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神话中西方二圣,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他们本是携手创建西方教的一对"师兄弟"。
但在千年之后的西游世界,只有如来佛祖高坐灵山,不见准提道人的踪影。
他去哪儿了?为何不在西方教了呢?

在神仙世界里从来都是实力说话。
你看那西方二圣,表面上一个大教主一个二教主,排序清晰,可真实情况却是大有文章。
起初准提道人确实稍逊接引。
你问凭什么?
凭接引是师兄,凭二人共同创业时,接引更能吃苦耐劳,也凭当时的修为差距,虽然微小,但确实存在。
但在金鸡岭一战中,准提道人的修为达到了新高度。
这一战,他收服了孔宣。

要知道,这孔宣可不是等闲之辈,乃是上古凤凰之子,修为在圣人之下可称第一,一手五色神光能够克制各路神仙。
可他却能将其降服,足见修为之高。
此后在诛仙阵之战中,西方二圣的差距明显。
当四圣合力围攻通天教主时,接引道人手持拂尘,只能被动招架通天教主的剑气。
准提道人呢?
他大显神通,一口气召唤出孔雀明王,还化出了那二十四首、十八只手的庞大法身,手中持满各种法宝。
接引在防守,准提在进攻。

一个只求自保,一个伤敌制胜。
高下立判。
万仙阵中,这种差距更加显著。
接引道人的任务是什么?
打开乾坤袋收纳三千红气之客,说白了就是个"收纳员"。
准提道人呢?
直接挑战最难任务,正面对抗暴怒中的通天教主。
你想,通天教主多厉害?
那可是道门三圣之一,修为通天彻地,脾气火爆,当时又正在气头上。

面对如此恐怖的对手,准提道人毫无惧色,以七宝妙树从容架开攻击,随后更是将通天教主手中利剑刷碎。
谁的能力更强?不言自明。
更重要的是,这种安排很可能是经过四圣共同商议的结果。
换句话说,元始天尊、老子和接引道人,都认为准提道人是对抗通天教主的最佳人选。
此时的准提道人,修为已然全面超越接引道人,不仅拥有更强的法力、更多的法宝、更强大的法身,在实战中的表现也更为出色。
西方教的崛起,哪有那么简单?

西方教的创立,乍看是准提和接引两人同甘共苦的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省吃俭用",听着多美好,但您可别被这表象迷惑了。
这西方教的背后,站着谁?
站着昊天上帝。
您说,中土的事情凭什么关西方教什么事?
天庭为何放任西方教捞人?
道理很简单,昊天上帝需要西方二圣做他的代理人,专门用来制衡道门势力。
这叫什么?
这叫政治平衡术。

二人在封神大战中卖力地挑拨阐教与截教之间的纷争,眼看道教两家兄弟打得你死我活,他们却在边上笑呵呵地收割战果。
看看西方二圣在战场上做了什么?
以"有缘"之名,大肆收纳截教精英。
乌云仙、毗芦仙、金光仙、虬首仙......这些都是什么人?
都是截教的精英人才。
两派拼个你死我活,结果人才都被西方教收走了,这算盘打得真是高明。

您以为这种做法天上没人管吗?
鸿钧老祖怎会坐视不管?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鸿钧与女娲早就看出了西方教的野心。
于是他们让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门下的弟子转入西方教。
燃灯道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惧留孙等,一个个都被派去西方教"卧底"。
您别看这些人表面上成了西方教的人,实际上他们是谁的棋子?
是鸿钧布下的暗子。
最讽刺的是,这些转投西方教的人不仅没受到排挤,反而坐上了关键位置。
燃灯道人更是被奉为万佛之祖,这种安排,您觉得是巧合吗?

