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直接杀了刘邦,那接下来历史会如何发展?

王力群 2023-06-24 15:46:22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复国的诸侯为了推翻秦朝而浴血奋战。

对于这段战乱时期,后世有人认为,真正决定历史走向的,并非一场大战,而是一场宴会——鸿门宴。

项羽的“粉丝”们常在回味历史时叹息道,如果当初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便不会有之后的汉朝,天下也将落入西楚霸王之手。

那么,果真会如此吗?

“先入定关中者为王”

鸿门之宴,还得从楚怀王熊心的那一句“先入定关中者为王”说起。

当时,秦军对赵国的巨鹿展开围攻,赵国只得向其他诸侯国求援。

楚国作为势力最大的诸侯国,果断布置了三路军事行动:北路由宋义、项羽率领,作为楚国主力部队,北上救赵;中路由刘邦带领,往西朝关中方向进发,以牵制秦军;南路则由共敖统领,直指南郡,以收复郢都这座楚国旧都。

为了鼓舞将士们奋勇杀敌,楚怀王熊心与各诸侯约定:谁能首先进入关中并灭掉秦朝,谁就有资格成为“关中王”。

受尽挑拨,决定开战

楚将项羽在北上救赵时的表现,可以说是创造了一段传奇。

他先是杀了那位只愿等待渔翁之利,而不愿动兵前进的主将宋义,随后带领所有将士“破釜沉舟”,只许每人留三日口粮。

项羽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激发了楚军将士的热血和战斗力,他们在巨鹿为求生路而拼命厮杀,最终以少胜多,打败了秦军。

巨鹿之战的胜利,让项羽的名望直冲云霄,所有诸侯都听从他的号令。项羽则带着此等威名,浩浩荡荡向西进发,直指秦国都城咸阳。

一路上,他们畅通无阻,直至到了函谷关这个地方,刘邦的部队竟不让项羽进入。

原来,刘邦已经抢先进入了关中,秦王子婴手捧玉玺,向刘邦投降,象征着秦朝的灭亡。

因此,依照之前“先入定关中者为王”的约定,刘邦已经成了名义上的“关中王”,但项羽对此实在是不服。毕竟,他在巨鹿对峙的可是40万秦军主力,要论战功,他项羽绝对是首当其冲。

此时,刘邦手下一个叫曹无伤的人,见项羽兵力远超刘邦,他为求自保,特来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意图在关中称王,同时让秦王子婴担任相国。

曹无伤的言辞,每个字眼都足以激发项羽的怒火。在项羽眼中,刘邦之所以能顺利入关,完全是窃取了他们在巨鹿的胜利果实,而且考虑到项羽对秦朝的深仇大恨,是绝不允许秦王担任相国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之“亚父”范增“急击勿失”的建议,拥有40万大军的项羽,准备正式向10万兵力的刘邦开战。

险象环生,逃出鸿门

项羽的叔父项伯(名缠,字伯),与刘邦的谋士张良素有交情,因张良曾在关键时刻救过其性命。

眼下,项伯见张良有难,便悄悄潜入刘邦的军营,打算劝张良一同逃离。

张良听闻项羽要攻打他们,他一方面安抚焦急的项伯,另一方面赶紧去找刘邦,告知其情况。

刘邦深知此事紧急,便与张良一同商议。二人一致认为,若想平安渡过此难,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项伯的帮助。

于是,张良邀请项伯见刘邦。

只见刘邦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他开始向项伯诉说自己的苦衷,表示自己尽管先攻入了关中,但对于咸阳城内的府库,均完好封存,为的就是等待项羽验收,可现在,项羽却反倒要领兵打他。

项伯听了刘邦的话,不禁对他产生了同情,后来,俩人还约定结成了亲家。

临走前,项伯建议刘邦第二天一早亲自去给项羽道歉,以消除双方的误解,刘邦答应。

项伯回去后,把刘邦的话如实告诉了项羽。他进一步向项羽强调,刘邦对关中的攻破,正是他们得以无阻进入此地的关键,若对其猛攻,是不义的表现。

听完项伯此言,项羽内心的怒火消退了不少,他也接受了项伯的建议。

第二天早晨,刘邦带着张良、樊哙以及一百多名骑兵,前往鸿门。刘邦以一种极其卑微的姿态,向项羽谢罪,同时抬高其英勇。

刘邦的言辞,显然缓和了项羽的愤怒,项羽当天便留刘邦参加酒宴,他还向刘邦揭发挑拨离间的元凶是他手下的曹无伤。

可以说,此时的项羽,已经没有多少怒气了,这一点在范增后来于筵席上多次暗示项羽杀死刘邦,但项羽对其不予理睬的行为中得到了印证。

范增无奈,只好出去召来项庄,让他在宴会上舞剑助兴,以寻求刺杀刘邦的机会,可谁知,项伯也拔剑起舞,他有意保护刘邦,使得项庄无法得手。

与此同时,张良找到了樊哙。樊哙听闻刘邦有难,决定拼死保护刘邦。他冲破军营大门,挺直了胸膛,直视着项羽。

樊哙的坚定和勇气,反而让项羽对他刮目相看。

樊哙借机再次强调:刘邦在进入关中以后,没有动用任何皇室物品,这都是为了等待项羽亲自前来处理。而对于派遣将领守函谷关的决定,其目的无他,就是为了防止其他盗贼的侵入以及未然的风险。

