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被特赦后,去看望了尚在人世的老太监,太监是如何称呼他的?

千字历史 2025-02-10 23:54:34

溥仪,作为一名襁褓中初登皇位,少年复位,中年再即位的末代皇帝,一生命运波折。

生于乱世的他,已不再有身为“皇帝”的尊严和威信,取而代之的是不能自主把握命运的屈辱和不幸。

光绪帝去世,没有留下子嗣,溥仪是醇亲王载沣的儿子,4岁被慈禧立为皇太子,后继帝位。

溥仪继位三年,由醇亲王摄政,罢免袁世凯,成立皇族内阁,继续加强满清贵族的统治,经济上,通过盛宣怀大借外债,以拯救清政府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

内忧外患之下,辛亥革命席卷全国,1912年,溥仪退位。按照协议,溥仪仍居住在紫禁城内,有专门拨款,一应起居与之前一样,有人照顾。

年仅8岁的溥仪,每日的玩伴就是宫女太监,对外面的世界他也很向往。他在紫禁城里读书吟诗、作画,偶尔也捏捏泥人、养狗,还有机会到外面坐汽车、逛大街。

民国六年,前清遗臣张勋,以调解总统府和国务院之间的矛盾为名,率4000人入京,把黎元洪赶下台,随即兵变,宣统复辟,12岁的溥仪再次坐上帝位。

这次复辟仅维持了几天,溥仪又被圈养起来。14岁时,溥仪遇到了来自英格兰的庄士敦,跟着他学习英语、数学、世界史和地理等现代知识。

16岁的溥仪,不愿意再待在紫禁城里,过着一天重复一天的日子,他和弟弟溥杰偷偷把文物运出去贩卖,准备跑路的经费。

三年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溥仪赶出紫禁城。溥仪从这时候起,离开他生活了十几年的紫禁城,先是搬进北府(载沣的家),后来又到日本公馆求庇护。

第二年,溥仪移居天津,和一群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张作霖、吴佩孚等住在一起。

“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在日本的护送下来到东北,他被日本扶持,成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国号“大同”。

这个政权存在数年,溥仪此时虽然也是前呼后拥,看似风光,实际上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日本人监视。

日军侵华战争战败,日本投降,溥仪藏身撤退的日本军里,企图逃往日本,被苏联红军在沈阳机场抓获。

苏联监禁溥仪5年,这5年间溥仪曾去往日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伪满洲国统治者在中国的罪行作证。

溥仪深知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所以在苏联期间,曾两次写信给斯大林,言辞恳切,请求能留在苏联。

只是这个愿望终究落空,1950年,溥仪被苏联移交给新中国政府。

回国之后,溥仪和很多人一起,被送到抚顺战俘管理所。在这里,溥仪也要参加劳动,打扫卫生。

在抚顺待了十年时间,溥仪已经彻底洗心革面,他写出《我的前半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想有深刻的剖析和忏悔。

1959年,溥仪特赦出狱,他已成为新社会的普通公民,当他听说当年紫禁城的太监都住在北京外面的一处寺庙时,他去探望他们。

时间已经过了40多年,溥仪都已经老了,那些太监很多也已经离开人世。当他站在院子里时,那些太监纷纷下跪磕头“万岁爷!”

听到这称呼,溥仪当即把他们拉起来,说“别这样叫,大家现在都是新中国的公民,你们可以叫我同志。”大家纷纷称是。

半个世纪过去,溥仪终从最高傀儡,成为新政权领导下普通而合格的一名公民。

参考资料:CCTV-走进真相,解密末代皇帝溥仪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