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生日当晚,怡红院群芳夜宴掣花签,第一个花签就是薛宝钗掣得的牡丹花签。
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众人看了,都笑说:“巧得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贺了一杯。宝钗吃过,便笑说:“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芳官只得细细的唱了一支《赏花时》,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引第六十三归)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牡丹花签无疑是对薛宝钗人物和姻缘作谶,其中牡丹花名、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都是对她的重要伏笔。
刘禹锡在《赏牡丹》中写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生动地描绘出牡丹之美倾国倾城。薛宝钗被冠以牡丹,是曹雪芹对其最高评价。众人也都由衷信服,纷纷说道:“巧得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这便是“艳冠群芳”的意义。

白居易的《牡丹芳》写道:“黄金蕊绽红玉房”,以 “金玉”形容牡丹盛开时的绝美之姿,使得金玉良姻与牡丹建立起关联。而牡丹被喻为“花王” ,贾宝玉也曾有 “绛洞花王” 的旧号,都是薛宝钗会嫁给贾宝玉的姻缘证据。
签词“任是无情也动人”,原文提到 “一句唐诗”,就说明出于晚唐诗人罗隐的《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不过罗隐原诗为 “任是无情亦动人”,牡丹花签则是 “任是无情也动人”,后者出自秦观的《南乡子・妙手写徽真》。一字之差,诗词所表达的寓意并不相同。
“任是无情亦动人” 表现的是人们因为牡丹之美,期望它能化作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可惜牡丹终不能如人所愿,世人因它太美也无法苛责。
其实罗隐的整首诗,都对薛宝钗的人生有所影射。曹雪芹只取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实际引用重点就是这首《牡丹花》。
牡丹虽生得国色天香,却不能善解人意。就像薛宝钗,虽艳冠群芳,却携金玉良姻介入木石姻缘,成为贾宝玉和林黛玉有情人难成眷属的主因之一。

而牡丹象征得牡丹花签的薛宝钗,芍药象征醉卧芍药茵的史湘云,芙蓉象征得芙蓉花签的林黛玉,“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就与林黛玉白天作的《折足雁》酒令“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一样,预示林黛玉外嫁而去,史湘云与薛宝钗姊妹晚年携手余生的结局。
至于韩愈执着于功名富贵,劝学韩湘;韩湘则视荣华富贵如粪土,一心求仙。再加上佛骨舍利的佛缘,以及韩愈辜负牡丹花仙缘的谶语,都与薛宝钗劝学贾宝玉,导致他出家为僧的结局有高度的关联性。

所以,薛宝钗掣得的牡丹花签重点有三个:其一,曹雪芹赞美薛宝钗的人物如牡丹艳冠群芳;其二,薛宝钗介入宝黛姻缘,成为林黛玉被迫外嫁诱因之一,而她也没金玉良姻圆满,最终与史湘云姊妹携手晚年;其三,贾宝玉离家出家的结局不可避免。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