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档综艺输了要赔100万

郑师傅谈房 2022-03-16 23:58:30

茶余饭后摆龙门阵时,有一个常见的经典话题:

“假若某个富翁,突然间一贫如洗,让他(她)再一次白手起家是否还会成功?”

为此,我不止一次听过正反方辩手的激烈观点交织。

▲在国内也有许多类似讨论,褚时健、罗永浩、俞敏洪都是曾面临这种困境的中国企业家

同意的,往往认同是金子总会发光。

“以马X的口才和胆识,就算重头再来,依然能建立起一个商业帝国吧。”

反对的,往往认为时势造英雄。

“当年若不是房地产政策宽松,他许XX能挣这么多钱?政策一变,你看看他现在什么样?”

讨论到最后,大多谁也不能说服谁——毕竟,少有富翁会一夜间一贫如洗。即便破产了,凭借以往积累的资源,再创业成功几率比普通人依然大很多,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白手起家”。

不过,现实中没有的东西,可以人为“造”出来。

由Discovery频道出品,一档叫《富豪谷底求翻身》的美国真人秀,便完美地营造出了这种情景。

▲《富豪谷底求翻身》海报

节目组把一个富翁变成一无所有的人,丢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城市,只给100美元、一部没有通讯录的手机、以及一部车。

没有头衔、没有财富、没有人脉,挑战者目标只有一个:90天内,打造出一家价值百万美元的公司。

失败的话,他们要赔上100万美元。

听上去就是一个“参与者苦,旁观者乐”的挑战。

▲《富豪谷底求翻身》中的嘉宾需要在90天内,打造出一家价值百万美元的公司

离开舒适圈,背井离乡三个月,还要背上一个百万美元的赌注,我不能理解。

但全程24集追下来,经历了三个主角在创业路上从零开始的酸甜苦辣后,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至今看过最有意义的一档真人秀,它值得被分享给所有正在奋斗,或在迷茫的人们。

01

“美国梦”还存在吗?

我是从《富豪谷底求翻身》的第二季开始看的。

于2020年拍摄的第二季,比起第一季,有个特别之处在于“正值新冠疫情肆虐之时”。因为疫情,美国很多城市被迫停摆。人们选择居家办公,减少外出,经济活动频率相应下降。

▲《富豪谷底求翻身》第二季面临着疫情带来的经济等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创业,宏观面上经济不景气,微观面上生意机会在减少。

从开局难度而言,第二季先天不利,拍摄中甚至有人不幸感染新冠,暂停拍摄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但反过来说,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仍能取得成功,那对因疫情受到波及,经济状况变差的人们会取得更好的鼓舞与激励——当年陈刀仔他能用20块赢到3700万……在大传染病时期我只用3个月,就能从100元挣到100万,“我能你为什么不能?”

第二季有三个主角,分别是营销大师格兰特,莫里斯音乐集团联合创始人莫妮卡,房产开发商伊莲。

▲《富豪谷底求翻身》第二季中的三位主角

两女一男,行业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

唯一相同的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亿万富翁。

大家座下都有几家乃至十几家公司,总市值超过十亿美元。

出征前,他们普遍雄心壮志,面对镜头表示“要证明美国梦在当代仍然适用”,“为女性和少数族裔发声,我们可以成功”。

但私底下他们和亲人的告别,和友人的请教等画面,又透露出他们的紧张与担心。

▲伊莲在节目开始时说自己是一个狠角色

就这样,三人上路了。

格兰特被投放到了一个人口仅10万的美国西南小镇普韦布洛;莫妮卡去的是塔科马,离西雅图不远,人口20万;伊莲去的加州的农业小城弗雷斯诺,人口50万。

三个城市都非知名城市,且均面临发展问题。

普韦布洛人口少,产业少;塔科马因多处工厂倒闭导致失业率很高;弗雷斯诺因受加州干旱问题影响,导致近年作物产量锐减。

▲三人被投放到小城市开始“创业”

仔细想来,节目组还挺“坏”的。人口少,市场小,经济不景气……很显然,这些城市绝非创业者们的第一选择。

如果能在这种小城创立出百万美元级别的生意,恐怕文首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接结案了。

02

“破产”初体验

节目初期最大的看点,在于如何找到第一晚的住宿。

找住宿并不难,但难的是口袋里只有100美元。

在美国,即便找个廉价旅馆,不消两天资金就会见底。如何找到便宜的甚至免费的住宿,是度过新手村的关键。

三个人选择了不同的路,而这一选择,也均对他们之后的创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富豪谷底求翻身》剧照

