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 AHA2017 学术年会上公布了新版美国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重新定义为≥130/80mmHg,130 - 139/80 - 89mmHg 为 1 级高血压,≥140/90mmHg 为 2 级高血压。
这种定义被认为有些“丧心病狂”,评价血压的标准其实应该考虑年龄因素,比如 20 岁时高压在 120mmHg 可能是正常的,70 岁时血压在 170mmHg 也可能是合理的,而不是现在一刀切的评价标准。
我们知道,每个人从 20 岁就开始动脉硬化,血管变脆变硬、弹性降低、供血下降,这就要求心脏提供更高的血压维持脏器尤其是颅脑足够的供血。
血压升高是人体在血液供应相对不足情况下的主动求变和自适应,是一种代偿。
然而,西医目前并不知道高血压真正的成因,只是消极地利用一些排水药来降低血压。
倪海厦老师对此有以下深刻的评论:
倪师认为,服了排水药会把好的水也排出去。
血管壁有大量水以维持血管弹性、防止血管破裂,这是上帝创造人的预留措施。
人的血压本来就有较大的上下升降空间,发生血压高不是病,而是一种警讯,可能是外在环境变化或身体内部病变引起的,我们应追根究底彻查原因,而不是以消除这一讯号为荣。
因为这是人体自卫的现象,一旦消除,自卫能力也就丧失了。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水存在身体各部,来源不同。
饮水得到的水进入淋巴、内分泌等系统,须经胃热气化后才可受用。
进入血管壁及组织内的水来自食物,经过小肠热气化后进入血管与组织,且是脑部血管不可或缺的。
一旦服用降压药,丧失的津液必自上而下,就像饮水机,水从下方流出,上方水位自然下降。
所以,服用越多降压药,脑部血管就越缺水、越干燥且易于破裂,平时喝再多水也不能补充血管壁的水。
长期服用西药的病人绝对比不服药的人更容易中风。
而且血管壁因失水而弹性不佳,加上血压下降,必然导致性无能、阳不举。可以断言,所有服降压药、降糖药的人必然无性功能就是由此而来。
总之,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我们应更加深入地思考其成因和更合理的治疗方法,而不是仅仅依赖降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