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之天满星美髯公朱仝

君达看文物 2024-11-16 05:08:49

朱仝(tóng),是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人物。他是济州郓城县人氏,生得红面长须,酷似三国名将关羽,因此人称“美髯公”。他原是郓城富户,疏财仗义,武艺超群,后任郓城县马兵都头。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经历:

1. 私放晁盖:晁盖等人截取生辰纲的事情案发后,郓城知县命朱仝、雷横二人带领手下人马前去捉拿。朱仝有意放走晁盖,让雷横去攻前门,自己假意去堵后门。晁盖从后门潜逃,朱仝只是虚张声势地大喊大叫,后赶上晁盖说明自己的意图,晁盖十分感激。

2. 义释宋江:宋江因失手杀死阎婆惜,犯了人命官司。知县命朱仝与雷横去追捕宋江。朱仝先让雷横等人搜寻一遍宋家庄,无果后让雷横及众人守住庄门,自己二次进庄搜查,在佛堂的地窖内发现宋江。他对宋江好言安抚,劝其远行避难。返回县衙后,朱仝又上下打点,使得宋江的案子被暂且压下。

3. 私放雷横:雷横因失手打死知县的相好白秀英,被关入大牢。此时朱仝改任当牢节级,对雷横颇多照顾。但知县定要治雷横的死罪,在雷横解往济州的路上,朱仝出于兄弟义气,私自放走雷横。他自己则被解往济州,因家人送了银钱,被打了二十脊杖,发配至沧州。

4. 被迫落草:朱仝被发配至沧州后,沧州知府见他仪表非凡,留他在府内听候使唤,知府的小衙内也对他很有好感。盂兰盆节时,小衙内缠着朱仝带他去池边看河灯,在此遇到雷横和吴用,他们邀请朱仝上梁山入伙,朱仝拒绝。回头时却发现小衙内已被李逵杀死,朱仝震怒,一路追逐李逵到柴进的庄院。最后无奈只得同意上梁山。

5. 梁山聚义及南征北战:朱仝到梁山后,受到晁盖、宋江等人的欢迎,跟随宋江参加了诸多战斗,如高唐州之战、连环马之战、青州之战、曾头市之战、东平府之战及抵御童贯和高俅征讨的梁山保卫战等。征讨辽国时,他担任董平的副将,攻破太乙混天象阵中的水星阵,生擒番将曲利出清;征讨方腊时,阵斩飞云大将军苟正、生擒飞熊大将军徐方,后又在睦州枪挑元帅谭高。

6. 结局:征战结束后,朱仝回京受封,被授为武节将军、保定府都统制之职。他在保定府管军有功,后随刘光世大破金兵,官至太平军节度使。

在《水浒传》中,朱仝以正直、重义气、武艺高强的形象被塑造出来,他的经历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人物的命运选择。明末清初小说家陈忱评价朱仝:“朱仝是笃于友道之人,捕道而放晁天王,捉凶身而教宋江逃脱,解犯人而释雷都头,自去认罪,真实无伪,诚哉君子。”

朱仝的性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重情重义:

• 私放好友:朱仝身为郓城县马兵都头,在执行公务时,先后私自放走了晁盖、宋江和雷横。他与晁盖、宋江等人关系较好,在得知他们犯事之后,出于朋友义气,甘愿冒着风险放他们逃走。尤其是在放雷横时,他明知这是严重的工作过失,但考虑到雷横家有 80 多岁的老母需要奉养,毅然放走了雷横,自己则去承担后果,被发配至沧州。

• 善待小衙内:到沧州后,朱仝负责带沧州知府的四岁小衙内玩耍。他将小衙内视同己出,认真照顾,这体现出他对一个非亲非故的孩子也能尽到责任,展现出他的善良和重情。

2. 正义凛然:当李逵杀死小衙内后,朱仝勃然大怒,与李逵展开一场拼斗,要为小衙内报仇。哪怕到了梁山后,朱仝也明确表示,自己与李逵势不两立,直到晁盖亲自出面相劝,再加上李逵拜倒陪话,才让他消了气。这表明朱仝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和正义感,对于无辜生命的逝去不能容忍。

3. 性情温和宽厚:朱仝不像其他梁山好汉那样性格暴躁或乖张。他在与他人相处时,态度较为温和,从不滥杀无辜。他的这种性格使他能够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也让他在梁山好汉中树立了较好的形象。

4. 有原则有底线:虽然朱仝重情重义,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上梁山并非他的本意,他原本希望能够通过服刑后回归正常生活。只是因为李逵杀了小衙内,断了他的归路,他才被迫上了梁山。这说明他对落草为寇是有抵触情绪的,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这条道路。

