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专业智慧与赤忱丹心倾注在民生所向上——且看渝中交巡警如何缓堵促畅助推经济、旅游、民生“三箭齐发”

谈渝论今 2025-02-13 14:53:24

一城连世界,山水皆舞台。

2025年春晚,让世界看到了重庆。除夕当晚,不单是设在南岸区弹子石广场的分会场,渝中区通往朝天门码头的街面,同样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为了守护这份浪漫,确保交通秩序平稳有序,渝中交巡警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科学制定方案,合理部署警力,用忠诚值守诠释责任,以奋斗展现担当,保障广大市民及游客平安过节。

众所周知,交通是城市的经脉,经脉畅通,民众心情才会更舒畅。就在除夕当天上午,我们先后来到渝中区虎踞路、李子坝轨道穿楼景点、华一坡片区,听渝中交巡警讲述他们是如何通过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措施,减少道路交通拥堵节点,持续打响缓堵促畅攻坚战,让民众出行更加便捷的。

虎踞路片区:“单向微循环”精细调整

“渝中龙脊风吹顶,三区交界中心点”,说的是重庆城内最典型的“龙脊崖线”。它处于渝中、九龙坡、沙坪坝三区交界位置。这条从中梁山往东延伸的支脉,从沙坪坝区新桥到渝中区新华路,遂由“平顶山、虎头岩、佛图关、鹅岭、枇杷山、大梁子”等峰丘而组成,奠定并影响了重庆城区最核心的框架格局。

然而,近年来随着渝中勇当高质量发展龙头,攀高逐浪再向新,虎踞路片区日益呈现出周边业态丰富,交通吸引量较大,车辆通行需求高的显著特点。特别是早晚高峰时段,由于虎踞路上段为双向两车道,道路资源与交通流量不匹配,虎踞路虎歇路路口交通拥堵现象较为突出。

“我们现在位置就是重庆总部城,恰恰属于虎踞路片区。其虎踞路虎歇路路口系连接虎头岩立交的重要交通节点之一。”渝中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秩序大队副大队长马道银说道。虎踞路虎歇路路口整体业态以办公住宅为主。此前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这里的路口在规划层面存在不足,现状路口通行条件不够完善,虎踞路西段为双向两车道,无法有效满足车辆过境需求。同时,道路建设上,虎踞路虎歇路路口整体结构为T型路口,但路口空间及路幅宽度差异较大且存在不足。并且,路口功能布局有待完善。虎踞路虎歇路路口紧邻虎头岩立交,因此到达该路口进行交通功能转换的需求较高,但在功能布局上,又未充分考虑车流量的急剧上升以及道路整体承载能力,从而造成现状交通拥堵严重。此外,管理方面也存在交通设施有待完善、信号控制与交通组织有待优化等问题。

为进一步激活区域交通潜力,显著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渝中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本着“精细调研交通需求,深入盘活道路资源,提质提效缓解拥堵”的治理思路,深入实地踏勘情况,从交通需求调查、空间资源利用、车流规律研析等多层方面着手,开展了“虎踞路上段西至东单向通行”交通组织精细调整。

具体而言,以提升虎踞路西段、虎踞路虎歇路路口及虎歇路经纬大道出口交通运行效率为抓手,通过深入优化交通组织、渠化调整道路结构、完善隔离设施及交安设施、调整公交线路及港湾改造等多项措施,深挖道路资源潜力,加强虎踞路区域交通整体服务能力,并结合信号配时优化,以点及面,共同改善区域交通运行环境。包括“单向微循环”盘活道路资源、“智能化协调控制”提高交通效能、“推动设施建设”强化管理质量、“道路拓宽+站点改造”释放路段空间等4个方面。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单向微循环’。它结合了虎踞路片区交通运行实际及车流需求,从路段资源潜力方面再入手、再挖掘,将虎踞路西段由双向2车道调整为单向2车道,形成虎踞路西段-虎歇路美源美源段-经纬大道-红云路交通微循环,提高路口及其周边道路交通运行效率。”马道银如是说。

