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的历史中,主张合纵的六国贵族层出不穷,他们或寿终正寝,或死于非命,或抑郁而终,或寿终正寝。他们的故事在《战国策》中层出不穷。
我们今天要解读的平原君赵胜就是这些主张合纵的贵族中的一个,关于他的故事,许多影视剧已经演过很多次了,但是,关于他的《战国策》故事,却很少有人解读,今天,我就将以赵国的视角解读这位传奇人物。
根据《战国策》记载,赵惠文王赵何,平原君赵胜和平阳君赵豹是同母兄弟。也就是说,他们都是赵武灵王的继后孟姚的儿子。从这个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平原君也是嫡子,身份也是很贵重的。
正因为如此,平原君接受到了很多好的教育资源,成为了赵武灵王的儿子里最贤能的一个。不过,他对王位没兴趣,最大的爱好就是招揽宾客,府上宾客总共好几千人。
这样一个嫡子,又有能力,门客又多,为什么没有变成赵惠文王的眼中钉呢?除了因为赵惠文王和平原君是一个妈妈生的之外,也和平原君会做人有关系。他的目标从来不是做国王,而是做相邦。他一生身为嫡子,但是一世为臣,给自己的哥哥和侄子做了一辈子的相邦。就这种格局和境界一般人就值得称赞。
和孟尝君一样,在年轻的时候,平原君也十分二世祖。平原君的府邸离百姓家很近,这些百姓中有一个跛脚的,走起路来十分艰难。平原君有一个妾室,特别喜欢嘲笑残疾人,一天正好看到这个跛脚人经过平原君家,于是哈哈大笑,嘲笑这个人走起路来滑稽。
好巧不巧,这个跛脚人是个有点能力又有仇必报的,他竟然找到机会去游说平原君了。平原君和这个人交谈的时候,本来很开心,结果这个人突然向平原君劝谏起来,劝说平原君杀掉这个妾室,否则门客们一定越来越少。
常言道,疏不间亲,平原君一直很宠爱这个美人,他觉得这个跛脚人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甚至背地里称呼跛脚人为竖子。结果,平原君的行为引起了门客的不满,很多门客真的离开了平原君府。
年轻时期的平原君哪里见过这种情况,在其他门客的游说下真的杀了妾室,安抚了跛脚人。之后,平原君的门客就越来越多了。
在今天看来,平原君的行为确实无情,也有点过激。其实,这种过激的处理方式和平原君等级观念重有一定的关系。妾室在古代就是商品一样的存在,文中的妾室得罪了心胸不那么宽广的人,法律地位又低,最终结局这么悲剧是必然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原君的心理就不那么容易过激了,反而逐渐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政治家。
根据《战国策》记载,魏国曾经得罪过赵国,但是被秦国扁了一顿之后,又跑来和赵国合纵。因为抹不开面子,于是拜托平原君劝说赵王。
赵王厌恶魏国朝秦暮楚,表示强烈拒绝。于是,平原君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离开王宫的路上正好遇到了虞卿,于是,他拜托虞卿去游说赵王。
虞卿见到赵王之后,假装聊天,“大王,听说平原君劝说您合纵魏国,被您拒绝了。”赵王气鼓鼓地点了点头。虞卿见状,连忙说道,“都是魏国的不是。“赵王觉得终于有人赞同自己了,于是心情也好了起来。
看到赵王心情好了,虞卿又说赵王不合纵魏国有点不妥。赵王已经恢复理智了,于是问虞卿,为什么一定要合纵魏国。虞卿指出,“大王,自古以来,强国帮助弱国,都是弱国吃亏,强国趁机落得便宜。魏国一心合纵赵国,这是犯傻,当然有错。可是大王放弃勒索魏国的机会不要,大王难道就没错吗?”赵王一听,顿时心花怒放,君臣相视一笑,连同平原君一起,同意了魏国的合纵请求。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发现平原君还是知进退的,没有一味逼迫,他知道找口才更好的虞卿去游说赵王,才能成功合纵。