格兰特刷了很久手机,查阅了普韦布洛有哪些企业。他想到镇上的房车公司应该有未售出的房车给他睡,于是决定碰碰运气——

他找到一家房车公司的电话,以购车名义约访了老板。

自来熟的一面,让他很快取得了老板的信任。

老板不但允许他住宿房车,还给了他100美元用来吃晚饭。

▲格兰特到卖房车的地方找到了住所,还获得了100美元

莫妮卡想到的依托当地教会的帮助,因为不少教会都会提供临时住宿给有需求的教徒。但当她连续找了几家教堂后才发现,因防疫需要当地的教会都停止了这项服务。

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与一位牧师交流了自己的需求,表示“刚来贵地,人生地不熟,是否能支援一晚住宿”。

好心的牧师二话没说,用信用卡给她安排了三晚住宿。

▲莫妮卡选择向教会求助

军人家庭出身的伊莲,是三个人中最“老实”的一个。

先找普通旅馆,107美元一晚。找了廉价公寓,85美元一晚,但是要额外100元的押金。眼见夕阳西下,很可能睡车里的时候,她发现了一家月付400美元的旅社,一番沟通后,她取得了25美元一晚的价格。

▲伊莲到当地多个旅馆询问价格,但大多都无法满足她的请求

找住宿这一段,通常被认为是节目初期最为精彩的一段,在“找寻”的过程中,三个人的真性情已然显露了出来。

唯一的男性企业家格兰特,是节目中目标感最强的。像是一个狡黠的猎人,他知道他的猎物在哪里,有的放矢,绝不浪费一支箭矢。

比如为什么要去房车公司?

除了因为房车公司很可能提供住宿给他之外,他还意识到,在10万人的小镇能做房车生意的,显然是当地的大佬。

▲格兰特认为,在房车公司能够认识到更多本地的生意人

他表示“在一座城市赚钱,与高净值人士打好关系要比从底层奋斗简单得多”。

而后面的剧情,也一步一步验证了他的判断。

莫妮卡,她的亲和力与计划性非常突出。也许是因为她就是黑人女性,她也尤其擅长和女性以及黑人打招呼。

她真诚且平和,冷静且有计划,正是这样的性格,使得她的事业总体看上去是最一帆风顺的,甚至有点“按部就班”的感觉。

▲莫妮卡是一个冷静且有计划的人

伊莲是个典型的女强人。她独立、有领导力、擅长管理的一面,在初期便体现了出来。

伊莲很能服人,在于伊莲对事情的把控。

她总是事先做出大致安排,给予指导意见,而且身先士卒,不知疲倦地站在第一线。她会知人用人,也奖惩分明。

03

不是巧合

三位主角性格各异,但“巧合”的共同点也不少。

比如三个人都会大胆地向他人提出需求,请求帮忙;

三个人都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善于让他人理解自己的想法;

三个人都重视人脉积累,认为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完成事业的。

挑战要求,并非让人从100美元赚到100万美元,而是要做成百万美元的事业。这个级别的事业,一定是一个中等规模团队完成的,构建团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事实上,人脉建构从落脚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格兰特的最终商业伙伴,是房车老板给介绍的;

▲格兰特认为,没有人脉什么都办不到

最初给莫妮卡提供住宿的教会,牵桥搭线让她结识了本地的市长和议员,间接帮助她找到了投资人;

伊莲的最终创业项目,就是改造她入住的那间小旅社,旅社老板成了她最大的金主。

▲伊莲(伊莱恩)打算改造她入住的那间小旅社

另一巧合,在于三人的创业选择。

90天的时限内,决定了试错机会并不多。如果先做一项事业,做到后面发现无法完成,想重头再来,很可能时间是不够的。

结果,三个人都找了自己最擅长的事去做。

格兰特是一位营销大师,他最后选择的也是一家营销公司;

▲格兰特最后选择了一家营销公司

伊莲是做房产有关生意的,善于设计和开发,最后做了一家兼营旅店、熟食、咖啡于一体的店铺;

莫妮卡平常注意养生与健康,她选择了一家主打生姜榨汁的果汁公司。

作为观众,以上帝视角对比来看,这些共同点绝非偶然,反而可看作是创业法则——珍惜你的人脉,无论人脉看起来多么普通,都有可能助力你做成事业;做你擅长的事,这会让你更快地做出一番事业。

04

成功学大师差点翻车

三个人的经历中,给我最大感触的人是格兰特。

格兰特本质上是一位“成功学大师”,他有个很出名的理论叫“十倍胜法则”。我找来翻了翻,截取两段。

人们之所以无法坚持和完成目标的主因之一,是他们从一开始订的目标就不够远大。而我总会确保自己做好两件事的原因:(1)、每天写下我的目标;(2)、选定通常难以达成的的目标。这么做会帮助我发挥潜力,我通常用它来增强我每天的行动。