事实是最好的证明。据了解,通过各项交通管理措施及工程改造后,虎踞路虎歇路路口整体交通运行情况,无论是在交通流量,或是交通拥堵指数,还是平均车速方面,均得到了较大改观,路段车辆交织冲突及乱停扰序现象减少明显,区域交通运行效率提升显著。

李子坝正街:“限时通行”创新升级

嘉陵江畔,碧波荡漾,空中列车,宛若游龙……这正是映入眼帘的山城重庆最网红的景点——李子坝“轻轨穿楼”的生动画面。

可凡事皆有利弊。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此类新兴网红景点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游览打卡。景点周边交通管理压力也随之增大。特别是李子坝“轻轨穿楼”景点处,游客众多,网约车、出租车长时间等客停放,停车资源供给严重不足,行人过街需求量又大,导致路段拥堵加剧,而该路段之前采取的限时停车3分钟措施,因社会车辆采取“掀盖停车”等方式规避执法,未能完全见效。

“因为现场是一个网红路段,相应的车辆到这里停放后,到抓拍设备抓拍到对方的停放信息,是有一个时间的延迟的。在这个延迟的阶段,相关车辆就有可能将它的后盖掀起,拍不到它的车牌号,然后来规避我们公安交管部门的执法措施。”渝中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秩序大队教导员刘傲霜说。

为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提升旅游品质,展现渝中母城公安交管服务水平,经综合考量交通流量、道路条件及市民需求,2024年12月30日起,渝中交巡警在李子坝正街(自中石油牛滴路加油站出口上跨桥处起至李子坝公交站分道处红绿灯止)单向700米路段区域内,开始实施“8分钟限时通行”交通管理措施。

据了解,支队聘请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结合路段人、车通行情况,对路段通行时间进行了详细的评估,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建议通行时间为6-8分钟。评估后,为完善执法流程,支队就评估报告、路段限时通行交通设施设置情况、执法方式与区法院多次沟通,并邀请渝中区法院、市人大代表到现场查勘,与区法院就避免诉讼风险、规范执法细节达成一致意见,并取得了人大代表的认可。同时,优化了路段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明确了限时通行起止点,并在驶入路段前,行驶路段中进行提示,提醒广大驾驶员在规定时间内驶出。

不单只此。措施实施前,支队还疏堵结合,深挖道路资源,在李子坝正街抗战遗址公园沿线新增17个旅游大巴专用停车位,缓解停车难;在观景平台处设置出租车上下客即停即走临时停车点,规范停车秩序。

刘傲霜表示,同一个路段,A点到B点,限制A点到B点的通行时间为8分钟,从车辆进入A点的时间开始,相应的执法设备就开始运行。大概在4分钟的时候,会发送短信对相关驾驶人进行提醒,只要没有在8分钟驶离该区域,渝中交巡警将根据现场执法所拍摄的相关的证据,依法予以处罚。由于该路段只有700米的距离,所以,8分钟的时间,完全考虑到多种现场耽搁的因素,已然非常人性化。车辆完全能够通过该路段。

“这段路以前是个啥概念,我们在这儿做生意的都晓得,见惯不怪。现在真的今非昔比。”该网红景点某商铺,老板刘先生直白地感慨起来。

据悉,李子坝正街限时通行交通管理措施运行成熟后,支队计划将该管理措施运用在洪崖洞景区路段,缓解旅游景区周边道路拥堵情况。

华一坡片区:“局部单向微循环”缓解拥堵

山城,最不缺的就是坡坡坎坎。渝中区就有一个坡,连接了七星岗和黄花园,串联起了旧城的成长史,它就是华一坡。

渝中区华一坡片区位于渝中区中部,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因旧城改造而规划建成的开放式住宅小区,片区业态种类较少,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且老旧小区居多。由于片区道路基础设施修建时间长久,道路宽度、纵坡、曲线半径等线形指标较低,片区现状路网非直线系数较大,道路宽度较窄,造成交通拥堵情况较为严重。

