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9日,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
起义虽然失败,但其意义十分重大,这是我党第一次打出自己旗号进行武装斗争: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这支部队由起义的国民党警卫团,安源矿工,以及各地农军组成,下设4个团,总兵力有4000余人。
毛主席任前敌委员会书记,总指挥是北伐铁军出身的卢德铭,师长是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钟文璋任参谋长兼任第一团团长。
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黄永胜上将都参与了这次起义,但是他们当时担任的职务都不高。
罗荣桓是第1师师直属特务连党代表,谭政是第1团团部书记,黄永胜则是师部特务连一名普通士兵。
从秋收起义中走出的其他17位将军在当时也多数是士兵,职位高点的也就是连长,排长,党代表等。
比如宋任穷上将,时任浏阳县农军党代表;陈士渠上将,时任第一师士兵;谭希林中将,时任师部特务连连长。
所以1955年授衔时,谭政回忆秋收起义谈到第一团团长钟文璋,惋惜地说:“当时那个团长,不跑的话,坚持到革命胜利,今天绝对是元帅级别,遗憾的是脱下军装跑了。”
第一团是4个团中实力最强的,三个营有两个营的士兵都参加过北伐。
钟文璋手下3个营长包括他自己都是黄埔生,1营长李腾芳为黄埔四期生,2营长陈浩为黄埔一期生,3营长黄瓒为黄埔四期生。
而他是黄埔二期毕业,毕业后参与过北伐,在叶挺的第四军第10师做过连长,后来也参加了南昌起义,在卢德铭的警卫团当连长,可以说是作战经验非常丰富。
第二团由安源路矿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各地农军组成,第三团是浏阳农军、平江工农义勇队;第四团是收编的流落到赣西、湘军一带的邱国轩黔军武装,说是武装,其实就是土匪。
相比于其他三个团,钟文璋的1团可以说拥有最豪华的配置,然而秋收起义的第二天,在他的带领下,1团就差点全军覆没。
1927年9月10日,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1团分为两个梯队向从修水县向平江县进发,团长钟文璋率领2、3营为第一梯队,师长余洒度和师部率第1团第1营为第2梯队。
第1梯队在与邱国轩的第四团汇合时,突然遭到第四团攻击,原来邱国轩早已叛变,他派人与钟文璋取得联系,谎称小河对岸有敌人。
钟文璋信以为真,他派出张宗逊的尖刀9连打头阵,3营紧随其后,而他则带领2营和团部在后面准备随时支援。
谁知部队过河刚过一半,邱国轩就指挥四团从钟文璋侧后方杀出,2营和团部毫无防备,一下子就被冲垮了。
只有团长钟文璋以及少部分人突了出去,2营9连连长黄瓒为掩护下团部撤退,在与敌激战中,胸部中弹壮烈牺牲。
走在前面的3营也没能幸免于难,土匪邱国轩将3营辎重队洗劫一空后,将大部分官兵枪杀。
第一梯队最后只剩下200多人,差点全军覆没,团长钟文璋深感愧疚,觉得无颜见人,逐脱下军装,离开军队,最后音讯全无。
同样消失的还有第二团长王新亚,第二团倒是没有遇到叛徒,反而打得很好,攻打萍乡受挫后,王新亚率领部队转而进攻浏阳,一举攻克了浏阳县城。
第二团毕竟不是正规军,缺乏斗争经验,进入浏阳县城后,他们放松了警惕,遭受到敌军反扑,部队一下被打散,而团长王新亚也不知所踪。
当时毛主席跟随3团行动,3团团长是苏先俊,他也是黄埔生,参加过北伐,3团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倒是没有遭受多少损失,但秋收起义失败后,苏先俊对革命丧失信心,不愿意跟着毛主席上山吃苦,在部队撤离途中偷摸跑掉。
被国民党秘密逮捕后,为苟且偷生选择了叛卖,苏先俊出卖了许多同志,湖南省委领导人郭亮同志就是被他出卖,随后被捕牺牲。
1930年7月,彭老总带领红军攻克长沙后,苏先俊被我军抓住,后经过审判执行枪决。
而在秋收起义开始第二天就选择叛变的第四团团长邱国轩也没好下场,他叛变后继续在平江县为非作歹,1928年2月,平江游击队抓获将其抓获,邱国轩被公审处决,落得了他应有的下场。
在革命的大环境下,投机者,信仰不坚定者,贪图安逸,争权牟利者比比皆是。
师长余洒度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黄埔二期生,有点恃才傲物,不配合毛主席的指挥,秋收起义失败后,反对毛主席进山打游击的主张,污蔑毛主席是逃跑主义。
三湾改编被撤销师长职务后,他愤而离队,1931年11月余洒度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逮捕,逐投敌叛变。
投靠蒋介石后,他也不老实,贪图享乐,利用职权走私贩卖毒品,蒋介石也容不下他,余洒度最后被落得个枪决的下场。
整个秋收起义领导队伍中,只有总指挥卢德铭,副师长余贲民革命信仰坚定,可惜两人均在战斗中牺牲。
总指挥卢德铭在指挥部队撤回江西途中,遭到当地军阀袭击,为了掩护大部队的撤退,卢德铭挺身而出率部阻击敌人,阻敌过程中被敌人子弹击中右胸,壮烈牺牲,年仅22岁。
他是毛主席第一个合作的将领,主席对他的感情很深。
1956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时,对身边的人,还谈起了卢德铭,言语中充满着欣赏与惋惜:
他是一个很好的同志,有智慧,能吃苦,当年我提出进军罗霄山脉的建议后,他非常支持,正是他的支持,才得以保留住了那支革命队伍,从萍乡一带转移到了罗霄山脉。他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副师长余贲民的入党介绍人正是毛主席,秋收起义失败后,他跟随主席上了井冈山,并主动承担起为部队的后勤重任。
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大管家”,令人可惜的是在1933年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45岁。
秋收起义的领导到最后只剩下毛主席一人,战争之残酷可见一斑。
谭政说若是钟文璋不跑,绝对能够评得上元帅,那么卢德铭,余贲民两人若是能活到革命胜利,他俩的成就也绝对不会低。
秋收起义一共走出来20位将帅,他们从普通士兵,班长,排长,连长开始,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奋斗了一生。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黄永胜上将,张宗逊上将、宋任穷上将、陈士渠上将、陈伯钧上将、谭希林中将、郭鹏中将、杨梅生中将、韩伟中将、赖毅中将、刘先胜中将、谭冠三中将、张令彬中将、王耀南少将、龙开富少将、李贞少将(唯一一位开国女将军)、杨世明少将、余光文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