把目标设得太小,你不会全副武装去迎接必要的大量行动。我知道“十倍胜法则”观念不适用于每个人。十倍胜法则只适合少数执着于创造非凡人生,和那些想掌握整个过程的人。

看上去很像“听懂掌声”的那位,对吧?正面说叫雄心壮志,目标远大。但反过来说就有点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之嫌。

格兰特的起步,可以说是三个人中最快的,很快解决了基本食宿问题,并攀上了镇上富豪的人脉。

但他也是中途进度最不顺利的。

他先是要帮助房车老板卖车,结果不了了之;后来结识床垫老板,帮助其卖床垫,最终也不了了之;中间他还悲惨地患上新冠,一度停拍一个多月,回来后发现之前积攒的人脉都和他疏离了。

▲格兰特从零开始

结果时限过半,两位女性企业家都做的有模有样时,他看起来仍一事无成——公司没开,没有积蓄,没有客户。

节目配合主角的表现,会穿插主角的“生意经”讲解。

初期一帆风顺,格兰特的讲解极富说服力,吸引了众多粉丝,弹幕一片叫好“最爱白嫖哥”;中期举步维艰,格兰特的“成功学鸡汤”听上去就没那么有说服力了,粉丝也纷纷倒戈,“最烦他了,他的部分只想快进”。

▲豆瓣用户对三位主角的评价

进程过半,颗粒无收,格兰特也变得焦虑,沮丧,丧失自信。我甚至一度以为他要退赛了。

然而,就是在这种不利局面下,依靠着格兰特强大的精力、口才以及如猎人般紧紧认准猎物的定力,绑定了镇上的富豪马特(也是镇上仅有仍信任他的高净值人士)。

他说服了马特和自己开一家营销公司,马特出钱占51%股权,他出力占49%股权,收益对半分。

他依托马特的人脉,在公司还未找到办公室,没有任何过往实绩时,就谈了50多万美元的单子回来。

90天破百万,硬是被他玩成了“45天破百万”。

▲格兰特不但完成了挑战,而且达到了550万美元

最后,他不但完成了挑战,还是三个人当中估值最高的那个,达到了550万美元。

此时此刻,再回头来看他的“十倍胜法则”,再回顾他这句“十倍胜法则只适合少数执着于创造非凡人生的人”时,应该不会有多少人认为他是那种只会嘴炮的成功学大师了。

05

有价值的综艺

作为真人秀,《富豪谷底求翻身》描绘了很多小镇上美国人的真实一面,刷新了很多我对美国人的认知。

日常中我理解的“美国人”多是出现在新闻中的美国政要,影视剧里的美国演员,以及极端事件中的美国罪犯……这些很大程度上地构成了我对“美国人”的认知。

但这种印象,是残缺的。如果不去美国生活一段时间,这种认知一般也很难得到补全。

但真人秀补充了一种认知途径。看了《富豪谷底求翻身》,我发现大多数的美国人是热情友好的,如果你真诚以待,大多会换来友善的帮助。

与中国人的“家乡观念”相同,美国人的社区观念很重,强调回报社区,贡献社区。以这一点去做社区生意,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看节目的过程中,“企业家”这个词时常出现我脑海里。

在经济学中,企业家是把生产三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结合在一起的第四个生产要素,他(她)需要做的是经济要素的创新组合。

在承担时间、精力、金钱损失风险的同时,企业家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帅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平衡性,创造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提出方向,使生产要素组织化。

无论是格兰特、莫妮卡还是伊莲,都不是日常生活常见的人,他们是一种很稀缺的资源。

但是,除了共同的包括冒险、合作、执著等几个特点,企业家并非一个固定的形态,不一定要“聪颖敏锐”,也不一定要“强硬果敢”,它可以有丰富的“实现路径”。

▲《富豪谷底求翻身》中,企业家们有超凡的一面,也有自己普通人的一面

你可以像格兰特一样,是一个布道者,把更多的人拉入自身的框架,贩售自己的哲学,赋能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企业,提供to B端的服务。

你也可以像莫妮卡一样,是一个实干家,从最初的小本制作生意开始(做饮料,做餐饮,做手工),做出自己的特色,与人为善,积极推广,也能影响一方地域。

你也可以像伊莲一样,是一个管理者,提供一个可实现的愿景,集合一个团队,让队员各司其职,各展所长,自身从战略上去引导企业的发展。

而这些能力,并非与生而来的,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比如莫妮卡的生姜汁创业,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借鉴。

近距离展示了创业过程,拉近了观众与神秘的“企业家”距离,并提供了多种实现路径,鼓舞了在疫情中受到波及的人们,这是我觉得《富豪谷底求翻身》最让人叫好的地方。

比起邀请几个明星在一起做游戏,聚几位歌手在一起比拼才艺,全国巡回般拍摄风味美食,或许人们更需要这样的综艺节目。

1 阅读: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