理念不同,分道扬镳是迟早的事。
有人说准提是被赶走的,也有人说他是自己走的。
到底怎么回事?
西方教变成佛教,可不是改个名那么简单。
五百年后,太上老君带着早已培养成才的多宝道人西出函谷,化胡为佛。

这多宝道人是谁?
那可是截教教主通天教主的大弟子。
这么一个大人物,在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转世成王子,成了释迦牟尼佛。
您可别小看这一招。
这等于是道教直接派了个"卧底"去渗透西方教,还成了创始人。

西方教更名为佛教后,接引道人被封为接引佛祖,改称如来。
接引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搞个人崇拜,自封为"如来佛祖",统管三千诸佛,建立起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戒律。
这种做法,准提哪能答应?
准提道人本就性格自由,修行方式也与接引不同。
他主张佛教改革,反对过度教条主义。
在他看来,度化众生不能靠规则和戒律,应该因材施教,讲究方便法门。
这种理念与接引的管理方式根本水火不容。
更要命的是,准提曾经私自传授高深法术给凡间众生。

这在接引看来,简直是破坏佛教秩序的大忌。
您想,如果人人都有神通,那还用拜佛吗?
信徒都成了神仙,庙还怎么开?
争议最大的一次,是准提将一部分佛法奥义传给了凡人。
接引大怒,指责他"乱传天机"。
准提反驳说:"众生皆有佛性,为何不能知道真相?"一句话,把接引怼得哑口无言。
但接引掌握着佛教,手下众菩萨罗汉自然站在他这边。
准提虽然修为高,但孤掌难鸣,在佛门内部逐渐被孤立。

有次辩论会上,准提道人提出"即身成佛"理念,认为众生不必经过漫长修行,只要顿悟就能成佛。
这直接动摇了佛教修行体系的根基。
接引当场反对,其他菩萨也纷纷指责准提"异端邪说"。
面对如此境况,准提道人心灰意冷。
与其在教义之争中耗费精力,不如离开另辟蹊径。
所以他不是被赶走的,是主动选择了离开,这才是真相。
准提道人离开西方教后去了哪儿?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这斜月三星洞可不是普通洞府。
它位于西牛贺洲,也就是佛教的地盘上。
准提道人明明与如来也就是接引闹翻了,却偏偏在对方地盘上安家,这胆子也太大了。
更匪夷所思的是,以如来的神通,居然察觉不到准提的存在。
这说明什么?
说明准提的隐匿功夫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远超如来。
更有意思的是,准提道人在这里自称"菩提祖师",收了一个徒弟。
这徒弟是谁?

孙悟空。
一个石头蹦出来的猴子,被他调教成了齐天大圣。
您想想,这猴子能翻江倒海、大闹天宫,能与天庭众神抗衡,后来还能与如来斗法,这背后没点猫腻谁信啊?
准提道人教给孙悟空什么本领?
七十二变和筋斗云。
这可是准提道人的独门绝技。
他传给孙悟空,目的何在?

您细想,这猴子后来几乎搅动了整个三界,天庭、地府、西天都被他折腾得不轻。
更蹊跷的是,菩提祖师对孙悟空说过一句话:"若有人来问,不可说我是你师父。"
还威胁说如果透露,就"挫骨扬灰"。
这么狠的话,为什么?
因为不想被如来发现。
您再想,为什么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如来不早点出面?
为什么非要等到天庭损失惨重才现身?
说白了,如来也在观望,看这猴子到底是谁培养的。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这猴子背后站着的,正是他的老对手准提。
孙悟空离开斜月三星洞后,整个洞府的人都消失不见了。
这哪是正常现象?
分明是准提完成任务后,收起了整个布局。
佛道两教的典籍中都有准提的踪迹,但形象各异,说明他同时在两个体系中布局。
有些民间传说中,准提道人仍以隐士身份游历人间,暗中培养弟子。

这背后是什么?
是准提对天道正统的争夺。
准提选择隐忍不是认输,他是为了更长远的谋划。
结语或许准提道人的离开不是终结,是另一种修行的开始。

正如道家所言:"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真正的高人,往往在不经意间改变世界。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