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21c2287b2ffa65bf84a0b2606030cf3.jpg)
这场冷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热战”,而是通过间接对抗、代理战争、军事竞赛和意识形态的斗争来进行的。
冷战的起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爆发点,但普遍认为,它在二战结束后正式开始,特别是在1947年,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提出的“杜鲁门主义”政策之后。
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是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尤其是在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后,美国感受到直接威胁。1949年,北约(NATO)的成立进一步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立,作为回应,苏联也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这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a31853bdd876ae0736a322cc9f6681b.jpg)
美苏冷战的“战场”——中东地区
冷战的对抗表面上看似与欧洲紧密相关,实际上它的战火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地,尤其是中东地区。
中东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历史的重要交汇点,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也处于连接东西方的地理枢纽。在冷战时期,控制中东意味着能够影响全球能源供应、军事战略通道及全球政治格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07ad59866125a3d29ddc1576f02e441.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64fa14c90a37d0683360a915b35acc8.png)
冷战中的中东战争
中东地区几乎成为美苏冷战的“代理战场”。双方通过支持不同的国家和势力,在这一地区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斗争。最典型的中东战争与冷战的关系密切,离不开这几次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年):在以色列建国后,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虽然这个战争并不直接由美苏发起,但背后大国的立场决定了战争的走向。美国支持以色列,而苏联在初期曾支持阿拉伯国家,后来也对以色列表示一定支持。这里虽然没有直接的美苏对抗,但可以看出,双方已经开始在中东地区争夺影响力。![](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497f53f90d202d85ad7bc88a43982b8.jpg)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这个事件是美苏冷战在中东的第一次“大碰撞”。当时,埃及总统纳赛尔国有化了苏伊士运河,并宣布关闭对以色列的通航通道。英法联合发动军事干预,试图恢复对运河的控制。美国坚决反对英法的行动,并以经济制裁威胁其撤军,而苏联则威胁使用武力支持埃及。
最终,迫于美国压力,英法撤军。此事件标志着冷战中美苏在中东的直接对抗,且美国的影响力开始在该地区占上风。在此说明一下,美为什么反对英国、法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怕他们破坏了自己的大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f8aab998273c9a4ecbaff932f3ee394.jpg)
埃及总统纳赛尔采取了一些激进措施:
关闭红海的蒂朗海峡,阻止以色列商船通过,这是以色列视为生死攸关的问题。增兵西奈半岛,并与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联合,准备对以色列发动军事行动。与叙利亚的合作:埃及在与叙利亚的紧密合作下,增加了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试图通过联合战线对抗以色列。以色列认为阿拉伯国家的军事集结威胁到其生存,因此决定采取预防性打击。在战争的第一天,以色列发动了空袭,摧毁了埃及的空军基础设施,并迅速取得空中优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c6ac10cfa8465a45c0d7f625121f046.jpg)
随后,以色列对叙利亚和约旦也发动了军事打击。
不幸的是,六日战争结束后,叙利亚丧失了戈兰高地,而美国则开始加大对以色列的支持力度。在美国的帮助下,以色列成功稳住了其在中东的战略地位,并且打破了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围堵。
六日战争的结果对叙利亚来说是惨痛的失败,不仅未能实现其夺回戈兰高地的目标,反而被迫失去了该地区的控制权。也为后来的叙利亚政治动荡埋下了伏笔。
而苏联则感到在中东的影响力受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3a88d4122ab881adb2afef30b749f56.jpg)
苏联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试图扶持亲苏政府以应对该地区的反苏力量。美国通过中央情报局(CIA)秘密资助和武装阿富汗的穆贾希丁(反抗军),以此牵制苏联。
美国的支持帮助阿富汗反抗力量打击苏军,最终迫使苏联撤军。这场战争不仅是美苏冷战的延续,也让苏联深陷“越南泥潭”,为其后期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美苏冷战虽然并没有直接爆发热战,但它对全球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冷战的遗产不仅塑造了今日的中东局势,还影响了全球的能源、安全与政治秩序。
从叙利亚到伊拉克,再到今天的乌克兰战争,中东依然是大国博弈的焦点,而这一切,正是冷战时期长期积累下的结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3ce6b7503fe1c433bc0d164e0a09fa1.jpg)
懂点历史的都知道,叙利亚的地缘位置相当重要,犹如三国时期的“徐州”,蒋介石曾经说过:徐州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是非曲折难以论说。但史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上,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起彼落。所以,古来就有“问鼎中原”之说……
令谁也没想到,仅仅十几天时间,叙利亚就这样以“摧枯拉朽”之式垮台了。
当地时间12月8日,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宣布攻占首都大马士革,推翻了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执政24年的政权。
就在人们胡乱猜测巴沙尔的行踪之际,据克里姆林宫消息人士称,巴沙尔·阿萨德和家人抵达莫斯科,俄方已向其提供庇护。
既然叙利亚的地缘位置这么重要,叙利亚垮台,普京为什么不派兵去支持叙利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2ca520d04d6918e2ccb6527656d3680.png)
这事儿得从乌克兰的库尔斯克之战说起!
