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慧眼识才
田忌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将,他出身贵族,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有一次,田忌与齐王及诸公子赛马,他们将马分为上、中、下三等进行比赛,以往田忌总是输多赢少。当时,孙膑因被庞涓陷害受刑后,被齐国使者秘密护送回齐国,寄居在田忌家中。 孙膑观察了几次赛马后,发现参与比赛马匹的脚力都相差不远,于是他对田忌说:“下次赛马时,您尽管下大赌注,我有办法让您赢。”田忌相信了孙膑,果然下了重注。待赛马时,孙膑告诉田忌:“现在您以下等马去跟齐王的上等马比,以上等马跟齐王的中等马比,再以中等马跟齐王的下等马比。”田忌依计行事,结果赢了两场,输了一场,赢得了齐王的千金。齐王觉得奇怪,询问缘由,田忌便将孙膑的计策和盘托出,并趁机向齐王举荐了孙膑,齐王遂拜孙膑为军师。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公元前353年,魏国将军庞涓攻打赵国,围困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援赵国。田忌原本想直奔赵国,与魏军决战,但孙膑却提出了“围魏救赵”的策略,他认为应该避实击虚,趁魏国内部空虚之际,带兵直捣魏国都城大梁,迫使魏国回兵相救。 田忌听从了孙膑的计策,带兵向大梁进军。庞涓得知后,不得不撤去包围邯郸的军队,回师救援大梁。齐国则以逸待劳,埋伏在桂陵。当庞涓率领疲惫之军赶到桂陵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次战役中,田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与孙膑密切配合,成功地运用了“围魏救赵”的战术,解了赵国之围,也让齐国在战国诸侯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马陵之战,减灶诱敌
十三年后,公元前341年,魏国和赵国一起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再次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出兵救援韩国。他们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直奔大梁而去。魏国由太子申和将军庞涓领军,得知消息后,从韩国撤军回救大梁。 孙膑分析敌情后,认为三晋的将军悍勇,轻视齐军,觉得齐军胆小怯懦,于是建议田忌采用“退兵减灶”的计策来迷惑敌人。第一天宿营时挖了10万个炉灶,第二天只挖了5万个,第三天减少到3万个,造成齐军将士大量逃亡的假象。庞涓果然中计,认为齐军的将士逃亡大半,战斗力锐减,为了抓紧时间追击齐军,他只带精锐骑兵连夜追赶。 孙膑估计庞涓差不多傍晚会到马陵,马陵地势险要,两旁是悬崖峭壁,山上树木丛生。孙膑让兵士砍来树木,并从山上推下乱石,将道路堵死,然后埋下一万弓箭手为伏兵,交待他们,天黑以后,一见到火把就万箭齐发。又让人把路旁一棵大树的树皮刮掉,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当庞涓赶到马陵时,道路被封住,士兵在天黑后发现树上有字,庞涓燃起火把查看,只见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下”,大惊失色,此时两旁射来无数支箭,魏军大乱,死伤无数,庞涓自知已中埋伏,走投无路,拔剑自杀。齐国乘胜大破魏军,还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
将相失和,流亡楚国
田忌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但却与齐国相国邹忌不和。邹忌为了排挤田忌,手下的谋士公孙闳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向齐王谏言,派田忌去攻打魏国,如果胜了,功劳归邹忌;如果败了,田忌不是战死,就是败逃。邹忌依计而行,田忌三战三胜,让邹忌更加嫉恨。 后来,邹忌又派人拿着两百金,打着田忌的旗号到市集上算卦,说田忌三战三胜,威震天下,此时想干立国的大事,询问是吉利还是不吉利,然后将此事报告给齐王,算卦的人在齐王的追问下供出是田忌的指使。田忌听说后,自知无法辩解,只好逃亡楚国。
重返齐国,结局成谜
田忌逃亡到楚国后,楚王欣赏他的才能,在江南给了他一块封地。齐威王去世后,齐宣王即位,他知道田忌是被邹忌陷害的,就把田忌召回齐国,继续让他担任将军。然而,关于田忌最后的结局,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人说他继续为齐国效力,也有人说他最终选择了隐退,过上了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