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院士高伯龙:耗时23年研制出激光陀螺,让导弹打得又远又准!一生为国防鞠躬尽瘁

科技解析站 2021-03-11 23:07:38
导语:一位重于泰山的爱国院士的伟大事迹是无法用三言两语描述清楚的,为表示尊敬,本文较长,请耐心阅读。

据环球时报3月3日援引路透社消息报道,德国高级官员2日表示,今年8月将派出一艘德国护卫舰前往亚洲,这艘护卫舰将在返航途中穿航南海。若此举得到实施,将成为自2002年以来,20年内首次有德国军舰穿航南海,此举显然具有一定的政治军事意义。今年确定会抵达南海的国家已有7国,分别是美、日、印、澳、英、法、德。

东风41发射场景

网友们纷纷惊呼,新八国联军又要来闹事了。然而,这些国家也只是过来恶心我们,并不能把我们怎么样,因为我们已有多种“东风快递”足以送他们到海底喂鱼了!资深军迷们都知道,如今我国的导弹不仅威力巨大,精度极高,而且突防能力、抗干扰能力都很强。不仅能打固定目标,还能打机动目标。

那么,我国的导弹为何能打得这么准呢?

主要是因为我国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高精度陀螺仪。然而卫星导航系统在战时可能被敌人击落或者干扰,并不能保证百分百可用,因此给导弹安装高精度陀螺仪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最早的机械陀螺仪又大又重,灵敏度也比较差,安装在导弹上以后并不能保证准确命中目标。直到后来,美国率先研制出激光陀螺仪才让导弹能够精准命中目标。值得庆幸的是我国也早已掌握了这种尖端技术!目前掌握这种技术的国家仅有美、法、俄以及我国四个国家。

高伯龙院士

这还要归功于一位爱国院士的重大贡献,他就是高伯龙,一生都献给国家,堪称国士无双!

一、出生于战乱年代,颠沛流离更体会到祖国强大的重要性,报效祖国的念头早早生根发芽。

1928年,高伯龙出生于广西的书香门第家庭,一家人都很有学识。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高伯龙从小就拥有了良好的教育环境。由于启蒙比较早,他在学习时比同龄的孩子要更加的聪慧。

奈何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当时的很多人一样,高伯龙一家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由于战乱的影响,高伯龙不得不随父母经常搬家,每换一个地方就要换一所学校,连续换了八所学校才读完小学。饱尝战乱之苦的高伯龙痛恨侵略者,更深刻体会到国家强大的意义。报效祖国、建设强大国家的念头早早地在他心里生根发芽。为此,高伯龙刻苦学习,1947年顺利考入清华大学,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国家最需要的物理专业。毕业后因成绩优秀,高伯龙被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工作,此后一直勤勤恳恳为国效力。

二、自幼聪慧过人,堪称天才。

1939年,年仅十岁半的高伯龙就已完成小学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因战乱拖延一年,直到第二年才再次入学。中学时期的高伯龙一如既往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1947年,高伯龙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入学期间他成绩优异,被同窗被同窗杨士莪和何祚庥称为“天才”。这两位名人后来均因成就突出,被评为院士。能够被这两位院士称为“天才”,可见高伯龙聪慧过人,才华横溢。

三、跨越两代激光陀螺仪技术,反超美、俄、法三国。

1、美国开创激光陀螺仪领域,耗时12年成功实用化。

第一台环形激光陀螺试验装置

查阅资料得知,1963 年,美国斯佩里公司率先研制出激光陀螺的实验装置,开创了激光陀螺领域。1966 年,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开始使用石英作腔体,并研究出交变机械抖动偏频法,使这项技术有了实用的可能。1972 年,霍尼韦尔公司研制出GG-1300 型激光陀螺仪。1974 年美国国防部下令海军和空军联合制定研究计划,1975 年在战术飞机上试飞成功,1976 年在战术导弹上试验成功。

2、高伯龙院士耗时23年时间,跳过两代技术,研制出四频机械抖动激光陀螺仪,反超美、俄、法三国。

在美国研制出激光陀螺仪试验装置不久,我国科技主管部门就意识到这种装置的巨大价值,立即着手跟踪研制,然而遗憾的是,由于这种装置对工业水平、科研人员理论研究水平要求极高,而我国科技水平实在太差,最终先后两次均没能研制成功。直到后来高伯龙院士接手这个艰巨的研制任务,事情才有了转机。

1951年8月,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高伯龙被安排到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工作。

1971年,上级委托国防科大开展激光陀螺仪研制工作。钱学森慧眼识人,向有关部门建议,将很有潜力的高伯龙调任到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激光研究室、环形激光器研究室工作,并将两张写着激光陀螺大致原理的纸交给国防科大。

1975年,高柏龙被分配到了国防科技大学的激光陀螺研究室,正式参与激光陀螺仪研制工作。随后,高伯龙凭借极其深厚的数理功底,通过大量计算,反推出激光陀螺的若干关键理论认识和结论,结合实验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短时间内就弄清症结所在,随后提出了我国独有、完全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借鉴的四频差动陀螺研制方案。

