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AI:盛宴终章前的冷思考

亮哥话财 2025-02-15 05:24:35

从算力过剩与估值扭曲看产业周期律动

一、技术迭代的双重挤压:算力过剩已成定局

AI的本质是算力军备竞赛,而算力根基正面临软硬件双重颠覆。软件侧,DeepSeek以OpenAI 10%的成本实现同等推理能力,印证李彦宏“大模型年降本90%”的预判;硬件侧,华为昇腾+R1架构已形成对英伟达+O1的技术追赶,全球算力供给曲线陡峭化不可逆转。东西方博弈中,西大凭借先发优势筑起技术壁垒,东大则以产业迭代的加速度重构竞争格局——当摩尔定律撞上东方“卷王”,芯片过剩将成为未来三年最确定性的灰犀牛。

二、估值体系的危险漂移:美股理性与A股狂热的镜像

审视全球AI估值坐标系:英伟达十年十倍涨幅背后,60倍PE仍锚定于业绩增速;微软苹果等巨头借ChatGPT夯实生态护城河,形成“技术落地-现金流反哺”的正向循环。反观A股,寒武纪亏损状态下强撑十倍涨幅,中芯国际200倍PE的估值弹簧已逼近弹性极限——这恰似2000年纳斯达克狂欢的东方投影,当市梦率取代市盈率成为定价基准,击鼓传花的终局已然注定。

三、泡沫破灭的双面性:毁灭与新生

参照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历史剧本(1995-2002),当前AI产业或正经历相似的周期轮回:

1. 短空:概念标的将经历估值出清,伪AI企业面临戴维斯双杀;

2. 长多:资源向头部企业聚集,催生真正的AI巨头(参考亚马逊在互联网泡沫后的崛起路径);

3. 外溢效应:资金向消费、高端制造等洼地流动,形成新一轮“科技-消费”跷跷板运动。

正如霍华德·马克斯所言:“卓越的投资者总能在周期转折处看到别人忽视的价值。”当泡沫退潮时,具备真实现金流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深耕垂直场景的AI应用商,或将复刻当年谷歌、苹果的逆袭轨迹。

结语:在喧嚣中坚守价值尺度

站在2025年的门槛回望,AI狂潮恰似一部加速播放的《大癫狂》。投资者当铭记卡拉曼的忠告:“当下跑赢大盘的品种,不会也不可能永远保持高位。真正的智慧,在于怀抱深度价值的标尺,在产业更迭中捕捉“恐慌错杀”的机遇——毕竟,所有伟大的投资,都是对人性与规律的深刻认知。

==============

本文完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

个人操作思路,不构成投资建议,观点仅供参考!

祝大家账户长红!

0 阅读:6

亮哥话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