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赐履按:上回,我们讲到,前燕太宰慕容恪,打算正式攻打洛阳了。
公元364年,慕容恪命将领悦希驻军于孟津(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东黄河渡口),豫州刺史孙兴驻军于成皋(河南省荥阳县西北汜水镇)。洛阳附近很多堡寨,全都归降前燕。
洛阳城内,一片恐慌。
此时,跳出来一条好汉,加入洛阳防守大军,此人名叫沈劲。
沈劲,是沈充的儿子。
沈充,是东晋初年的大豪,同时,也是一个典型——反面典型。
当初,王敦之乱时,王敦任命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沈充为参军,沈家是当地最豪的豪族。
公元324年,王敦之乱平定,沈充逃跑,投奔自己的老部下吴儒,没想到被吴儒一根绳子给绑了。
沈充说:
老吴,你如果顾及往日情义放了我,我的家族一定会厚厚报答你。如果你为了私利而害我,我死之后,你的家族也没有好下场。
吴儒没把沈充的话当回事儿,砍了沈充的首级,送往建康,邀功请赏。沈充的儿子沈劲,本应连坐受诛,被人给藏起来了,之后,赶上大赦,得以幸免。
后来,沈劲灭了吴氏全族。
【沈劲,令人敬仰】
因受老爹沈充的牵连,沈劲一直受到歧视,他便立志要为国建功,以雪家族的耻辱。但是,反贼的儿子,别说公务员,连事业编的工作都找不上,三十大几了,还跟家里逛荡。后来,吴兴太守王胡之担任司州刺史,发现沈劲是个人才,上书朝廷请求解除对沈劲的禁锢,让他到自己府里做事,朝廷批准。
谁承想,倒霉蛋儿沈劲,行装都准备好了,正打算高高兴兴去上班,王胡之却因病被免职了,这个事儿就这么黄了。
本年(公元364年),前燕军队逼近洛阳,守城的东晋冠军将军陈祐,手下战士不到二千人,情势危急。沈劲听说之后,就向朝廷上书,表示愿意为国效力,朝廷任命他为冠军长史。沈劲自己招募了一千来个人,赶赴洛阳。
要说这位沈劲,确实是个人才,他与燕军对阵,多次以少胜多,但洛阳城中,粮食逐渐耗尽,朝廷的援军,毛也没见一根,洛阳城破,肉眼可见。
九月,冠军将军陈祐丢下一句话,“我要去救援许昌”,就率军出城而去,给沈劲留下五百战士,让他坚守洛阳。
沈劲十分高兴,说:
我一直想以死报国,今天终于等到机会了!
陈祐在行军途中,听说许昌已经失陷,便逃奔到新城(洛阳城南)。
衣赐履说:本年四月,许昌就被前燕攻陷,陈祐说要救援许昌,似乎说明,洛阳与许昌,已经很久不通讯息了。
公元365年,年初,东晋大司马桓温,移驻姑孰(安徽省当涂县)。
二月二十一日,桓温任命他的老弟、右将军桓豁,监荆州、扬州的义城、雍州的京兆(侨郡,郡政府设襄阳,湖北省襄阳市)诸军事,兼领荆州(州政府设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刺史;另一个老弟、江州(州政府设寻阳,江西省九江市)刺史桓冲,监江州及荆州、豫州八郡诸军事,均假节。
衣赐履说:桓温对两个老弟的安排,使桓家继续控制长江中、上游地区。
另,胡三省注说:
义城郡置于襄阳,襄阳郡属荊州,而义城郡领扬州淮南之平阿、下蔡,盖桓宣先从祖约退屯淮南,后镇襄阳,陶侃以其淮南部曲置义成郡于穀城,盖有扬州之民而又置扬州侨县于穀城;穀城,荊州统内之地也,故曰荊州、扬州之义成;曰义成者,言以义成军,因而名郡。后人又于“成”字旁添“土”,失其初立郡之旨矣。京兆郡属雍州,时亦侨立于襄阳。
东晋司徒、会稽王司马昱,听说陈祐放弃洛阳,便和大司马桓温在洌洲(安徽省当涂县长江中小岛)会面,商议征讨前燕事宜。
二月二十二日,磕药皇帝司马丕,突然驾崩了,享年二十五岁,征讨事宜也就搁置了。
【司马丕磕药而死。二十五岁,谁给人画这么老!】
司马丕没儿子,二月二十三日,皇太后褚蒜子下诏,以司马丕的老弟、琅邪王司马奕继承帝位。
当天,司马奕即皇帝位,大赦。
【为啥叫海西公?我们以后会讲】
衣赐履说:上回我们讲过,哀帝司马丕打算长生不老,学了一套辟谷的本事,成天不吃饭,只吃方士给他炼的各种丹药,去年就磕药磕得人事不省了,挺到今年,终于挂了。
在皇帝中,因磕药而死的,司马丕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前燕太宰慕容恪、吴王慕容垂,率军攻打洛阳。
三月,洛阳城破,沈劲被前燕军生擒,然而泰然自若。
慕容恪见这个俘虏颇有风度,有心赦免他。中军将军慕舆虔说:
沈劲的确是个奇才,但看他的志向气度,终不会为人所用,如果赦免了他,一定会成为后患。
于是,慕容恪斩沈劲。沈劲后被东晋朝廷追赠为东阳(浙江省金华市)太守,以表彰他的忠诚。沈劲终于用他的生命,为家族挽回了声誉。
衣赐履说:洛阳大战,感觉没怎么打就结束了,不过瘾诶!显然,东晋能够占据洛阳数年,不是因为守军强大,而是因为敌人没动真格儿的。小股部队骚扰,当然攻不下来;但慕容恪、慕容垂这个级别的来了,一准儿攻陷。
上回,我们讲到,桓温想北迁百姓,充实河、洛地区人口,适当的时候还都洛阳。这个规划,是否正确,讲真,不好说。一般认为,洛阳是四战之地,根本无法防守,迁都不现实。但是,光武帝刘秀称帝之后,就建都洛阳,平定了天下。
【几千年来,有几个人能比得了这位爷啊!】
刘秀可以,桓温为何不可?