5. 机智聪明:在私放晁盖的过程中,朱仝有心放晁盖逃走,但又拿不准雷横的态度,便安排雷横去进攻晁盖家的前门,自己守在后门,成功地放走了晁盖,还为晁盖指明了逃跑方向——梁山泊。这一安排显示出他的机智和谋略,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总的来说,朱仝是一个重情重义、正义凛然、性情温和、有原则且机智聪明的人,在《水浒传》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中具有独特的魅力,是梁山好汉中较为正面的形象之一。

《水浒传》中朱仝的人物结局相对较好。具体如下:

1. 征战立功受封:朱仝跟随梁山大军接受招安后,参加了平定辽国、河北、淮西、江南的征战。在征战过程中,他表现出色,屡立战功。在苏州城下的战斗中,作为梁山八员上将之一,与南军八将捉对厮杀,率先将南军大将苟正枪挑马下,尽显威风。平南归来后,朱仝被封为保定府都统制。

2. 管军有方再获升迁:朱仝到任保定府后,管军有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赏识。后来他又随名将刘光世出战金兵,屡破强敌,凭借出色的表现和战功,最终升任为太平军节度使。

总的来说,朱仝在梁山好汉中结局较为圆满,得以善终。他的结局好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他本身忠肝义胆、重情重义、义薄云天,在做马都头时就深受下属和上司的认可与赞赏;二是他曾私放晁盖、宋江、雷横等梁山好汉,对梁山有恩,在梁山众人中有一定的地位;三是他性格隐忍、宽容、豁达,能够看淡自己所经历的委屈与不公;四是他自身有一定的本领,在征战中能够立下战功。

朱仝的人物结局对《水浒传》的主题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悲剧性主题”:

• 《水浒传》整体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作品,梁山好汉们大多结局悲惨,或战死沙场,或被奸臣陷害致死。然而,朱仝却能在经历诸多波折后,不但得以善终,还官至太平军节度使。他的结局与其他好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使作品的悲剧氛围有所缓和。这种个别人物相对圆满的结局,为读者在沉重的悲剧基调中带来了一丝希望和慰藉,让人们看到即使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下,仍有人能够有相对较好的归宿,避免了整部作品完全沉浸在绝望的氛围中。

2. 反映出“忠义”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 一方面,朱仝重情重义,曾私放晁盖、宋江、雷横等人,展现出了他对朋友的忠诚和义气。他的行为符合《水浒传》中所倡导的“义”的精神,即兄弟之间相互扶持、肝胆相照。然而,他却被宋江等人以不忠义的方式逼上梁山,这与他所坚守的“义”产生了冲突,反映出所谓的“忠义”在不同人心中的理解和实践是存在差异的,也揭示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忠义”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能被扭曲和利用。

• 另一方面,朱仝上梁山后,跟随梁山众人接受招安,为朝廷征战,这又体现了他对朝廷的“忠”。尽管他是被迫落草,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为国家效力,并且凭借自己的战功获得了官职。这表明在朱仝心中,“忠”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即使经历了被梁山好汉坑害的事件,他依然没有完全背离正统的价值观念。朱仝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水浒传》中“忠义”主题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引发读者对“忠义”的深入思考。

3. 暗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 朱仝为人正直、重情重义,且有一定的能力,但在之前的官场中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晋升和重用,反而因为私放朋友而获罪被发配。这反映出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朽,有能力、有品德的人得不到公正的对待,而那些贪官污吏、奸臣贼子却能够横行霸道。后来朱仝上梁山后,虽然立下战功,但梁山好汉们的命运仍然受到朝廷奸臣的左右,朱仝能够获得较好的结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运气较好,遇到了赏识他的将领刘光世。这暗示了在封建社会中,普通百姓想要通过正常途径获得成功和幸福是极其困难的,只有依靠一些偶然的机遇或者特殊的关系才有可能实现,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4. 体现出对不同人生选择的思考:

• 在《水浒传》中,大多数梁山好汉选择了反抗官府、落草为寇的道路,但朱仝最初是不愿意上梁山的,他希望能够通过服刑后回归正常生活。这种选择与其他好汉形成了对比,体现了不同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同态度和选择。朱仝最终被迫上梁山后,依然能够在混乱的局势中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并且抓住机会为自己赢得了较好的结局,这也启示读者在面对人生的困境和选择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善于把握机遇,做出正确的决策。

《水浒传》中详细出现朱仝的章节主要有以下几处:

