶惶不安噩梦连连。

一个做不到不着相的人,去盲目模仿不着相的境界,就会和小和尚一样从主观意识上产生割裂,会陷入一种顽空的境地之中。这种情况下做噩梦都是好的,有些人直接就精神病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对于一个普通人,一个刚开始修行的人而言,着相是正常的,没有人可以一开始修行就马上不着相。同一个人,有些人喜欢他、有些人讨厌他。同一种食物有些人觉得美味,有些人觉得难吃。普通人习惯用主观意识去看待这个世界,所以同样的人事物,每个人在自己不同的情绪下,甚至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你心情好的时候看什么都顺眼,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什么都烦,这些都是基于主观认知和后天习气以及情绪境遇的不同,所以看法和喜好才有所不同。

所谓的「相」其实分为两层,一层是单纯的五感所呈现出的客观事实,而另一层则是经过「意根」所加工过的主观感受。诸如一个辣椒,辣味是客观事实,而有人觉得太辣有人觉得不够辣,人们对它的喜好则是主观感受。

人们通常所谓的「着相」,是指我们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所形成的非客观的认知体系,例如有些人从小就喜欢狗,觉得狗很可爱,有些人小时候被狗吓过,认为狗很可怕。有些人从小到大都爱吃鱼,有些人小时候很爱吃,但是吃太多了,吃腻了,长大了一口都不吃。这时候人的主观意识就开始扭曲客观事实,所以就开始有人觉得花很臭,有人觉得屎很香。

包括一些人会根据主观意识陷入极端的思想。 比如人们往往觉得年长的人就比年轻人有经验有资历,人们更愿意听年长者讲道理,认为年轻人讲的话没有智慧也没有说服力,这便是着了寿者相,同样的话换成不同的人讲,效果和说服力是不一样的,例如大学教授跟你说,你愿意信,而换成一个农民这么跟你说,你肯定觉得他胡说八道。这就是人们执着于经验主义,执着于表相的结果。

而我们说不着相呢?当你看到一个农民时,客观事实上或许是邋遢不修边幅的,那么他就是一个农民的相,这没问题。但是当这个农民说出一段非常有智慧的话时,有些人就会加入主观意识了,认为一个农民不可能说出这么有智慧的话,好了,现在你就是着相了,你着了一个农民相,认为农民就应该像你主观意识里一样的无知。

一个年代久远的陶瓷杯,你用它喝茶,它就是一个茶杯,有人拿来收藏,它就是一件艺术品或者古董,而有些人根本不懂这些,把它打碎了撵烂了就是一堆土,一文不值。那他到底是什么呢?同样一个杯子,它的主观价值却因人而异。

有个老和尚带着徒弟出门云游,路遇一条没有桥的河,河水有半人那么高,只能是淌水过河,可是河水有点湍急,这师徒二人正准备过河呢,就看见来了一姑娘,姑娘看见湍急的河水,就犯起了难,不敢过河,这老和尚见状就发起了慈悲心,背着姑娘过了河,过了河后,这姑娘便和师徒二人各奔东西了,可这一路上小和尚心里泛起了嘀咕,心想出家人不是不近女色嘛,师父怎么能背着一个大姑娘过河呢?这不是犯戒吗?小和尚左思右想不明白,也不敢开口问,结果走出去十多里地后,小和尚还是憋不住了,问了出来,老和尚一听,说道:我早已把那女施主放下了,你怎么还一路背着她呢?

所以修行人一再说不着相,什么叫真正的不着相呀?视之不见,充耳不闻可以吗?那你会跑去夸赞瞎子和聋子不着相吗?一些修行人和这小和尚一样,认为修行应当如何如何,吃斋念佛打坐才叫修行,练功又必须要怎样怎样,要看见什么光,感受到什么气,才算是效验。殊不知这些才是真正的着相。老和尚当然看见那是个姑娘,更是知道出家人不近女色。但当老和尚发起慈悲心的时候,这个姑娘在他眼里就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众生,便没有了性别的分别心,又何来不近女色的戒律?而小和尚呢?不仅住在世间的众生相上,还执着于已经过去的事耿耿于怀。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金刚经》中这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为什么说这世间一切相都是不真实的虚妄呢?人又要如何做到离相不着相呢?

因为,这世间一切客观存在的相,都会随着我们心境主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相由心生,境随心转。那既然是心生出来的,所以说是虚妄的。但是后面佛又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才是不着相关键所在!虽然说客观的相可以被主观所改变,那这些客观的相就真的不存在吗?

你不可否认,即便能被改变,也只是人们对于相同人事物的不同看法,不管客观主观,不论真相假相,就算相由心生,但这个相依然是存在的。有些人执着于对人事物的主观分别心,有些人执着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念念不忘。所以不喜欢的食物要不要吃,被骂挨打要不要还嘴报警呢?有人迫于无奈吃了不爱吃的,有人因为懦弱怕了不该怕的。很多时候这些相的诞生由不得你,但要不要着于此相却由你来决定。

所以佛说「若见诸相非相」,首先就肯定会见到诸相,所以不着相并不是无相!「见诸相非相」的本质,实际上是见到一切相却不执着于一切相,所谓离相,是要化掉一切执着,不住在这个相上面,即不自生主观相,更不执着客观相,你不生它便不存在,你不执它便会离开。唯有心境至此,才能真正不着相,才能找回那个本自具足的如来自性,才能发现那个超然物外的真我!

0 阅读:2

無有淺談谈华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