实际上,前燕对洛阳一带,似乎也不是以占据地盘为首要目标,而是更偏重于掠夺人口,对抢下地盘,并没有以重兵镇守。
这一带的城邑,常常在前燕和东晋之间易手,原因就在于,防守一方的兵力不足。
综上,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桓温还都洛阳的战略要想落地,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军事力量远胜对手,要守得住;
第二,有主动出击的能力,不给对手攻打自己的机会。
如果只是被动防守,还都洛阳,就是死路一条。
慕容恪继续攻占土地,夺取了崤谷(崤山东方谷口)、渑池(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关中震动。大秦天王苻坚,亲自率军驻扎陕城(河南省三门峡市),以防备慕容恪。
前燕任命左中郎将慕容筑为洛州刺史,镇守金墉(洛阳城西北角);任命吴王慕容垂为都督荆、扬、洛、徐、兖、豫、雍、益、凉、秦十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荆州牧,配备兵力一万,镇守鲁阳(河南省鲁山县)。
衣赐履说:派慕容垂这样的大咖镇守河洛,我理解,正式征服中原地区,已经摆上了前燕的议事日程。
慕容恪带部队,不尚威严,而是以恩信感召。抓大放小,不搞苛刻的命令。军士中有犯法的,慕容恪的原则是,私下将其释放,循其踪迹,捕斩首脑人物,以警示军队(密纵舍之,捕斩贼首,以令军营)。慕容恪的军营,看起来纪律松散,好像容易击破,但实际上警备十分严密,敌人根本不可能接近,所以,从来没有失败过。
衣赐履说:上一回,我们讲过,前皇帝慕容儁死后,前燕发生了慕舆根之变,慕容恪平定这场政变,手段大约是比较狠辣的,一时之间,朝野风声鹤唳。但慕容恪外出时,永远只带一个随从,用自己从容的态度来稳定人心。考虑到慕容恪“平时营中宽纵,似若可犯;然警备严密,敌至莫能近者”的治军特点,我严重怀疑,慕容恪只带一个随从外出,只是表象,一旦有事,各种各样的特工,大约会第一时间从各种犄角旮旯里蹦出来,呵呵。
四月九日,前燕太尉、武平公封奕去世。前燕任命司空阳骛为太尉,侍中、光禄大夫皇甫真为司空,兼领中书监。
七月七日,东晋朝廷改封会稽王司马昱再次为琅邪王(司马昱本来是琅邪王,公元327年的十二月,改封为会稽王);封司马昱的儿子司马昌明(即后来的晋孝武帝司马曜)为会稽王。司马昱坚决推辞,仍自称会稽王。
衣赐履说:前面我们讲过,东晋皇帝死后,如果没有太子,就会由琅邪王继位。司马昱后来确实做了皇帝,此番安排他当琅邪王,不像是无心之举;而司马昱坚决不当琅邪王,又让人浮想联翩。
七月十日,皇帝司马奕,封正妻庾道怜为皇后。庾皇后是庾冰的女儿。
十二月二十九日,东晋任命尚书王彪之为仆射。
衣赐履说:此前,王彪之为左仆射,现在升任仆射,可能是撤了左、右仆射的编制,合为仆射。
公元366年,二月,前燕太宰、大司马慕容恪,太傅、司徒慕容评,叩头请求归还辅佐朝政的权力,呈上印玺、绶带,请求退休回家。皇帝慕容暐(本年十七岁)不批准。
五月十二日,东晋皇后庾氏去世。
十月,东晋任命司徒司马昱担任丞相、录尚书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司马丞相】
衣赐履说:东晋建立以来,只出过两位丞相,一个是王敦,一个是王导。王导死后,就撤了丞相的编制,恢复为司徒。此番,任命司马昱为丞相,我们虽然不明就里,但肯定是有特殊用意的。
前燕抚军将军、下邳王慕容厉,进攻东晋兖州,攻陷鲁郡(山东省曲阜市)、高平郡(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昌邑镇),设置地方官员,之后返回。
晋帝国南阳督护赵亿占据宛城(河南省南阳市),向前燕投降,东晋南阳太守桓澹,退保新野(河南省新野县)。前燕帝国派南中郎将赵盘从鲁阳南下,镇守宛城。
