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断了女儿每个月6500房贷,回乡养老,半个月后亲家公进厂了

秋雅聊情感 2025-02-08 21:18:08
01

我叫张德胜,今年62岁,来自一个南方的小县城。

年轻时,我在县里的供销社工作,后来供销社改制,许多老职工被裁员,我算是比较幸运的,被安排进了县城的一家国企后勤部门,一直干到退休。因为是老国企单位退休,每个月的退休金有六千多,在我们这座小县城里,勉强算是个能过得去的水平。

我和老伴孙秀兰结婚四十多年,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张伟在杭州工作,结婚后就很少回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基本靠自己打拼,我们也不太操心。女儿张琳比儿子小三岁,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深圳,嫁给了一个本地人,亲家是普通工人,家境一般。女儿结婚时,我们拿出了毕生积蓄,又卖掉了县城的一套老房子,凑了五十万,帮她付了房子的首付。

这些年,我们省吃俭用,每个月还要帮女儿还6500块房贷。她和女婿的工资加起来勉强能维持深圳的生活,但房贷压力太大。每次打电话,女儿总是诉苦,说孩子补习班贵,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心疼她,就一直咬牙帮衬着,哪怕自己过得紧一点,也不愿看她受苦。

但这种状况,最终还是让我撑不下去了。去年年底,我突然住院了,医生说是高血压加上心脏问题,需要长期吃药调养。那时我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没日没夜地操心孩子的事情。我和老伴商量后,做了一个决定——停止给女儿还房贷,回老家养老。

这个决定,对我和老伴来说,是一种解脱。但对女儿而言,却是一场“灾难”。她哭着打电话过来,说我们“太绝情了”,说“现在放手,是要逼死她一家”。可我心里清楚,再这样下去,我和老伴迟早会拖垮自己。我劝她:“琳琳,爸妈年纪大了,也该歇歇了,你们得学会自己撑起这个家。”

她没再说什么,只是挂了电话。从那以后,她的电话越来越少,甚至连过年都没让我们去深圳。直到半个月后,我听到一个消息——亲家公进厂打工了。

02

得知亲家公进厂打工的消息,是从一个老朋友那里听来的。

我和老伴回到老家后,日子虽然清贫,却也算自在。每天种种菜,喂喂鸡,偶尔和村里几个老头下下象棋,日子过得不算快活,但至少不再为了钱的事情发愁。可就在半个月后,老朋友刘大爷打电话给我,语气有些不太自然:“德胜啊,你听说了吗?你那个亲家,老张,进厂打工去了。”

我一愣,心里顿时有些不安。

亲家公张国栋,今年六十五岁,比我还大三岁,一直是个老实巴交的工人,年轻时在深圳的电子厂里干过,后来厂子效益不好,被裁了,就一直靠之前攒下来的一点积蓄过日子。女儿结婚后,他的日子过得更紧,本来想着退休后能清闲一点,没想到竟然这个年纪了还要去工厂打工。

刘大爷叹了口气,说:“听说是因为你们不再帮琳琳还房贷,他实在没办法了,只能自己去工厂干活,帮着补贴点钱。”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说不清是愧疚还是心酸。

老伴听到这个事,脸色也不好看。她放下手里的针线,皱着眉头说:“要不……咱们再帮帮琳琳?国栋那么大年纪了,还去工厂受罪,咱俩心里真能安稳?”

我叹了口气:“秀兰,你还记得吗?以前我们帮琳琳还房贷的时候,咱俩过得是什么日子?一个月到头,不敢吃好的,不敢穿新的,就怕钱不够。现在咱们才过了半个月清净日子,你又想回头?”

老伴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眼里有些泪光:“可国栋都这么大年纪了……”

“那是他自己的选择。”我打断了她,语气坚定,“琳琳的日子,得她自己撑起来。咱们这些做父母的,能帮一时,帮不了一世。再说了,咱们要是真的有个三长两短,琳琳怎么办?她总不能一辈子靠着我们过日子吧?”

老伴没再说话,但我知道,她心里肯定还是放不下。

几天后,女儿的电话终于打来了。

“爸……”电话那头,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你们……真的不管我了吗?”

我握着电话,心里一阵发酸,但还是咬着牙说:“琳琳,爸妈不是不管你,而是管不了你了。你已经三十多岁了,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孩子,你该学会自己承担生活的重担。”

她沉默了一会儿,随即语气变得激动:“可你们以前明明说过,会一直帮我的!我早就习惯了你们的帮助,现在你们突然抽身,我怎么受得了?!你知不知道,我和阿华最近天天吵架,房贷压得喘不过气,孩子的补习费也交不上了……我真的快撑不下去了!”

我深吸了一口气,说:“琳琳,爸妈能帮你的时候,已经尽力了。你结婚的时候,我们拿出了五十万,那可是我们一辈子的积蓄!后来这些年,每个月6500的房贷,我们又贴了多少?你算过吗?”

她没说话,我继续道:“可你呢?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老了,我们也需要钱养老?你有没有想过,爸妈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你要是一直靠着我们,那将来我们倒下了,你怎么办?”

电话那头,女儿哭了。

她哭得撕心裂肺,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我听得心里难受,但还是狠下心,没有松口。

03

挂了电话后,我整夜没睡着。

第二天一早,老伴红着眼睛对我说:“昨晚琳琳又打电话给我了,她说她真的撑不下去了。”

我没吭声,拿起旱烟袋,狠狠吸了一口。

“德胜……”老伴的声音有些哽咽,“咱们真的不帮了吗?”

我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帮,是可以帮。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无底线地帮。”

老伴愣了愣,看着我。

我继续道:“这样吧,我们每个月给琳琳两千块,算是给孙子孙女的生活费。其他的钱,她得自己想办法。”

老伴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

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女儿时,她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感激,反而有些生气。

“两千块?爸,你在开玩笑吗?房贷6500,你给两千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耐心地说:“琳琳,这已经是我们能做到的极限了。你不能再依赖我们,你得学会自己撑起一个家。”

她在电话那头气得不行,最后狠狠地说了一句:“好,既然你们不管我了,那我以后也不管你们了!”

说完,她挂了电话。

我握着手机,心里一阵发酸。

时间一天天过去,女儿真的很久没再打电话过来。

但我从儿子那里听说,她和女婿开始想办法增加收入了。女婿阿华换了个更高薪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工资比以前多了三千多。女儿也开始在网上做副业,帮别人做文案、写文章,一个月下来,虽然累,但也能多赚两三千。

最让我欣慰的是,亲家公终于从工厂辞职了。

听说是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收入增加了,他们终于能自己承担房贷,不再需要老人帮衬。

得知这个消息的那天晚上,我和老伴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老伴感慨地说:“其实,琳琳一直是有能力的,只是以前太依赖我们了。”

我点了点头,笑着说:“是啊,孩子终究要靠自己过日子的。”

0 阅读:0

秋雅聊情感

简介:生活的点点滴滴,全都是因为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