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看起来像密封装置一样的机器,其实它就是一个密封装置,其可以承受十个大气压。
1. 现在将干冰放在里面,也就是固体二氧化碳,然后将密封装置组合起来,拧紧的力度不能太仁慈,也不能太过于不近人情。组装好就是这个样子,多了几个爪子。
2. 接下来对其进行增压,可以看到干冰迅速变成液态,不过好像减少了,居然失败了,没有密封好,就是从这颗发白的螺丝部位泄露的,真是漏气给漏气开门,漏气到家了,不行再来一次。

3. 整装待发后再次向设备内部加压,干冰这次顺利变成液体。看一下二氧化碳的相图,可以看到在五倍大积压时液相才开始出现,可以看到压力表依然在零附近,这是能证明压力表坏了,没错,它是真的坏了。
4. 接下来进行下一个操作,这次在外侧钻了一个孔,插入热电偶,让其加热就可以变成超临界温度,目标是让其升温到三十摄氏度左右,液态二氧化碳开始沸腾,液相体积减少,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密闭空间内制造出了越来越多的气体,这会导致压力增加,密度也会增加,同时热量也会导致液态二氧化碳膨胀,并略微降低密度。

5. 这样的过程最终会导致两箱的密度越来越接近,就会越来越难以看出二者的差异,最终两者之间没有任何明显的区别,形成这种奇怪的雾霾状态,真是庄周彩梦迷蝴蝶,只是当时已惘然。
6. 个人认为二氧化碳两箱的密度一旦变得先通,所以它们开始同流合进入超临界流体区域,如果继续进行加热,那么它们就完全变成了跟烟雾一样的状态。这是因为在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三十一摄氏度以上,由于能量过多,它的分子以液体的形式保持在一起,所有的二氧化碳分子都被拉开,这意味着它们能够像气体一样自由移动,并能够扩散在整个容器内。

7. 但是在如此之高的压力下,其密度也非常高,更像液体的性质,这也就是超临界流体通常被描述为七液态混合物的原因了。

8. 现在在容器外围放上一坨冰块,温度将会降低到三十一摄氏度的临界温度以下,但在此之前它会变得超临界,然后一切都消失在一团烟雾中,二氧化碳回归到液态。我认为这个变化真的很酷,就好像把一锅开水煮沸升华掉,经过某些手果断又回收成为了液态水,可谓吾爱臣臣楚天阔,疑是银河落九天。
下期节目准备将这瓶二氧化硅珠子与二氧化碳同步进入超临界状态,欢迎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