民生细微之处,皆是心中大事。为此,渝中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深入实地踏勘情况,从交通需求调查、空间资源利用、车流规律研析、道路结构渠化等多层方面着手,开展了华一坡片区“局部单向微循环”交通组织精细化调整,结合局部道路渠化、步行系统优化、停车泊位新增、交通设施完善等治理措施,进一步挖掘利用道路资源,激活区域交通潜力,不断提升改善片区交通运行环境。

该支队秩序大队大队长黄涛透露,大队重点研究治理范围系由新德村、业成花园路、七星巷所围合的范围,周边与捍卫路、中山一路、民生路、华一路等道路接壤。业态分布上有巴渝世家、业成花园等居住区,邹容小学、重庆市实验学校等校园区域,整体业态种类较少,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区域。片区主要以2车道道路为主,内部路网道路等级较低,支路占比大,其中新德村、业成花园路、七星巷均为双向2车道道路。

万事开头难。拦路虎肯定是有的,且不少!比如,道路结构存在不足,线形结构较差影响通行效率:华一坡片区老旧小区面积较大,日常通行需求较高,但道路过于老旧且线形条件差,新德村、业成花园路等内部道路存在车行道宽度狭窄、道路纵坡偏大、弯道半径较小等问题,人车通行矛盾较为突出,现状人行道及车行道条件无法满足通行需求,造成交通拥堵严重。

“我们根据现场数据测量及分析,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道路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为70m;道路最大坡度为8%’之规定,片区部分道路现状圆曲线半径仅有10-20m,坡度也远大于规范要求。”黄涛说。

同时,诸如片区停车资源不足,缺口较大无法满足停车需求;交通设施完善度不足,区域秩序管理有待规范改善;交通组织优化程度不够,车辆交织矛盾造成拥堵严重;步行系统不满足规范需求,人车混行突出存在安全隐患……这些“老大难”桩桩件件,千丝万缕,撇开渝中交巡警不谈,就是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都喊头疼伤神。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渝中交巡警没有被艰难困苦吓倒。在渝中区公安分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支队领导班子的群策群力下,渝中交巡警采取“五步法”,以提升华一坡片区整体交通运行效率为抓手,通过深入优化交通组织、渠化调整道路结构、完善配套交安设施等多项措施,结合道路工程改造,深挖道路空间潜力,盘活区域停车资源,加强区域整体交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片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改善交通出行环境。

首先,在“局部单向微循环”提升交通效率上,结合华一坡片区现状道路结构,在部分道路采取单向交通组织措施,形成“新德村—业成花园路—七星巷”局部单向微循环,减少因双向会车困难带来的交通拥堵,消除内部路段交通堵点,进一步提升区域运行效率。其次,在“完善设施建设”强化管理水平上,充分调研华一坡片区交通管理需求,新增违法停车抓拍设施、电子警察设施及卡口,对原有道路标线进行拆除并重新绘制,拆除并新建沿线标志牌,不断提升区域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持续改善区域交通环境。同时,在“新增停车泊位”弥补停车缺口上,根据交通组织优化调整,在新德村、业成花园路等内部道路新增机动车及两轮车停车位(约60个),在填补片区停车缺口的同时,有效缓解片区“停车难”问题。并且,在“道路渠化改造”优化线形结构上,根据现状交通通行需求,推动实施华一坡片区道路渠化改造工程,对重要节点及路段进行渠化调整,优化内部道路线性结构,改善道路交通运行环境。此外,在“步行系统优化”满足通行需求上,结合交通组织优化调整,通过加装迷你护栏等方式,对新德村(七星巷至邹容小学段)、业成花园路、七星巷等内部道路步行系统进行优化,增加行人通行空间,保障片区居民步行安全。

“如今大大改观了,停车也变得没得想象中那么难了。这就叫作老旧小区换新颜,老树开新花。”遛狗的华一坡居民唐师傅,显得颇为自豪和幽默。

0 阅读:0

谈渝论今

简介:主要介绍文旅、社会方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