接下来,《史记》中这样写到,项羽在听完樊哙的这番话后,只对他说了一个字——“坐”。

显然,此时的项羽,已经完全理亏。

后来,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和张良的协助下,终于回到了自家大营。

他立刻处死了奸细曹无伤,算是为这一次的鸿门宴画上了句号。

诸侯与楚怀王,两个决定性的因素

至于鸿门宴之后的故事,相信诸位都有所了解:天下逐渐形成楚汉相争的形势,最后以项羽乌江自刎而告终。刘邦则是笑到了最后,建立了大汉王朝。

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充满了偶然性,这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如果”,有些历史爱好者就提出了一种假设:如果项羽当初在鸿门宴上杀死了刘邦,那么,最终的赢家是不是就成为项羽了呢?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假设刘邦被杀害,无疑将引发刘氏集团的强烈愤怒。作为镇守后方的萧何,在得知这一悲剧后,定会拥立刘邦的长子刘盈继位。接着,再以项羽背信弃义为由,对其讨伐。

而刘邦的几个兄弟,如周勃、卢绾等人,也会誓死为刘邦报仇,毕竟项羽以一种极其卑鄙的方式杀了他们的主公,刘军的愤怒和团结可想而知。

在兵力方面,虽然历史记载刘邦有10万,项羽足足有40万,但项羽的这个数字有些水分。

古代战争中,攻方常常虚报兵力以震慑对手,而项羽所领导的诸侯联军(包括楚军在内),实际可能只有二十多万。

在巨鹿之战中,诸侯军团皆是畏惧不前,唯有项羽的楚军“破釜沉舟”,英勇抗秦,但这也意味着楚军付出了重大的损失。

参考楚国派去救赵的军队数量为五万,那么战后剩余的楚军,估计最多为三万,即便加上项羽在巨鹿至关中途中的招兵买马,楚军可能最多也不过十万,这还是在最理想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项羽在新丰鸿门所积聚的40万兵力中,只有1/4真正归他管理,其余的皆是诸侯联军。

考虑到诸侯的“一贯作风”,当他们得知项羽杀了刘邦,诸侯可能会像在巨鹿之战中一样——坐山观虎斗,以收渔翁之利。

因此,虽然表面上项羽与刘邦的兵力比例为4:1,但实际上,双方真正能够投入战斗的兵力,并无太大差距。

不过,以项羽本人和楚军的战斗力,他们仍有实力击败刘氏集团,但至少这场战斗将使楚军付出极大的代价。

诸侯们的决定,在这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巨鹿之战开打以前,诸侯们就并不看好项羽,他们认为项羽资历尚浅。而当项羽赢得巨鹿之战后,其中又有不少诸侯并非真心服从,他们认为项羽只是走了一回运罢了。

所以,还有一种可能,即在项羽刺杀刘邦后,可能立刻引发诸侯们对项羽的反抗,毕竟,刘邦才是真正结束了秦朝的人,项羽此举实在是不义。

诸侯们会通过项羽过河拆桥、杀害盟友的行为,映射到自己的身上——项羽连结拜兄弟刘邦都敢杀,更别提他们了。

这意味着项羽所谓的40万大军中,将有近30万的人马,转身对其发起进攻。

那么,在这样的情形下,最大的得利者是谁呢?

楚怀王熊心。

虽然熊心远在彭城,但他实际上才是项羽入关后的真正敌人,甚至比刘邦更为关键。

在项梁统治时期,熊心一直扮演着傀儡的角色,看着项氏家族掌控实权。

终于,熊心熬到了项梁离世,他于是赶紧抓住机会,首先迁都彭城,随后开始压制项家。

试想一下,倘若熊心并不渴望权力,他完全可以继续重用项羽,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在派兵北上救赵时,他特意任命自己的亲信宋义为主将,项羽则被排在了次将的位置。

当时,项羽其实并不想北上救赵,他更倾向于和刘邦一同西进关中,但熊心以项羽的性格残暴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这显然是他想要用刘邦去制衡项羽。

以楚怀王的地位,在那时候无疑是极具声望的,而若项羽在鸿门宴诛杀刘邦,便对楚怀王构成了严重的无视和侮辱。这种行为势必会引发熊心的激怒,他会号召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

旧贵族的思想根深蒂固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项羽的思想或者说意识形态。

我们知道,项羽对秦朝恨之入骨,他后来杀秦王子婴,烧咸阳宫,这些都足以证明。因此,项羽不可能接受秦朝所实行的郡县制,他是楚国旧贵族的代表,他希望恢复的,是分封制的时代。

言下之意,即使项羽最后真的成为了天下霸主,他也无法像刘邦那样实现统一的伟业。而要说起这一点,也体现出了项羽和刘邦在政治上的差距。

刘邦在秦王子婴投降后,并未杀他,反而以仁义之心接纳他,重用他,到了后来建立汉朝时,刘邦吸取了秦朝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开创了“郡国并行制”。

历史告诉我们,以仁义之心,方能服众,若以武力压制,或许可以统治一时,但最终只会引发更大的反抗。以项羽残暴的性格来看,纵使他成为了赢家,华夏大地恐怕也将在不久之后再次陷入混乱。

1 阅读:145
评论列表
  • 2023-06-24 16:04

    [得瑟][得瑟][得瑟]

  • 2023-07-05 23:14

    项羽是贵族,他干不出来那种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