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恳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每日为您推送精彩内容,不要错过哦~
广东的一位男子,把自己的车规规矩矩停在路边,没想到在凌晨时分,车窗竟被人砸破了,而且车里的一样贵重物品,也被对方拿走了。
等男子睡醒后去看自己的车时,他并没有选择报警,也没有去立案,更不想追究对方的责任。
有人不解,怀疑这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其实不是的,他这是心怀慈悲心。
而受害者叶先生,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因为那个人拿走的东西不是别的,而是一台AED,这是一种能在关键时刻救人性命的重要医疗设备。
叶先生早上找到自己的车时,看到车窗被砸得破烂不堪,心里五味杂陈。
但当他看到手机上砸车窗的人给他发的信息,并检查车内物品后,发现除了AED被拿走,车内的其他物品都完好无损,甚至车内还有一千块钱现金,对方都没动。
这时他明白了,这个车窗该砸,也必须砸。
因为如果对方不砸车窗,很可能就会有人因此丧命。
事实也确实如此,砸车窗的是一对夫妻,当时女子的父亲突发心梗,他们拨打了120,但救护车不能及时赶到。
而心梗之后的黄金救援时间,只有几分钟而已。
这时候,哪怕医生赶到,也没有一台AED仪器有用。
那么AED究竟是什么?
如网友所说,它的全称是自动体外除颤器。
这种便携设备经过简单培训,哪怕非专业人员,也可使用,能对突发心梗或需心肺复苏的患者进行急救。
早年我国公共场所鲜见这种设备,如今多地地铁站已逐步配备。
医生在询问病情后,询问他们周围是否有AED。
女子环顾四周,一脸茫然,差点失望的时候,看到了叶先生的车,而车后正好贴着车内有AED的标识。
看到标志后,夫妻二人喜出望外,急忙拨打叶先生留下的联系电话。
但当时已经是凌晨,叶先生睡得很沉,任凭电话怎么响,他都没有听到。
那对想要救回父亲性命的夫妻,一连打了十几个电话,叶先生仍在睡梦中,完全没有意识到有人在向他求救。
走投无路的夫妻二人,只能选择最直接的方式,砸开车窗,拿到AED后迅速给女子的父亲用上,暂时缓解了症状。
随后赶来的120,将女子的父亲送到医院进行急救。
这对夫妻忙完后,特意给男子发信息,如下图!
告诉他因为父亲需要抢救,没来得及说清楚情况,就把他的车窗砸了,并表示愿意赔偿所有损失。
男子看到对方愿意赔偿的态度,而且确是出于急救的需求,他反而很开心,“AED买了很久,终于派上用场了!”
他心中暗下决定,不会追究此事,而且车窗的损失他会一力承担,不会让对方修。
因为一个车窗的价格,比起一条人命来,太微不足道了。
婉拒赔偿的叶先生直言,若重来仍会作此选择。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还没注意到几个细节:
叶先生车上配有除颤仪,按理说这种医疗器械价格不菲,为何还要特意贴标志告知他人?
若有人见财起意砸窗偷走,岂不是亏大了?
这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多年前,他的至亲突发疾病,正是陌生人用除颤仪救了性命。
那次惊险的救援后,他便自购除颤仪放在车上,并贴上醒目标识,告诉有需要的人。
他的本意很简单,当初有人帮过自己,自己现在有能力了,也可以帮助他人,若有人急需,至少能及时找到AED设备救命。
所以,今天的故事,看似是一起偷盗事件,如今却成了生命救援的佳话。
有人说,当心梗突发时,哪怕医生在场,若无AED,恐怕也会救不下人的概率。
去年国羽小将张志杰在印尼参赛时,赛场上突发心梗。
由于当地医疗条件不足,未能在黄金救援时间使用除颤仪,导致这位年轻选手不幸离世,其家庭至今笼罩在悲痛中。
若家中有需要者,备一台AED可谓未雨绸缪,稍微学学其中的操作知识,或许就能关键时刻救命,创造奇迹。
回到今天的故事,一场“破坏性救援”,却可以看人性的双重光芒。
当冰冷的法律规则,与炽热的生命诉求相碰撞时,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做出了最让世人动容的选择。
砸窗夫妻在凌晨的绝望中,挥起砖块的那一刻;车主面对损失,释然一笑的那一瞬间,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最具温度的画面。
看似矛盾的“破坏性救援”,恰恰揭示了人性中至高的善:
当生命尊严与社会规则产生冲突时,对生命的敬畏应当成为超越性的价值判断。
夫妻二人,面对昏迷的至亲、占线的急救电话,与近在咫尺的AED设备,他们经历了三重困境:
法律层面的风险、
手段是否正当、
急于施救的焦虑。
最终,他们选择了“砸窗取器”,本质生是人性对“生命优先”原则的本能趋近。
更深层的勇气体现在,车主叶先生的态度转变中。
当他看到AED失踪而现金完好时,瞬间完成的价值重估:车窗玻璃的巨额损失,与未知他者的生命被置于同一道德天平,而后者因其无限可能性获得了压倒性重量。
这种对善意的认知和理解,正是现代社会亟需的“柔性正义”——善意可以大于利益。
而车主之所以甘冒风险,在车上配备AED,源于他至亲曾被陌生人用同类设备拯救的记忆。
社会学家罗伯特·帕特南曾说过——每个人既存入善举,也在需要时支取善意。
当车主将AED标识贴在车窗时,善意兜兜转转,又传递了回来。
善意的增值效应,在羽毛球运动员张志杰的悲剧反衬下更显珍贵。
印尼赛场的AED缺失,让一个年轻生命陨落在,本可避免的医疗空白中。
而广东街头叶先生车上的AED标识,则让陌生人的生命在意外中得以延续。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车主,主动配备了了AED设备,而且把标识贴了出来,告诉他人。
当所有人自愿成为善意的播种者,并且相互传递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构建起守护生命的“最大善意”。
大家觉得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