美西方搞库尔斯克之战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把普京给拖住,逼得他不得不从乌东抽调精锐部队去支援,这样一来,乌东的压力就能稍微减轻点,西方可以趁机给乌克兰和北约换装备。
但普京这人就是硬气,宁愿丢面子,也不愿意轻易退让。他不但没有抽调乌东的精锐,反而在乌东加大了进攻力度,打得更加猛烈。
结果怎么样呢?
库尔斯克之战搞得像个“烂尾仗”,虽然还有北约军队在那里死撑,估计早“被遗忘的角落”了。
既然库尔斯克之战不行,那西方自然得另辟蹊径,转而瞄准了日本。于是,多国船舰齐聚日本,准备在北方四岛“开辟第二战场”,想在这个地方再来一波大的。
但可惜的是,这一招又被中俄联合军演给震慑住了。
你想,事关中国,这岂能答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4b5b9b4f1f82ddfa07a41795c5fbb5.jpg)
美西方势力在日本北方四岛这儿吃了个大亏后,接下来又把目光投向叙利亚?
答案很简单,因为除了叙利亚,俄罗斯在中东就没啥支点了。
叙利亚的内乱爆发,背后其实就有个深层次的逻辑——西方就是想着拖住俄罗斯,把它拉进中东这场泥潭,让它在这里多分一点精力,减轻它在乌克兰的压力,甚至时不时地给乌克兰局势添点火,随时都能升级冲突。
苏联解体,到后来的俄罗斯,一直都存在着冷战的影子,俄罗斯为了顾全大局,暂时放弃了叙利亚,不得不说为上上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5d93b31f7cece98832cad08295e146c.jpg)
你可能觉得,特朗普对巴拿马运河的关注与美苏冷战、以色列和乌克兰的关系有些复杂,甚至有点“跨越时空”。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主要争夺点之一就是海权与陆权。美国长期以来是海权霸主,掌控着全球主要的海上航道,而苏联则在陆地上进行扩张,控制东欧和中亚的大片领土。海权和陆权本身并不兼容,意味着你在这一方的强势,就意味着另一方的威胁。
特朗普关注巴拿马运河,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军事手段重新塑造美国的全球地位,实际上是延续了美国控制全球战略通道的历史传统。
而特朗普还没上台,就把周边国家洗刷了个遍,这不,刚敲打完加拿大、墨西哥,又和巴拿马杠上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cabc45fc02e4877578e3060375bc799.png)
12月21日,特朗普突然发文,表示美国海军舰艇和商船,在巴拿马运河遭受了“非常不公平和不正当的待遇”,说白了,过去美国为修建巴拿马运河,付出了巨大代价,现在巴拿马却还对美收取过航费,简直就是“荒谬”,必须立刻停止这种“敲诈”。
此后22日,他在亚利桑那州的大型集会上,还扬言巴拿马运河是“美国重要国家资产”,要将巴拿马运河归还美国。当天晚上,再度发文表示“欢迎来到美国运河”,并配上了一张美国国旗和巴拿马运河的照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670668a96fc64c0c625ab4ceb12483.png)
更加离谱的是,特朗普还强行把这事,和中国扯上了关系,在文中特意强调,当年美国将运河好意“赠送”给巴拿马,是让巴拿马独立自主来管理的,不是让中国或其他任何人插手,决不允许巴拿马运河落入“坏人手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2b3f51f5813b4cfe8d67b62ee0d48cb.png)
时间回去到1903年。那时候,巴拿马这地方还是哥伦比亚的一部分,美国觉得这块地儿对于海上运输至关重要,于是直接用力推,签了个《巴拿马运河条约》,让美国能在巴拿马修运河,还能“随心所欲”地管理这条运河区。
1904年开始,巴拿马运河正式动工,10年后,美国成功打通了这条全长81.3公里的超级“水上高速公路”。美国一拿到控制权,不仅仅是控制了运河和港口,还在沿岸设了专属“租界”,简单来说,就像是租了一个大商铺,生意没做几年就永远把铺面给占了,租金都不交。
直到1977年,巴拿马人民终于忍无可忍,起身反抗,经过长时间抗争,巴拿马才终于拿回了自主权,和美国签了新条约。