1. 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这一回是朱仝正式出场的章节。朱仝与雷横一同被提及,他们都是郓城县的都头,在这一回中,他们的人物形象开始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回对朱仝的外貌有具体描写:“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相貌不凡的人物形象。

2. 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这一回中朱仝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义气。宋江、雷横、朱仝三个人都有心放晁盖一马。朱仝让雷横去攻晁家庄前门,自己去后门埋伏。晁盖果然从后门突围,朱仝放走晁盖,还建议他去梁山泊落草,然后又假作失足摔伤腿,以此撇清自己。

3. 第二十二回“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宋江杀死阎婆惜后,被阎婆告到县衙。知县命朱仝与雷横去追捕宋江到案。朱仝来到宋家庄,让雷横等人守住庄门,独自进庄搜查,在佛堂的地窖中找到宋江。他非但没有抓捕宋江,还劝宋江远行避难。返回县衙后,朱仝又上下打点,使得宋江的案子被暂且压下。

4. 第二十三回“朱仝义释雷横”:步兵都头雷横打死新任知县的相好白秀英,被打入囚牢。朱仝此时已改任当牢节级,替他上下打点。最终,雷横被解赴济州,由朱仝押解。朱仝在途中将雷横放走,而后回县衙自首,被“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沧州牢城”。

5. 第五十一回“李逵打死殷天锡,柴进失陷高唐州”:此回中朱仝的遭遇令人痛心。宋江打着报恩的幌子逼朱仝上山,让李逵杀死了沧州知府的儿子小衙内,断了朱仝的后路。朱仝大怒,与李逵相斗,被引到柴进的庄中,经众人相劝,只得同意上梁山,但仍表示不欲与李逵共处。

朱仝的人物形象在《水浒传》中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变化,具体如下:

1. 前期:重情重义的郓城都头:

• 义释晁盖:晁盖等人截取生辰纲事发后,郓城知县命朱仝、雷横前去捉拿。朱仝心思缜密,让雷横攻前门,自己堵后门,实则有意放走晁盖。他不仅放走了晁盖,还向晁盖指明了去梁山泊落草的道路。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朱仝的义气和智慧,他既想帮助朋友逃脱官府追捕,又尽量做到不违背自己的职责,展现出一种矛盾中的坚守。

• 义释宋江:宋江因杀死阎婆惜犯了官司,朱仝与雷横去追捕。朱仝让雷横等人先搜一遍宋家庄,然后自己再次进庄,在佛堂的地窖中找到宋江。他好言安抚宋江,劝其远行避难,并且回县衙后上下打点,使宋江的案子暂且被压下。这再次体现了朱仝对朋友的重情重义,不顾自身风险去帮助宋江。

• 义释雷横:雷横打死知县的相好白秀英后被关入大牢,朱仝此时已改任当牢节级,对雷横颇多照顾。尽管他尽力说情,但雷横仍被定了死罪。在押解雷横去济州的路上,朱仝私自放走了他,自己则回县衙自首,最终被发配至沧州。朱仝的这一系列行为,将他的重情重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己的前程。

2. 中期:无奈落草的梁山好汉:

• 被迫上山:朱仝被发配至沧州后,因仪表非凡得到沧州知府的赏识,让他照看小衙内。然而,宋江等人想要拉朱仝上山入伙,吴用、雷横前来劝说被朱仝拒绝。李逵却在此时杀死了小衙内,断了朱仝的后路。朱仝震怒,想要杀李逵,但在众人的劝说下,知道已无退路,无奈只得同意上梁山。这一阶段的朱仝是痛苦和无奈的,他本想过安稳的生活,却被梁山众人以这种不道义的方式逼上了梁山,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3. 后期:南征北战的功臣将领:

• 屡立战功:上梁山后,朱仝跟随宋江参加了众多战斗,如高唐州之战、连环马之战、青州之战、曾头市之战、东平府之战等,以及抵御童贯和高俅征讨的梁山保卫战。在这些战斗中,朱仝表现出色,展现了较高的武艺和军事才能。特别是在征讨辽国时,他担任董平的副将,攻破太乙混天象阵中的水星阵,生擒番将曲利出清;征讨方腊时,他阵斩飞云大将军苟正、生擒飞熊大将军徐方,后又在睦州枪挑元帅谭高。

• 功成名就:征战结束后,朱仝跟随宋江一同回京受封,被授为武节将军、保定府都统制之职。他在保定府管军有功,后随刘光世大破金兵,官至太平军节度使,得以善终。这一阶段的朱仝实现了从被迫落草到成为朝廷功臣将领的转变,他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0 阅读:3

君达看文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