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道,为何菜市场的散酒都说自己不勾兑?背后“猫腻”真不少

小鸡非常香 2025-04-08 02:46:00

小时候,我跟着爷爷住在农村,那时候村里有家小酒坊,酒香四溢。爷爷喜欢喝上两口,每天干完农活回来,就让我去打上一壶散酒,再配上几颗花生米,那便是他最惬意的时光。那时候的散酒,喝起来似乎别有一番滋味,淳朴又真实。

长大后,我搬到了城市,但对酒的记忆一直没变。偶尔去菜市场,看到那些散酒店,熟悉的酒香扑鼻而来,老板们热情地吆喝着:“这是纯粮酿造的,不勾兑,绝对放心喝!”听着这话,我总是会心一笑。才知道,为何菜市场的散酒都说自己不勾兑?背后“猫腻”真不少。

为何菜市场的散酒都说自己不勾兑?

每次路过散酒店,老板们总是拍着胸脯保证:“我家的酒,绝对不勾兑,都是纯粮酿造的原浆酒,喝着放心!”可我越听越觉得不对劲。有一次,我忍不住问老板:“为啥你们都不勾兑?”老板一脸认真地说:“勾兑的酒都是假酒,喝了对身体不好,我们这是良心酒,不勾兑,保证质量。”可我心里犯嘀咕,这勾兑到底是什么意思?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勾兑”这个词在白酒行业里被误解得太深了。很多人一听到“勾兑”,就以为是用酒精和香精兑出来的劣质酒,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勾兑是白酒酿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专业的说法叫“勾调”。就像做菜需要调味一样,勾调是为了让酒的口感更加协调,平衡酒中的各种成分,让每一瓶酒的品质都能保持一致。

有行家曾说过,不经勾调的原酒其实并不适合直接饮用。因为原浆酒刚从蒸馏设备里出来的时候,里面含有硫化氢、硫醇等杂质,这些物质会让酒有股臭味,喝多了还容易上头、口干。而且原浆酒的口感非常单一,要么太烈,要么太淡,完全没有经过勾调后的白酒那么醇厚、柔和。

可菜市场的散酒店老板们却抓住了消费者对“勾兑”的误解,大打“不勾兑”的旗号,让消费者误以为他们的酒是天然的,其实这不过是混淆概念罢了。

散酒背后的“猫腻”真不少

有一次,我看到一家散酒店的老板在店里现场“酿酒”,热气腾腾的,看起来还挺像回事。我好奇地凑过去看了看,结果发现所谓的“酿酒”,不过是把一些原料倒进锅里简单蒸馏一下。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现场“展示”的酿酒过程,大多是“挂羊头卖狗肉”。真正纯粮酿造的酒,工艺复杂得很,从选粮食开始,就要经过严格的挑选,不能有一点杂质。然后是发酵,这个过程需要精确控制温度、湿度,还得防止杂菌感染。最后是蒸馏,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而且纯粮酒酿出来后,还要经过严格的检测,符合标准才能卖。

可菜市场的散酒,价格那么便宜,怎么可能做到这些?我有个朋友在酒厂工作,他跟我说,散酒店里的酒,很多都是小作坊生产的,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出酒率,他们在酿造过程中会添加食用酒精。这样的酒,虽然也能喝,但和真正的纯粮酒相比,品质差了可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散酒的口感还特别不稳定。每次我去同一家散酒店买酒,味道都不一样。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喝得不太懂,后来问了老板,老板说:“我们这是手工酿造的,不调味不添加,所以每瓶酒的味道都不一样,这才叫天然。”我听了这话,心里直犯嘀咕,这不像是天然,倒像是偷懒。后来我才知道,散酒口感不稳定,是因为小作坊的酿酒师傅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发酵状况、温度、季节等因素都很难控制。正规酒厂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有专业的设备和完善的品控制度,每一批次的酒都能保证品质一致。

说到选酒,很多人都会陷入一个误区,觉得白酒越贵越好。其实,这完全是个错误的观念。就像我之前说的,散酒价格便宜,但质量参差不齐。而那些动辄上千元的高端白酒,虽然品质不错,但价格里包含了太多的品牌溢价,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性价比并不高。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喝酒,以前总爱买一些贵酒来尝鲜。有一次,他买了瓶好几千元的酒,喝完后直摇头,说:“这酒是不错,但也不值这个价。”后来,他开始研究一些性价比高的白酒,发现了很多好喝又不贵的酒。比如,我最近两年发现的一款52度浓香型白酒,叫南池翠N9,价格亲民,品质却非常不错。

这款酒产自四川邛崃,这里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酿酒文化。厂家是老八大原酒厂之一,拥有30多年的基酒酿造经验,发酵窖池都有上千个。

这款酒采用的酿酒原料都是精选的优质高粱、小麦、大米、糯米和玉米,酿造工艺非常传统,遵循古法酿造,不添加任何香精和色素。每一滴酒都用陶坛窖藏了9年,再经过15年老酒精心勾调,口感醇厚,入口绵甜,回味悠长。

喝完之后,不仅不上头,还不口干,醒酒也特别快。它的价格非常合理,只要百元出头,完全符合普通消费者的预算,且品质可跟四百左右的名酒媲美,是一款真正的好酒,网上一搜,好评如潮,一次多囤几箱,无论是自己喝,还是招待朋友,都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不是所有的散酒都不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实实在在的品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你们说呢?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