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作者:水木长龙
爱因斯坦认为宇宙应该是完美统一的,没有缺憾,没有令人讨厌的“混乱”,更没有令人头疼的“不确定性”。他认为真正的宇宙模型,应该具有可描述性,具有统一性,就像一个几何体,无论是圆的,方的,多面的,多角的,还是不规则形状的,但最终都可以用几何原理进行完美地描述。
其实,不止爱因斯坦如此认为,科学史上有不少科学家也都曾有过像爱因斯坦这样理解宇宙的想法。
随着量子力学的崛起,爱因斯坦逐渐意识到,他心目中的完美宇宙,在量子理论面前似乎很难保持完美形象。这使他花费了30多年时间去寻找大统一的完美理论,直至离开我们这个世界,也未能如愿以偿。
难道大统一理论不存在吗?或许,会有人说,弦理论早已给出了答案。但也有人并不承认弦理论,更不承认它能架起宏观两界的连通桥梁。事实证明,弦理论也并不是完美的大统一理论。
我们此处并不是为了分析探讨宇宙是否具有绝对的对称完美性,是否存在完美的大统一理论,而是借此引出一个思考:如果离开我们既有的科学理论知识框架,人类科学究竟会进步还是会倒退?
比如,无数的科学家寻找大统一理论,各执一词,却最终谁也未能真正寻找到大统一理论。那么,我们何不反思一下:在我们既有的科学知识之基础上,也许永远都很难寻找到真正的大统一理论。这就好像“缘木求鱼”与“刻舟求剑”一样,方法或方向不正确,所依理论或原理本身就是错误的,又怎能求到“鱼”,寻找到丢失的“剑”?
也许,我们既有的科学理论知识,与“大统一理论”是绝缘的,没有连通之处,没有到达之路,甚至连远望的观望台都不是,果如此,我们焉能在我们的“绝缘小屋”(代指既有的知识框架)内,够得着那香味可人的“苹果”(代指完美的大统一理论)?探索科学,探索宇宙,水木长龙与您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
也许,我们被我们既有的科学理论知识给捆绑了起来,而完全不自知;也许,我们被我们既有的知识框架给圈锁了起来,而浑然不自觉。科学只有在大胆创新的时候,才能真正地飞跃进步;也只有在真正创新的时候,才能与宇宙的真貌更近一步。
若是被圈锁在“绝缘小屋”里的人,硬说屋外的世界不存在,与井中的青蛙岂不同类?
也许,我们该换间新的宽敞明亮的“屋子”(代指完全脱离了旧有知识框架的全新科学理论知识)了,站在屋子顶便能轻而易举地摘到那香味可人的“苹果”(代指完美的宇宙大统一理论)。
如何跳出捆绑我们思维的旧有知识框架呢?当然是走出“绝缘小屋”,以更宽广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我们这个世界,思索我们这个宇宙,试着挣脱那些我们曾经怀疑却又顾虑重重的旧有知识框架。
试想,如果没有勇敢挣脱开捆绑的“绳子”、走出“绝缘小屋”的那些探索者,也许,至今人类还在坚信地球是平的,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人不可能“飞”到天上,不可能“飞”月亮上,更不可能造出地球的“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等等等。
换一种全新的方式思考,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这个世界,以创新的思维探索未来和宇宙,也许,我们会看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的“宇宙”。
我们不妨再举个例子。
在量子力学里,有一个著名而又令人头疼的理论——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又名“不确定性原理”)。该理论指出,在微观世界里,你不可能同时精确地测得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这如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只能取其一一样。
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是经过大量实验检验过的,对一个粒子位置和速度的测量,存在着“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规律,两者似乎永远不能同时精准测得。这就令科学家们欲借助量子力学实现“超距瞬间物体转移”的梦想成为了泡影。
因为“超距瞬间转移物体”,需要用到“量子复制”的基本原理——对一个物体的所有量子态信息进行读取,然后通过“量子纠缠”原理全部传送到目的地,目的地接收完毕后再进行物体复制还原。
然而,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却限制了“量子复制”的可能性,因为首先量子的位置和动量信息就不能同时精准获得,又怎么可能获得一个物体的所有量子态信息呢?
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就像是:当我们能够看到一件物体的正面时,我们就不能同时也看到该物体的背面,如果我们看到了该物体的背面,那么我们一定无法同时看到该物体的正面。
当一个三维生物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该结论后,一定会认为自己又探索到了一个宇宙自然规律——不可同观原理。
也许会有人认为,这不是宇宙的自然规律,而仅仅是针对我们三维空间三维生物的自然规律,对于处于高于三维的生物而言,这样的“不可同观原理”的自然规律也就随之破碎了。
难道不借助高维空间,就不能使“不可同观原理”失效吗?也许并非毫无办法。比如,可用两面平行的镜子,两物体置于两镜子之间,这样不就可以既能看到物体前面,也能看到该物体的背面了吗?
同样的道理,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之所以无法同时测得粒子的速度和位置,也许只是测量的方法太过呆板,如果能够找到一种像“将物体置于两平行镜子”从而打破“不可同观原理”那样的方法,说不定粒子的速度和位置可以同时测得,测不准原理也就失效了。
一旦“测不准原理”失效,也就意味着有办法获取到一个量子的全部信息,即“量子的不可复制”性也就随之崩解了,“量子的不可复制”性一旦变得可以复制,“超距瞬间转移物体”的科幻也就有可能变成实际的科学现实了,不是吗?
看来,变换思维方式,跳出旧有知识框架,不但能看到新的世界,发现新的物理理论,甚至旧有的理论定律也会不攻自破地瓦解掉。
由此可见,我们坚信不疑的科学知识和物理定律,只不过是在被强制捆绑、圈锁的强制作用下的迫不得已的顺从,是相对而言的正确,换个角度去重新思考审度,这些被坚信的物理定律和理论知识,就会散架,甚至面目全非。如果人类以全新的科学理论知识发展未来,未来科学会出现全新的发展进步吗?你怎么看?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对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长龙」原创,转载标明出处,谢谢!(2019/04/04)
没有科学人类才能进步
道者 规律也 付善出为上(德) 电磁力是宇宙一切变化的力量 宇宙 地球是一个变化两点都变化的电参数 带电体之间的力量是变化的电磁力 物体之间不但有引力 还有斥力 只是大小不同 二者相互依存 在一定范围之内相互转换 是电磁力人与人之间 国与国之间 人与环境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电磁力 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分为引力和斥力及转换宇宙法则是一杆称 即平衡或是公平 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