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归还”要等到1999年,美国的驻军才正式撤离,巴拿马才真正把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拿回了手。
事情发展到现在,目前的这位“准”总统,居然敢大言不惭地说要“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fd7bae474c7a3b8d1e0a445f3bbdb84.jpg)
特朗普一直是“霸气外露”的全球玩家,他想通过贸易战来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想让中国、欧洲“让步”;而在外交上,他更是“刀枪并用”,各种“霸道总裁”的姿态,试图把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收回控制权”的想法,有点像是**“霸王硬上弓”**,在国际上“挑衅巴拿马的主权”。虽然巴拿马早就拿回了运河的管理权,但特朗普的言辞一出,不禁让人联想到:你要是把这条航道再当成“美国后花园”,那巴拿马的主权岂不是白白丢了?
于是,巴拿马“亲美”总统穆利诺,也立刻出来说话了,巴拿马运河对过往船只收取过航费用,是祖上流传下来的规矩,并不是心血来潮制定的,更没有特意针对任何一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a2e5ba2ef0539dfa741f6b6c0d7de55.jpg)
巴拿马总统穆利诺直接表达了强烈抗议,说巴拿马人民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和独立,曾付出过无数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所以,这个巴拿马运河和周边的每一寸土地,永远属于巴拿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可你说特朗普听得进去吗?当然不!
一副“我就看你不爽”的架势。那问题来了,特朗普怎么就和巴拿马运河杠上了呢?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玄机”?
答案其实简单:地理位置。
巴拿马就位于中美洲的地峡最狭窄处,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运咽喉。换句话说,它是全球航运的“心脏”,连五分之一的全球贸易,都要经过这条运河。
更重要的是,美国可是巴拿马运河的“最大受益者”——**70%**的运河通行量,是往返美国港口的货物。
巴拿马运河一旦掌控,就意味着控制了全球重要的航运通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7967d4c6194ae3ec7f23c0928f493b0.png)
根据巴拿马运河管理局的报告,2024年财政年度,巴拿马运河收入接近50亿美元,而其中24.7亿美元直接上缴给巴拿马政府。而特朗普看着这笔大账,可不甘心自己“白白亏损”啊。
美国为啥非得收回运河?
看看美国的算盘,特朗普也不是单纯为了抢钱。
美国的“政府效率部”部长马斯克还说了,巴拿马运河让美国纳税人损失了157亿美元!
啥意思?
就是美国每年都得为这条“咽喉”支付不菲的费用,甚至被巴拿马“收了智商税”。那特朗普上任前,还没进白宫,就在为了“美国优先”殚精竭虑。
从邀加拿大当美国的“第51州”到盯上巴拿马运河,再到“收回”丹麦格陵兰岛,这套连环“剧本”,似乎都让人看得很有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00cb9a0fff28e028b8248209b385ab8.jpg)
从这些事儿中,咱们不难看出,特朗普的“2.0版”绝不仅仅是打打关税牌那么简单,背后其实有着更深的“全球布局”——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冲击,更是战略上的挑衅。
而且,这对其他国家来说也是一个警钟:如何守住自己的主权,不被美国“盯上”,才是接下来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