高伯龙正在做实验

1975年11月和1976年1月,高伯龙两次在全国激光陀螺学术会议上推荐四频差动激光陀螺方案,并作了详尽的理论论证。随后这个方案被正式采纳,并正式开始研制工作。

然而这个研制方案就连科技实力最强大的美国都还没研制出来,能不能成功谁也说不准,难度可想而知。高伯龙和他的科研团队却义无反顾,坚定信心,没有实验场所,他们把废弃食堂改成实验室;没有软件,就自己动手编程;没有检测仪器就自己造……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4年,四频差动陀螺实验室样机研制成功,并通过技术鉴定。此时,美国却传来彻底放弃同类型激光陀螺研制方案的消息,一时间国内同行纷纷质疑这种激光陀螺仪能否实用化。

有人跟高伯龙开玩笑:“国外有的你们不干,国外干不成的你们反而干。”面对质疑,高伯龙说:“外国有的、先进的,我们要跟踪,将来要有,但并不是说外国没有的我们不许有。”

1993年,高伯龙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激光陀螺工程样机。然而,偏偏在技术鉴定之时,这台工程样机却出问题了。考核专家们指责高伯龙提出的“中国特色”原理有根本性的错误,二十年来,非要走国外早已证明是错误的道路,不仅浪费国家财力,更延误了激光陀螺的研发时间,认为浪费了钱,要求就此画上句号。

为了不让即将实用化的技术流产,高伯龙在专家组面前立下“军令状”,承诺1年内解决技术问题!随后,高伯龙带领学生龙兴武等人全力攻关,终于在1994年,解决所有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激光陀螺工程样机,并顺利通过技术鉴定!该成果反超美、俄、法三国,荣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院士一等奖。

某型激光陀螺

特别要强调的是,在研制这种激光陀螺过程中,高伯龙团队还顺带研制出了两项重大仪器:1978年,团队研制出用于检测膜片最基础而又最重要的仪器——DF透反仪,属于世界首创,获国家发明奖四等奖。1994年,团队研制出号称“检测之王”的全内腔He-Ne绿光激光器,引起轰动,当时仅美国、德国研制出同类仪器。

成功来之不易,从1971年接触到激光到1994年宣告研制成功,高伯龙整整为之奋斗了23年,期间无数次失败!

三、为国家舍小家,不计个人得失,临终前还挂念国家重大科研进展。

1、舍小家。

从1975年到1994年,高伯龙在冷板凳上苦坐20年。在这20年间,高伯龙几乎没有按时吃过饭,每个春节他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高伯龙的妻子无奈地说:“跟他结婚几十年,我的主要任务就是热饭。”

2、不计个人得失。

二十多年的研制过程中,高伯龙不仅要带领团队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还要面临各种各样的质疑。最难的是,研制团队还要克服研究经费极度紧张的难题。这期间高伯龙要经历多少艰难困苦,经受多少波折起伏......

如果没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定力,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没有一种甘于寂寞的情怀,没有一种必将成功的信念是万万不能成功的!

1994年,为赶在承诺截止日期前拿出成果,高伯龙带领团队夜以继日攻关,甚至在一个月内体重下降了12公斤!长年累月积劳成疾,高伯龙患有哮喘,工作过度就会发作。40多年来,高伯龙一直都是带病搞研究,为避免受凉发作,经常大夏天也穿厚衣服。

穿着简朴的高伯龙院士

高伯龙院士一生节俭,日常穿着就是解放鞋,军大衣,堪称“扫地僧”。一件衬衫一般要穿五六年,甚至十几年。有件棉衣穿了30几年了,护士说要给他洗一洗,他却说:“不要洗,洗了容易坏。”

对国家如此慷慨,对自己却如此吝啬,如此高尚品德,令多少公费留学不归的人汗颜。

3、治学严苛,鞠躬尽瘁,临终前还在牵挂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高伯龙衡量评价他的博士生、硕士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在他眼里,真才实学就是要能解决问题,否则就是徒有虚名。他交给学生的课题,几乎全部都是激光陀螺研制中急需解决的攻关课题,难度很大,以致出现过受邀参加他的硕士生毕业论文答辩的专家,误以为是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

高伯龙带病为学生批改论文

在科研领域,有“三军易得,一将难得”的说法,一个钱学森式的领军人物或技术骨干远比100个高水平的研究员更为重要。凭借严苛的治学作风,高伯龙一生培养的30多名研究生,都成长为我国激光陀螺研制领域的领军人物和重要技术骨干。他的严谨治学作风也随着他的学生们发扬光大,对国家的贡献难以估量!

在研制出四频机械抖动激光陀螺仪之后,高伯龙又带领团队在2010年研制出旋转式惯性激光陀螺。如今,装载了激光陀螺的某型装备在测试时打出了人民海军历史上首个“百发百中”的好成绩,中国还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个把平面结构四频差动激光陀螺运用到武器装备上的国家。

除了这些科研成果,高伯龙还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一生掌握的知识写成书籍,成为国内各大名校的某些专业必学著作。

2017年,在病床上最后的时刻,高伯龙院士还在担心着项目的研发,并嘱托学生要帮他完成自己没能实现的目标。当年12月6日,高伯龙与世长辞,享年89岁。

如今,装载了激光陀螺的某型装备在测试时打出了人民海军历史上首个“百发百中”的好成绩。我国还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个把平面结构四频差动激光陀螺运用到武器装备上的国家。

总结:毛主席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高伯龙院士就是那个重于泰山的国士,正是他的突出贡献,我国的东风快递才会令所有列强为之胆寒,我国的各型导弹才能打得又远又准,我们才能坐在电脑前敲键盘指点江山。

对此,你怎么看呢?

2 阅读:63
评论列表

科技解析站

简介:关注军事、科技、经济,分享独特观点,欢迎评论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