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巡防”确保居民“小确幸”北碚织就共建共治的“大平安”治理新篇章

谈渝论今 2025-02-13 16:35:25

深夜饿了出门“撸串”、感受城市“烟火气”……这样漫不经心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大街小巷中的“平安使者”。通过构建四位一体“大巡防”新体系,北碚区正在实现共建共治的“大平安”治理格局,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民警正在沿街巡逻

党群联动 织密平安建设守护网

在北碚区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支支身穿统一制服、佩戴明显标识的巡防队伍,他们中有公安民警、城管队员,还有一些社区志愿者。这些看似不同身份的巡防人员,却因北碚区的“大巡防”体系而紧密相连,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看到这些穿着制服的在巡逻,心里肯定踏实,也多有安全感的。”北碚区居民张女士表示。由于社区靠近夜市,当地居民对周边安全多少存在一些担心。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由区委政法委和公安分局,联合多个部门共同构建“党群协同联动”的巡防机制,通过三级研判增效、力量共融筑防和最小单元快处等措施,实现街面防控由“被动勤务”向“主动勤务”的转变。

“我们每个月都会召开全区‘大巡防’联席会,分析研判治安形势,科学调整巡防警力和措施。”公安机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也会策动专职巡逻队员、城管队员、网格员等社会力量,组建起约3500余人的“北碚义警”巡防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覆盖北碚区的每一个角落,还根据各镇街的特点,推出了“七铺联防”“专巡队+物业”凌晨夜巡等多种工作方式。

城市治安好不好,就看晚上“闹不闹”。为了守护城市夜间的“烟火气”,北碚区成立全区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夜摊夜店巡控管理的通知》,与全区夜摊、夜店逐个签订《维护夜市平安和谐秩序倡议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大巡防”在加强城市治安管理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北碚区集约武警、交巡警、网格员、企业(物业)保安等12支巡防力量,结合广场、步行街、车站等人流分布、治安状况实际,划定20时至次日凌晨3时的重点巡逻时段,抓好“屯点、巡线、控面”巡防举措,让北碚夜晚的街道熙熙攘攘,也更井然有序。

9月开学季,民警正在执法

“现在,我们晚上出门散步都放心多了。”一位居民感慨地说。随着“大巡防”体系的深入推进,北碚区的社会治安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空地一体 打造智慧巡防新模式

在北碚区的天空中,时常能看到一架架无人机在翱翔。它们不仅是北碚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大巡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北碚区公安分局创新性组建了“北碚警鹰”无人机反制大队,利用无人机视角辅助地面巡防警组,实现了空地联合作战。

“无人机可以覆盖更广的区域,发现一些地面巡防难以察觉的安全隐患。”北碚区公安分局的一位民警介绍道。通过无人机巡查,北碚区已经成功排查消除多起溺水、火灾等安全隐患。同时,他们还研发运用“先知预警系统”,可以无感采集人脸数据,秒级比对明确人员身份信息、危险系数,为现场巡防民警提供快速反应和辅助决策的依据。

除了无人机巡查外,北碚区公安分局还全面整合了“雪亮工程”“应指工程”等视频监控资源,建立起分局、派出所两级视频交叉轮巡机制。通过视频侦查,北碚区已经成功辅助破案380余起,抓获嫌疑人340余人。

在北碚区朝阳正码头,防溺水救援系统也正在试点应用。这套系统集岸基预警监测、人员落水报警、落水人员定位、自动实施救援、险情态势分析功能于一体,为水上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年“夏季行动”期间,北碚区成功救援因涨水被困群众11人。

此外,在北碚区的街头巷尾,时常还可以看到警犬与民警并肩巡逻的身影。这是北碚区创新“警犬+部门”联巡模式的重要成果。通过健全完善警犬随警协同作战、防暴处突快速反应等工作机制,北碚区有效提升了群众见犬率和安全感。

“警犬在巡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异常情况,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北碚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以来,北碚区警犬已参与治安大清查行动10余次,累计巡逻400余小时。

“现在走在街上,感觉更安全、更放心了。”北碚区朝阳街道居民李女士感慨地说。这份安心与放心,正是北碚区“大巡防”体系构建以来最生动的注脚。

夏季的偏岩古镇,金刀峡派出所民警正在巡逻

随着“大巡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北碚区的社会治安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2024年以来,北碚全区刑事警情、治安警情、九类警情同比大幅下降,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案件发案率也显著降低。同时,通过“打、防、管、控、服”一体运行机制的实施,北碚区重大街面警情处置率达100%,未发生因街面警情、治安案事件引起的涉碚、涉警负面舆情。

0 阅读:0

谈渝论今

简介:主要介绍文旅、社会方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