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山东3个农家孩子面临失学,一家人愁的落泪

青衫聊情感 2024-12-21 14:43:55

2000年,山东菏泽一农家,因为困难,3个孩子只能留1个上学,另2个要辍学养家,一家人面临着痛苦的抉择。

No.01

李文娟,山东菏泽李庄村人,父母种地为生,父亲常年患病,家里很困难。她和大姐李苹娟、二哥李国祥好多年没买过新衣服,经常穿亲友们送的旧衣服。家里虽穷,但三人学习很好,经常是班里的前几名。可学费却让父母很吃力,每次都是拖很久才能交上,这还是从亲友家东拼西凑借来的。长此以往,亲友们也没钱借了,大家对李忠林夫妇说:“孩子上完小学会写名字就行了,还是让他们帮家里干活吧”。可夫妇俩懂得有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再难也坚持供三个孩子上学。到了2000年时,李苹娟和李国祥已经上了初中,李文娟正上小学,可这时家里已经供不起了。李忠林夫妇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孩子们,家里只能供你们一个上学”。李苹娟含着泪花:“我不上了,我帮家里种地”,李国祥虽然难过,但却装的毫不在意。他挺起胸脯说:“我是男子汉,我帮着干活,让姐姐和妹妹上吧!”李忠林很难过:“唉!只能供一个,真没办法了“。

No.02

两人同时说:“那就让妹妹上吧”,可李文娟知道姐姐的志向是走出去。

哥哥的成绩比自己还好,他们都愿意读书,可却把机会留给自己,她哭着说:“我也不上了,让哥哥和姐姐上!”夫妻俩知道三个孩子愿意读书,可太穷只能供一个,他们的心就像油煎一样。一家人愁眉苦脸,坐在一起相对流泪,谁料,就在这时,事情却突然有了转机。一天后,李国祥收到了一封信,他拿回家给了父亲。李忠林疑惑地打开信封,里面竟是一张300元汇款单,他顿时惊呆了。他们当地月工资不过200元,这300元就是“巨款”了,不但可以够孩子们的学费,连他们的生活费都有了。这是谁给的?可信封上的落款只有“希望”和“济南市历山北路2号”几个字,没有人名。并且此后每月,有时会隔一个月,都会及时汇来300元,这一汇就不停了,一直到了2002年8月份才结束。前后竟然汇了四五千元,有了这笔钱,3个孩子就一直上了下去,他们很争气,先后考上了大学。

No.03

李平娟在菏泽教学,李文娟在天津教学,李国祥是一位工程师,在苏州工作,三人学有所成,过着幸福的生活。

一家人时常会说起这件事情,他们很想找到恩人当面致谢。可由于事情太多,好多次都没能行动起来,2024年11月,他们终于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恩人。三人决定由李文娟着手查找,李文娟赶到当地邮局说了自己的故事。工作人员很受感动,帮助她在档案中翻查24年前的汇款单据,可找了两个小时都没找到。李文娟又向媒体求助,听了她的诉说,报社人员也被感动,立即把找人的消息发到了报上。一时间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提供线索,济南市邮局也通知了下属分公司协助查找。可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条信息汇总起来后,仍然没有线索,一时间寻找行动陷入僵局。谁料,这一天,报社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山东外事职业学院的工作人员,他有报纸上寻找的汇款收据。记者来到了学校,经过调查发现纸上的字体正是校长孙承武的字迹,他们找到了孙校长。

No.04

经过交谈,孙校长爽快承认:“是我捐的,多年前的小事,你们不提我就忘了”。原来,24年前30多岁的孙承武在培训期间,听班上一个同学说:“我们学校3个孩子学习都很好,可家里困难,只能供一个,另两个要辍学,真可惜!”于是,孙承武就记在了心里,他回去后就开始捐款,想不到这多年了,他们竟然还没忘记。得知找到恩人的李文娟,于12月15日带上儿子,和丈夫驾车从天津赶到济南,接上姐姐李苹娟,来到了外事职业学院,见到了恩人。她们激动跑上去和孙校长拥在了一起,她们哽咽着说:“叔叔,谢谢您!不是您的资助,不会有我们的今天!”孙校长爽朗笑着:“看到你们成才,我很高兴!”李文娟的儿子喊着:“爷爷!爷爷!”李承武急忙把孩子抱起:“哎呀,这还有个小伙子,几岁了?”“爷爷,我五岁”。姐妹俩再三感谢,孙承武却说:“我是做教育工作的,尽自己绵薄之力,帮你们成为有用的人就行,不用客气的!”他还说:“我用希望落款,就是想让你们看到希望之光”,李文娟把他多年的捐款拿给了他。孙校长快人快语:“好,那我就收下,但我还要转交给你,请你用在困难学生身上,让这份希望传递下去“。之后,媒体和爱心机构拿出1万元奖金,奖励孙承武和李文娟一家。李文娟姐妹俩和孙校长同时决定,把这一万元捐给困难孩子,把希望传递下去。这是一个无私助人和感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希望的力量,感受到了温暖,希望多一些这样的故事!

0 阅读:0

青衫聊情感

简介:为您讲述情感故事,从故事中汲取智慧、修炼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