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年我们的抗战多亏有了美国的援助,不然根本不可能打赢,这完全是一种想当然。事实上,美国在抗战中对中国的援助还不如海外华侨的援助多,根本不存在离开美国援助就打不赢抗战的事情。

【某位博主颠倒黑白,事实上九一八事变后,美国立即承认了日寇对东北的占领】
华侨的援助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捐款,二是购买国债和战争公债,三是海外侨汇。
全面抗战爆发时,全世界共有约800万华侨,就有400万人为祖国的抗战捐过款,占了总人数的一半。每两个海外华侨就有一个人捐过款,或通过其他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战。
据资料显示,从1937年到1946年间,海外侨胞捐款累计达到33亿元。这些钱都是捐给当时的国府的,不包括单独捐给八路军和新四军的。

平型关大捷后,海外侨胞纷纷募捐相助,仅中国妇女自卫抗战将士荷印分会就捐款13400元,指名给八路军购置雨具。百团大战后,檀香山祖国抗战慰劳总会向八路军捐款108万元。而南洋惠侨救乡总等多家机构向新四军捐款45万元港币。
这些都是海外侨胞们捐款的一小部分,在八年抗战期间,爱国侨胞每个月捐款金额达到了2000万元,当时全国的抗日军队每月军饷还不到7000万元,相当于有三分之一的军饷是华侨们捐款的。
抗战爆发后,当局即发行了各种公债共22种,比如救国公债、军需公债、金元公债、国防公债、建国储蓄公债等,每一种公债海外侨胞们都踊跃购买。

【檀香山的华侨们踊跃捐款】
比如第一期救国公债发行了5亿元,南洋侨领陈嘉庚就牵头召开侨民大会,积极宣传并带头认购。在他的带动下,仅马来亚侨胞就认购了4000万元。
马来亚滨城中华学校校长吴佩瑶认购了债券后,当街将债券全部烧掉,意思是不用再偿还了,这等于是一种变相的捐款。事实上,大多数债券国府在抗战后都没有偿付,绝大多数债券都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捐款。
八年抗战期间,海外侨胞共认购各种债券达到30亿元,有力的支持了国内的抗战。

【中间的老人就是南洋侨领陈嘉庚】
除了直接捐款和认购公债,海外侨胞们还有一大贡献就是侨汇。有人说,侨汇是华侨汇给家乡侨眷和亲人的生活费用,这个不能算作海外侨胞对抗战的支援,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旧中国经济落后,百业凋零,从1860年起的70年间,我们累计贸易逆差达到了75亿美元,而我们却没有能出口创汇的产品。这么高的贸易逆差,国民经济还没有崩溃,靠的是什么?就是海外的侨汇。

【八路军游击队使用苏制DP轻机枪】
从1900年到1936年,侨汇金额就达到85亿美元,不但抵销了贸易逆差,而且还有余额。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侨汇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上升。
1937年,我国贸易逆差1.15亿元,侨汇为4.72亿元。1938年,外贸逆差1.24亿元,侨汇6.46亿元。1939年,外贸易逆差3.06亿元,侨汇12.7亿元。1940年外贸逆差5.7亿元,侨汇18.41亿元。1941年外贸逆差4.65亿元 ,侨汇10.71亿元。

【纽约的女华侨走上街头为抗战募捐】
八年抗战中,海外侨汇金额达到95亿元之多,比过去36年的总和还多。其中1937年到1941年间,侨汇金额就达到53亿元,而同一时期,国府的军事支出总共123亿元,侨汇就占到了其中的40%。
当时中国的军火大量依赖进口,多亏了这些侨汇,当局才能完成这些交易,进而把买来的军火投入到抗日战场上。而且许多侨汇中甚至直接注明“捐赠,转为军费”字样。
除此之外,还在许多爱国华侨直接回国投资办厂,创办了大量的药厂、橡胶厂、矿山等企业,这些企业为全面抗战的胜利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波士顿的华侨举着抗日到底的牌子进行募捐游行】
八年抗战期间,海外华侨勠力同心,总计为祖国的抗战捐款达到13亿美元,这些捐款直接承担了当时中国近一半的军事开支。可以说,没有侨胞们的援助,当时我们不可能撑得下去。
相比之下,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援助总共才9亿美元,还不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捐款多。并且美国的援助中,有1.25亿美元的贷款,中国用钨、锡、桐油的物资全部归还了。租借法案中的援助,有一部分则在日本投降后才送到。
同样是盟国阵营,英国获得了280亿美元的援助,苏联也得到了120亿美元,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只得到了9亿。

【太平洋战争其实美日两国狗咬狗】
并不是我们多稀罕美国的钱。事实上,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之间,一直是在给日本递刀子的。如果不是美国的暗中支持,日本到1939年就快撑不住了。抗战本来不用打八年的。
美国用最少的钱,把中国拖在战场上,让中国不至于因为支撑不住而退出战场。用中国人的血肉换来了自己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赫赫战功,这根本就是一笔生意。就这,还一直有人对美国歌功颂德。
真正值得歌颂的,一是全国的抗日军民,二是无论身在何方都永远心系祖国的海外侨胞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