公元367年,正月,东晋朝廷以徐、兖二州刺史庾希(时驻山阳,江苏省淮安市)不能救援鲁郡、高平郡,将其免职。
衣赐履说:庾希是庾冰的儿子,庾皇后的老哥。史称,因了庾皇后的关系,庾氏兄弟显贵一时,桓温对他们非常不爽。现在,庾皇后去世了,桓温开始借机收拾庾氏兄弟。
四月,前燕太宰、大司马慕容恪生病,因皇帝慕容暐太年轻,尚不具备亲政的能力,而另一个辅政大臣、司徒慕容评生性猜忌,慕容恪担心自己死后,接替他任大司马的人不能胜任,那对前燕政权的影响,可能就是致命的,于是向慕容暐进言说:
吴王慕容垂,堪为将相,他的才能,胜我十倍,只因为我是他哥,先帝考虑到长幼次序,所以更看重我而已。我死之后,希望陛下能够将国家托付给慕容垂。
【慕容恪,大燕柱石】
慕容恪又把慕容暐的老哥、乐安王慕容臧找来,说:
如今,南边儿有晋,西边儿有秦,他们一直都觊觎我大燕,只不过因为我还在,他们没有可乘之机。国家之兴衰,系于宰辅。大司马总统六军,这个职务,万万不可用错了人,忠诚而有才能的人,担任此职,则四海一统,是迟早的事儿,又哪里会为秦、晋二寇忧虑呢?我不过庸常之才,受先帝之托而辅政,我每欲西讨关陇,南平吴越,完成先帝的遗志,但我恐怕命不久矣,无法完成这个志向。我死之后,若以亲疏关系而言,大司马的职务,不是你,就是阿冲(慕容冲,慕容臧老弟),你们虽然都很能干,但都太年轻了,未必能担得起这个重担。吴王慕容垂,天资出众,智谋超人,你们如果能支持他担任大司马,则我大燕一定能够统一四海,区区外寇,不值一提。阿臧啊,千万不要因贪图权力,而忘了国家的根本利益啊,切记切记!
慕容恪依然不放心,又专门向慕容评作了一番交待。
五月,慕容恪病重,慕容暐亲自前往探望,并向他询问后事。慕容恪说:
我听说报恩没有比荐举贤能更重要的了,傅说虽然只是建筑工地上的一个农民工,也可被商王武丁任用为丞相(贤者虽在板筑,犹可为相),更何况亲近的藩王呢(慕容垂是慕容暐的叔父)!吴王慕容垂,文武兼备,即使比不上管仲、萧何,也差不到哪里去。陛下如果将朝廷大政委托给他,国家就可安定;否则,秦、晋二寇,一定会对我们大燕有所图谋。
言罢,慕容恪去世。
衣赐履说:慕容恪之死,成了前燕帝国的分水岭。一人兴邦,一人丧邦,在慕容恪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慕容恪死后,由太傅、司徒慕容评把持朝政。
十二月,前燕太尉、建宁公阳骛去世。前燕任命司空皇甫真为侍中、太尉,光禄大夫李洪为司空。
公元368年,二月,前燕任命慕容暐的老弟、车骑将军、中山王慕容冲为大司马,荆州剌史;吴王慕容垂为侍中,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衣赐履说:果然不出慕容恪所料,由慕容冲担任了大司马。这次任命,实际上已经预示了前燕政权内部的决裂。
从表面上看,是把慕容冲和慕容垂作了对调,车骑将军慕容冲以大司马领荆州刺史;征南大将军、荆州牧慕容垂改任侍中、车骑大将军,本质上是将慕容垂调回朝廷,收了他的兵权。
为什么说预示了前燕政权的决裂呢?
慕容冲生于公元358年,本年十一岁。大司马另一个候选人慕容臧,是慕容暐的老哥,已经成年,至少从年龄上论,比慕容冲要合适得多,但是,慕容评偏偏任命十一岁的慕容冲为大司马,这是向朝野宣告,大燕政权,现在是我慕容评说了算!
对慕容垂而言,这个任命,既是对他的示威,也是对他的羞辱!
倘或你是慕容垂,对慕容评,你将作何反应?
公元369年,三月,东晋大司马桓温上书请求,与徐、兖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等,共同讨伐前燕。
【图片来自网络】
卑劣的鲜卑土狗
不作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