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雪佛兰品牌里知名度最高的车型是“大黄蜂”,这辆通过好莱坞电影被炒热的入门级跑车以低廉的价格和肌肉感很强的设计获得了认可;不过跑车毕竟还是小众车型,基本有热度却也难有多高的销量,想要走量还得依靠轿车和SUV这两种主力家用代步车型。
于是雪佛兰在下沉多年后终于推出了“小黄蜂·星迈罗”,这辆车是一台普通的SUV。
这是一台被寄予厚望的车,可是近日友人探店的时候却发现这辆车的热度还是很低,销售人员也表示很难走量。究其原因其实不难解读,不过咱们还是先来看一看数据吧,否则也没有说服力;现在能参考的当然还是上一期的数据,九月的星迈罗和雪佛兰的其他车的表现……一言难尽呐。
参考新车交强险购买数,简称“上险量”,这是最真实的销量数据。
探界者,2150辆
创酷,688辆
星迈罗,400辆
开拓者,271辆
创界,64辆
轿车里只有科鲁泽的销量达到11669辆, 迈锐宝XL为3066辆,科沃兹为1119辆,畅巡低至556辆,沃兰多只有119辆,本期的老款迈锐宝还有两辆的数据哦。
这就是星迈罗的成绩,不过还有一个数据挺有意思,批发量数据显示本期的星迈罗销量为272辆。整个雪佛兰品牌里除了科鲁泽以外再没有热销车,而定位与英朗相同的科鲁泽也是以低价换量,这个模式会很快走到尽头,冷门了的英朗就是前车之鉴,英朗的同期销量低至2739辆。
如果说只有星迈罗冷门,那可能是车辆的问题。
可是一个品牌的车都冷门,那就是品牌的问题。
雪佛兰存在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品牌形象的崩塌;曾经的合资汽车用户选车的初衷有两个,其一是认为合资汽车质量稳定而图省心,现在问题频发的合资汽车不再有这个卖点;其二则是认为外国品牌汽车“洋气”,这个词曾经是褒义词,随即变成中性词,而现在成了贬义词,只有在其品牌用户圈子里还算褒义吧。而洋气本身只是一个概念,想要让洋气等同于高级的话,那就需要另外两个因素来支撑,其一是品牌所属国家实力的强大和文化形象的包装,这点雪佛兰是有基础的;其二是品牌中的车辆要足够贵,不贵就是贱,贵贱是相对的,一个品牌里的车价格都低廉,那这个品牌也就显得有些破落喽。
合资汽车的品牌溢价都很高,客观来说现在没有一辆合资汽车是物有所值的。
但这也是合资汽车的生存之道,只有通过高价格和经过美容后的所谓“舶来文化”的包装与品牌赋魅才能凸显出其“高端形象”,降价走量虽然短期内可推动销量增长,可是一旦品牌定位被动拉低那就彻底陷入深渊了。
通用旗下的雪佛兰为了提振销量而走了以价换量模式,结果也就坠入了深渊,似乎雪佛兰没有搞清楚这些品牌的生存基础;当然别克和凯迪拉克也有相同的问题,包括沃尔沃和捷豹路虎等“降价王”,这些品牌都走不远了。
没有了品牌力就只能拼产品力,小黄蜂可以没有什么产品力。
星迈罗使用的是1.5T直喷机头,整体水平一般,135kw/250N·m(1500~5000rpm)的动力储备不高,最大净利率是132千瓦;变速器匹配的是CVT,这是综合水平和其制造成本一样低的自动变速器,使用寿命短且有低温保护的缺陷,低温冷启动后不原地热车都没法换挡,且不论其使用便利性的差,怠速热车增加的油耗就挺夸张了。
小排量加无级变速器,挡驻车标的话,一般司机都会认为这是一辆日系车;然而尴尬结果的是星迈罗毕竟是美系车,美系车用这种驱动平台太跌份了。但如果它的价格足够低倒是还能一战,比如定位10万左右,看齐捷达VS3/5或日产劲客这一等级的车还行;然而星迈罗的价格定位13.99-16.49万……在这个价格区间段里不用拿出自主品牌的插电增程后驱车或插混前驱车来对比,哈弗H6、CS75PLUS、星越L等车随便挑出一辆都可以碾压星迈罗的实力,这些车的水平是看齐探界者的。
所以星迈罗的结果才开局就注定了,现在的星迈罗还没有开始降价,探界者能下探五个“W”左右;那么也就不用其他国产SUV动手,同品牌的探界者就把星迈罗逼入了绝境,等到星迈罗也不得不降价求存的时候,这辆车也已经被市场忘记了。创酷和创界就是这么凉的吧,似乎雪佛兰没有吸取教训。
: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