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被杀,警卫却在隔壁通奸,周总理:建国以来最糟糕的警卫

云霄纪史吖 2025-01-18 14:56:15

开国中将被杀,警卫却在隔壁通奸,周总理:建国以来最糟糕的警卫

开国中将谭甫仁遇害始末

1970年12月17日凌晨,昆明军区大院突然响起了一声枪响,打破了深夜的宁静。一个身影在黑暗中奔跑,来到警卫室门前,拼命敲打着房门。这个人就是开国中将、时任昆明军区政委的谭甫仁。然而,本应第一时间开门保护首长的警卫员,此时却如同石化一般毫无反应。原因令人愤慨——一名警卫员正在房内与年长30岁的保姆发生不正当关系。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杀手追至,朝着谭甫仁连开三枪。子弹穿过了这位60岁开国中将的身体,他缓缓倒在了血泊中。周恩来总理在得知此事后震怒,称之为"建国以来最糟糕的警卫"。经过专案组调查,凶手竟是军区保卫科副科长王自正。他因富农家庭出身被谭甫仁隔离审查,怀恨在心,最终在被捕前的逃窜中开枪自尽。

峥嵘岁月铸就军魂荣光

这是一段令中国军史蒙羞的往事。谭甫仁将军的一生,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

1910年,谭甫仁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少时便投身革命事业。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追随革命队伍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从一名普通士兵到开国中将,谭甫仁将军的军旅生涯写满传奇。解放战争期间,他率部参与了多次重大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重要贡献。

建国后,组织上认可了谭甫仁的能力与贡献,将他调任至昆明军区。作为军区政委,他始终坚持党的建军方针,严格要求部队建设。

在昆明军区工作期间,谭甫仁将军十分注重部队的政治思想建设。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官兵思想动态,解决实际问题。

昆明军区大院是一处戒备森严的军事重地。院内设有多重警戒岗哨,警卫员24小时轮班值守。

为了确保军区首长的安全,组织特别为谭甫仁配备了五名警卫员。这些警卫员都经过严格筛选和专业训练。

1970年,谭甫仁将军担任昆明军区政委一职已有数年。他严格要求自己,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在处理军区干部问题上,谭甫仁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有问题的干部,他主张既要查清事实,又要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当年年初,军区保卫科副科长王自正的问题引起关注。作为分管政治工作的政委,谭甫仁责成相关部门展开调查。

通过排查发现,王自正在加入革命队伍前有重大历史问题。本着组织原则,谭甫仁决定对其进行隔离审查。

这一决定虽然引起了王自正的不满,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组织程序所必需的。谭甫仁坚持原则,却不想这成为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次重要决策。

就这样,谭甫仁将军在平凡的岗位上,度过了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光。没人能想到,这位戎马一生的开国将领,会在自己戒备森严的军区大院内遭遇不测。

(文章结束)

枪声惊雷军区夜事起

1970年12月16日,昆明军区进行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军事演练。谭甫仁将军为了支持工作,主动将三名警卫员调配去参加拉练活动。

这个决定使得留守在谭甫仁住所的警卫力量骤减,只剩下李洪亮和另一名警卫员。按照正常轮值安排,李洪亮负责夜间警戒任务。

深夜时分,军区大院陷入一片寂静。大院内的住户们都已入睡,只有零星的几盏灯光还在亮着。

就在这寂静的夜晚,一个黑影悄然潜入了谭甫仁的住所。王自正早已对这里的地形和守卫部署了如指掌。

事发时,谭甫仁的妻子王里岩因为口渴起床倒水。她推开房门的瞬间,与潜入的王自正撞了个正着。

惊慌之下的王自正立即掏出手枪,对着王里岩扣动了扳机。这声枪响打破了军区大院的宁静。

听到枪声的谭甫仁立即从床上惊起,意识到家中发生了危险。他来不及多想,立即朝着警卫室的方向跑去。

王自正在击毙王里岩后,立即追击谭甫仁。两人一追一逃,在夜色中穿行于军区大院的建筑之间。

谭甫仁飞奔到警卫室门前,用尽全力拍打着房门。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清晰。

李洪亮听到了谭甫仁的呼喊声,却因为正在与保姆发生不正当关系而不敢开门。他甚至以为是谭甫仁发现了他的丑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自正已经追至谭甫仁身后。他举起手中的枪,对着谭甫仁连开三枪。

