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数据的断崖式下跌,加州DMV最新报告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2024年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较2023年骤降50%,从900万英里锐减至450万英里。其中,完全无人驾驶测试里程的跌幅更为惊人——从326万英里暴跌至55.3万英里,降幅高达83%。这一数据背后,是Cruise因安全事故被吊销测试许可、Waymo转向商业化运营的战略调整。曾经占据测试里程榜首的两大巨头,如今一个黯然离场,一个转型求生。
资本退潮与技术瓶颈2019年高峰期,加州曾发放60张测试许可,如今仅剩31家。9家公司在2023-2024年度选择退出,包括曾雄心勃勃的Aurora和Embark。特斯拉更是连续两年未提交任何测试数据,将重心转向FSD Beta的用户数据收集。行业分析师指出,L4级自动驾驶的技术成熟度远低于预期,每英里测试成本高达10-15美元,让众多初创公司难以为继。
监管收紧与安全质疑DMV的"脱离报告"显示,2024年平均每千英里接管次数为0.68次,较2023年改善35%。但各公司测试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可比性存疑。Cruise在2023年10月的安全事故,直接导致加州立法机构通过SB-915法案,要求无人驾驶车辆安装"黑匣子"并提高保险额度。这些监管压力,进一步推高了测试成本。
幸存者的生存之道Waymo的商业化突围获得商业化运营许可的Waymo,正在旧金山和洛杉矶扩大robotaxi服务范围。其最新数据显示,付费订单突破100万单,平均每英里收入达2.3美元。但运营成本仍高达4.1美元/英里,亏损压力巨大。为此,Waymo开始测试无安全员的夜间运营,并将车队规模缩减至800辆。
Nuro的最后一英里革命专注于物流配送的Nuro,凭借R3无人配送车在加州7个城市开展商业化试点。其独特的"低速+限定区域"模式,将测试成本控制在0.8美元/英里,是Waymo的1/5。2024年,Nuro完成100万次配送,主要客户包括沃尔玛和亚马逊。
技术路线的分化与重构奔驰的渐进式路线作为唯一获得L3级认证的车企,奔驰的Drive Pilot系统允许在特定高速公路上实现"脱手脱眼"驾驶。这种限定场景的技术路线,正在被宝马、奥迪等传统车企效仿。
中国势力的崛起AutoX和WeRide在加州测试里程分别达到12万英里和8.5万英里,主要聚焦于华人社区的低速接驳服务。其"车路协同+5G远程监控"的技术方案,展现出不同于美国同行的创新路径。
未来图景的重新描绘尽管行业遇冷,但Wayve的10亿美元融资和Waymo的56亿美元注资,表明资本仍在押注头部玩家。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4000亿美元,但参与者可能不超过10家。
这场技术革命的终局,或将由少数幸存者书写。正如Waymo CEO Tekedra Mawakana所言:“自动驾驶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现在,真正的比赛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