除了逐渐会审时度势之外,平原君还很会捕捉外交信息,借事喻人。
有一段时间,平原君的兄弟平阳君的功劳太大了,引起了赵王的猜忌。为了保护平阳君,平原君前去劝说平阳君暂时放弃官位,回到封地。看到平阳君有点舍不得功名利禄,平原君告诉了平阳君,魏国的公子牟曾经游说秦国,劝说范雎急流勇退。平阳君和平原君毕竟是兄弟,一下子听出了平原君的言外之意。想到再不放弃官位就被赵王弄死了,平阳君最终还是选择听了平原君的意见。
遇到同样的事情,平原君也是这样选择的。围魏救赵之后,虞卿认为平原君功劳很大,于是请求赵王为平原君扩充封地。平原君好友公孙龙却表示反对,认为这样容易引起赵王对平原君的猜忌。也容易让百姓不满,百姓会觉得,好嘛,你我们大家都为赵国出力了,你平原君是亲戚就有封地,我们却只能靠军功换那些皮毛一样的赏钱,太不公平了。平原君一听是这个道理,于是拒绝了扩充封地的要求。由此可见,平原君作为政治家,是非常懂得把握君臣之间的尺度的。
现在我们评价平原君,总是觉得他太短视了,就是因为他推荐赵括,才导致赵国最后那么惨。但是,事实上,平原君是最不希望赵国灭亡的。在长平之战之后,平原君也是呕心沥血在补救自己的错误。
长平战后,燕国趁机侵略赵国,使得赵国的困境雪上加霜。平原君十分生气,想去攻打燕国。不过,他的想法被冯忌拒绝,冯忌认为赵国应该韬光养晦,不能和夫差一样只看到眼前的仇恨。平原君觉得冯忌说得对,于是就同意了。
战后,赵国的邯郸面临危机,赵国君臣都担心赵国会亡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不少大臣劝说平原君支持秦国称帝,获得苟延残喘的机会。平原君内心觉得,这种行为不对,但是,又找不到退兵的方法,十分着急。还好,后来鲁仲连前来规劝他继续合纵抗秦,平原君才坚定了坚决抗秦的信念。
为了挽救赵国,平原君豁出去老脸,先后去楚国和魏国搬救兵。结果楚王和魏王都不同意和赵王合纵。好在,平原君还有一个好门客和好小舅子,在毛遂和信陵君的帮助下,平原君终于有了保护赵国的强大后盾。
在反抗秦国的过程中,平原君以及其带领的赵国子民,展现了不怕牺牲的人格魅力。在游说楚国之前,平原君对门客们说道,“为了合纵楚国成功,我将和各位歃血为盟。”
合纵楚国和魏国之后,平原君担心两国变卦,还是心有忧虑。这时,邯郸的一个外宾招待所小吏的儿子前来求见平原君。这位名叫李同的小伙子一见到平原君,就急切地要求平原君组建敢死队,并且让平原君任命自己为敢死队队长。平原君顿时热泪盈眶,组建了敢死之士三千人,让李同做队长,带领这些儿郎前去抵抗秦兵。靠着一身血肉,李同和战友们将秦兵逼退了三十里。之后,楚国和魏国派兵赶到,秦兵见无法攻破邯郸,只好退兵。蹄尘散尽之后,邯郸保住了,赵国保住了,可是李同却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平原君老泪纵横,安葬了李同,还把李同的父亲封为了李侯。
赵孝成王十五年,为了赵国呕心沥血一生的平原君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子孙接过了抵抗秦国的大旗,赵国灭亡之后,平原君的子孙也在抗秦战争中纷纷战死。
现在很多人评论平原君就是个凑数的,战国四大公子都没啥本事。我觉得这样的人读书真的太少了,如果真的把《史记》和《战国策》看全了,我们会发现平原君这个政治家还是很有意思的。他有冷酷的一面,有短视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时候,他是听得进去意见的,是审时度势的,是爱国的。
在讲秦国的时候,我会把平原君被扣押之类的倒霉事写得绘声绘色,换到赵国视角,我开始注意的,是平原君的正面的特点。从不成熟到成熟,再到衰老去世,平原君和他背后的赵国一样,有意气风发的时候,也有落幕西山的时候。我觉得这种人生就像是故事,是凛冽的故事,是十分浪漫的故事。在之后的文章中,我还是会给大家讲述这样的故事,希望大家不要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