子弹击中了谭甫仁的腹部、手臂和眉心。这位戎马一生的开国将领,倒在了自己警卫室的门前。

军区党委办公室秘书邹秘书被枪声惊醒。她刚要起身查看情况,电话铃声就响了起来。

电话那头是惊慌失措的李洪亮,结结巴巴地报告了谭甫仁遇害的消息。邹秘书立即通知了军区首长。

军区领导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他们看到的是躺在血泊中的谭甫仁,鲜血仍在缓慢流淌。

医院的抢救未能挽回谭甫仁的生命。这位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将领,最终倒在了本应是最安全的军区大院内。

(文章结束)

警卫失职事涉丑闻惊

周恩来总理在接到谭甫仁遇害的报告后,立即下令组建专案组。专案组的调查重点之一就是对当晚值守的两名警卫员进行严查。

专案组成员分别对两名警卫员展开询问。通过对警卫员的谈话,一个令人愤慨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留守的两名警卫员中,一名因为胆怯竟然躲在房间里不敢出门。这名警卫员在接受调查时说,他平日只在靶场打过枪,从未经历过实战。

当听到枪声时,这名警卫员的双腿不停颤抖,竟然连房门都不敢打开。这样的表现与军人的职责完全背道而驰。

更令人震怒的是另一名警卫员李洪亮的行为。专案组在调查中发现,李洪亮当晚正与谭甫仁家中的保姆发生不正当关系。

这名保姆比李洪亮年长三十岁,两人的关系持续了一段时间。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男女关系是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

当谭甫仁在门外急切敲门时,李洪亮误以为是首长来抓他们的奸。他不但没有开门救人,反而躲在房内装作没听见。

直到门外传来三声枪响,敲门声戛然而止,李洪亮依然不敢开门查看。他的这种行为直接导致了谭甫仁的死亡。

专案组在整理证据后向上级汇报了调查结果。这份报告很快就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案头。

周总理看完报告后震怒不已。这位平日温文尔雅的总理罕见地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周总理指出,警卫员的失职行为令人发指。一个因为胆小怕事,一个因为违纪乱纪,两人都辜负了组织的信任。

专案组对两名警卫员进行了严肃处理。这一案件也成为了建国后警卫工作的重要教训。

军区领导随后对警卫制度进行了全面整顿。他们加强了对警卫员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

新的管理制度要求警卫员必须24小时保持警惕,严禁在执勤时做任何与职责无关的事情。军区还定期对警卫员进行考核,不合格者立即调离岗位。

这一事件暴露出的问题远不止警卫员个人的失职。它反映出当时部队中存在的纪律松懈问题。

这起"建国以来最糟糕的警卫"事件,成为了中国军队历史上的一个深刻教训。它警示后人:革命警惕性和组织纪律性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文章结束)

专案追凶水落石出明

昆明军区与警察局联合成立的专案组立即展开全面调查。他们对军区大院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地毯式搜索,同时封锁了昆明市的所有交通要道。

专案组仔细检查了军区大院的围墙,寻找可能的翻越痕迹。通过对出入记录的详细核查,他们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凶手就在军区内部。

调查人员对军区大院内的所有住户和工作人员展开摸排。绝大多数人都能提供当晚的不在场证明,唯独保卫科副科长王自正的行踪成疑。

专案组深入挖掘王自正的背景资料。这位河南省内黄人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军入伍,曾立过战功,是一名老党员。

然而在1970年初,王自正刚被任命为昆明军区保卫科副科长不久,就被老家群众举报了隐瞒的历史问题。谭甫仁随即对他进行了隔离审查。

调查显示,王自正的原名是王志政,出身富农家庭。在土改时期,他的家庭被分了土地,成为普通农民。

专案组发现,在解放战争初期,王自正曾趁着国民党进军中原的机会,率领"返乡团"抢夺已分配的土地。他不仅恢复了地主的特权,还枪杀了组织抗争的村委会主任。

专案组成员来到王自正家中调查时,屋内迟迟没有回应。担心嫌疑人逃脱的专案组成员破门而入。

就在破门的瞬间,屋内传来枪声。专案组成员迅速躲避,所幸无人受伤。

眼见被发现的王自正慌不择路,在军区内狂奔。大院内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战士,他最终跑进了一处公共厕所。

专案组立即调集人手,将厕所团团围住。在无路可逃的绝境下,王自正举枪自尽。

专案组在整理王自正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重要证据。他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对谭甫仁和组织的不满言论。

这些笔记揭示了王自正的极端报复心理。他认为既然组织要让他死,他就要拉几个人垫背。

专案组最终认定,谭甫仁遇害案纯属王自正个人报复行为。这起案件暴露出军区在政审、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

军区随后对各项制度进行了全面整改。这起震惊全军的案件,成为了一堂深刻的教训,也推动了部队建设的进一步规范化。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