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怀柔县政协派遣工作人员来到怀柔开始修建水库的工作,结果在挖土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陶瓷罐,但这并非普通罐子,罐子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这是俗称的“将军罐”。
据专家介绍,这种将军罐就是等于现如今的“骨灰盒”,创于明朝嘉靖与万历年间,是佛教僧侣圆寂火化后装殓骨灰专用的,难道这里面装的是某位高僧的骨灰吗?
工作人员打开将军罐,发现其中一个罐子里盛放着官服、帽子和牌位,牌位上刻印着清晰可辨的三十三个字,原来这是清朝初期曾被封一等功的清初重臣佟国维的将军罐。
看过《雍正王朝》的人,想必对“佟国维”这个名字十分熟悉,剧中的佟国维多谋善断,才智过人,是最适合为人臣子的人才,但现实中的他却似乎也犯过迷糊?
误判形势,参与夺嫡众所周知,八岁登基的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励精图治,开启康雍乾盛世,很多人都愿称之为“千古一帝”,而他也是清朝十二帝中拥有最多儿子的人。
因为家里有皇位要继承,其中九名羽翼已丰的皇子萌生出夺嫡之心。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亲兄弟之间各种明争暗斗以及你死我活得撕咬一度成为康熙的心病,令英明睿智的他既痛恨又痛心。
公元1708年,康熙以皇太子胤礽骄纵蛮横并结党营私为由,在木兰围场的行宫里下诏废黜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并幽禁于咸安宫,九子夺嫡由此愈演愈烈,皇子与朝臣之间的勾连也开始浮出水面。
正当此时,曾为议政大臣的佟国维明明早就“以老解任”,竟然还插手立储大事直接向康熙举荐皇八子胤禩为太子人选,当时的皇八子因为人亲和处事细致而被称为“贤王”。
举荐皇八子的朝臣不在少数,而身为国舅兼国丈的佟国维这一开口就更加分量十足了,让皇八子看起来是那么地众望所归,只可惜在康熙看来并非如此。
当时的康熙尚且在位,皇八子胤禩的手却已经迫不及待地伸到这些大臣当中,这不正是康熙最痛恨的结党营私吗?胤禩甚至给自己营造贤名,显然是蓄谋已久。
朝臣与皇子勾连是康熙绝对无法容忍的,佟国维亦因此触犯龙颜,可有着“佟半朝”之称的佟国维难道不知道胤礽是从小就被康熙带在身边悉心教导且爱护有加的继位人吗?
作为康熙身边的三大重臣之一的他难道看不出康熙并未真正放弃胤礽且早就存有复立之心?才刚废黜太子,胤禩就得到群臣举荐,如果胤禩是佟国维真心举荐的人选,他可曾想过枪打出头鸟?
况且康熙曾经不止一次提到胤禩是低贱宫女所生,从小心高阴险,一针见血的言辞里处处透露着对胤禩的不满,佟国维怎么还会误判形势当了一回猪队友呢?
主动揽错,为君分忧佟国维出身于女真八大姓之一的佟氏,自从祖上率领佟氏一族归顺努尔哈赤后便成为后金的一部分,直到佟国维的姐姐佟佳氏即孝康章皇后诞下皇三子玄烨,佟氏一族的命运开始改变。
康熙登基后,不仅追封外公佟图赖为一等公,还将母族的这一脉佟氏由正蓝旗抬至镶黄旗,一下子从下五旗的正蓝旗变成上三旗之首的镶黄旗,佟氏一族实现了质的飞跃,显赫不已。
公元1673年11月21日,吴三桂一边在云南秘密起兵迅速控制了云贵两省,一边派人秘密赴京让身为人质的儿子吴应熊伺机逃走,但此事被佟国维提前察觉。
于是佟国维率领三十名侍卫拦截吴应熊,一举擒获十多人送往刑部,随后极力劝说康熙诛杀吴应熊以儆效尤,尽管吴应熊是皇太极的女婿,也是康熙的姑父,但康熙最终仍是同意了。
吴应熊被杀后,乍闻噩耗的吴三桂大受刺激,吐血不止,带病之躯从此更加一蹶不振,这无疑也是促进了三藩之乱的平定,佟国维可谓是功不可没。
能够提前发现吴应熊有逃走的迹象,显然佟国维不仅有能力,也有足够的智慧来洞察一切,但佟国维的政治智慧不止如此。
公元1690年,准噶尔部的噶尔丹不断东进企图吞并喀尔喀,肆意掠夺,大开杀戒,清军节节败退,令噶尔丹得以进入距离京师仅九百里的乌珠穆沁。几番权衡过后,康熙决定御驾亲征。
七月十四日,康熙启程首次亲征噶尔丹,同行参赞军务的内大臣里就有佟国维,可惜清军经历之前的溃败士气低迷,噶尔丹又气势如虹,这一次初征噶尔丹注定是一场鏖战。
一日,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任抚远大将军率领大军与噶尔丹在树林里对战,康熙的大舅舅佟国纲奋勇领兵进击,不幸被噶尔丹的炮火击中,殒命沙场。
祸不单行的是,作为副将的皇长子胤褆贪功冒进,不顾一切追击敌人,致使福全陷入两难,若此时退兵即功败垂成,若不退则胤褆性命难保,不管哪一种结果都无法向康熙交代。
就在此时,佟国维求见福全建议退兵,因为攻打噶尔丹的机会还可以再有,可一旦皇长子殒命,后果不堪设想,成为罪人的福全是否“再有”犹未可知,一番话令福全醍醐灌顶,当即严令退兵。
君与臣,默契无间康熙这一次御驾亲征是要剿灭噶尔丹的,结果福全竟将其放跑,无疑令康熙颜面尽失,但佟国维再一次挺身而出揽下责任,称退兵是自己妄自建议之故,因此被罢免议政大臣之职,官降四级。
不过仔细一想,既然战争失利,那么作为最高指挥官的康熙无论如何都难辞其咎,但是佟国维主动揽下责任,朝野上下就只会归咎于他,康熙的英明神武丝毫无损。
一向英明深沉的康熙即便当时怒火中烧,但事后一想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君臣之间一搭一唱的默契再次润物细无声,在清朝史稿里的记载就足见康熙对佟国维的信任丝毫未减。
公元1696年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佟国维仍在随驾之列且备受重用,直到1697年噶尔丹被灭,康熙立即以论功行赏之名让佟国维官复原职,这就是恩宠。
自1670年被任命为内大臣直到1704年以老解任,佟国维在这34年里备受康熙的信任和认可,可他却在退休后插手夺嫡,促使皇八子胤禩彻底被康熙厌弃,群臣再不敢置喙,此套路是否有些熟悉?
而佟国维触犯康熙逆鳞后,也并没有像索额图一样被抹杀功绩圈禁至死,难道康熙是看在一场亲戚的份上放过佟国维?可这位大名鼎鼎的清圣祖可不是会因为亲缘关系就手下留情的人。
1718年佟国维病逝后,悲痛的康熙亲赐碑文,而登基后极力打压胤禩党羽的雍正却为明面上支持皇八子的佟国维亲笔书写“仁孝谨恪”四字,还亲赏谥号并追赠为太傅。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的佟国维总能在关键时刻平衡各方,这样的大智慧也许就是他得以善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