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已持续1100多天,现实已经证明:中国3年前的选择没错

车界吖 2025-04-14 14:37:35

俄乌战争持续超1100天,或成历史上反转最多的战争。

战争爆发时,众人戏谑“莫斯科一小时22分速通基辅”,未料俄罗斯因多名将军阵亡及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沉没等事件,反被冠以“菜俄”之名。

正当众人赞叹乌克兰战场表现,认为俄罗斯光环褪去之时,乌克兰却在战场上迅速失利,遭到俄军重创。

至2025年,若美国计划弃乌克兰而与俄罗斯合作,众人料基辅将衰败之际,乌军无人机却突然对莫斯科发起大规模攻击。

俄乌战争的反转不断,令两国疲于应对,国际社会亦手足无措。唯中国洞察战争反转真相,做出了恰当抉择。

【迟到的战争】

俄乌战争反转频现,主要因这场冲突本不应于今时爆发,而应发生在30多年前。其根源深远,非当前所应。

1991年苏联解体,致加盟国间边界划分、民族矛盾及历史积怨凸显。俄罗斯与乌克兰同样面临这些问题,因失去了苏联高层的调停。

当时,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因主推苏联解体而关系密切,三国高层和睦,矛盾被联合压制,未能在第一时间爆发。

30年后,地缘政治恶化,乌克兰民众日益倾向北约,与俄罗斯冲突加剧,昔日压抑的矛盾将如火山喷发般猛烈释放。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视乌克兰为势力范围,未妥善处理双方矛盾,致乌克兰倾向北约之心日增,至普京时代,局势已难以控制。

慌乱间,俄罗斯为阻止乌克兰全面倒向北约,仓促出兵,众多部队未及整装,致使战场上频现失误。

俄罗斯体量与优势远超乌克兰,即便战场暂败,仍能对其施加巨大压力。在此重压之下,乌克兰人犯错频繁,实属情理之中。

因此,俄乌战场局势多次反转,这种不断变化的态势已成为必然现象。

【一团乱麻】

从这一视角审视俄乌战争,可发现一个有趣现象。

若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与乌克兰高层未能遏制矛盾,情况会如何发展?

战争即将爆发,情况与同时期的南斯拉夫相似,这是显而易见的。

俄乌战争的现状,与南斯拉夫国内动荡相似,均与政治势力的多元化密切相关。

俄罗斯方面涉及多方势力:激进的皇俄民兵、亲俄的乌东势力、独立的瓦格纳雇佣兵,以及情报系统与军队内部的权力博弈。

乌克兰方面,亚速营的新纳粹势力、亲西方政军要员、买办及诸多寡头,共同将国家局势搅得错综复杂,无人能理清其中头绪。

在此情境下,轻率介入乌克兰与俄罗斯间的局势,必将招致自食恶果。

【惹火上身】

但显然,众多国家未能领悟这一原则。

欧洲在俄乌战争爆发后,迅速成为支援乌克兰的主力,冲锋在前。

武器装备、粮食及医疗药品持续输入乌克兰,却意外凸显产能短板,有时需向韩国求援,暴露了供应能力的不足。

欧洲举动损害俄罗斯利益,俄罗斯以能源为反击手段,致欧洲能源短缺,工业衰退,经济恶化,平民生活受影响。

此时,众多观点认为美国因战争影响成为受益国,欧洲与俄乌的财富大量流入,使美国在不作为中实现了经济大幅增长。

美国支援乌克兰的战争举动,无意间揭露了其工业衰退的事实,撕破了美国表面强大的伪装。

俄乌战争牵制美国精力,致其对中东关注减少,该地区局势动荡不断,对美国全球战略构成重大冲击。

当时,美国正值总统换届,新总统特朗普为拉拢俄罗斯,牺牲了乌克兰,此举导致美国被外界视为行事“两面三刀”。

美欧盟友关系恶化,有观点认为,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北约分裂,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明智之举】

在此环境下,三年前选择如中国般保持中立,不倾向任一方,或许为最明智之举。

不直接介入俄乌冲突,能确保处理事务的灵活性与游刃有余,有效应对各种难题。

因此,即便俄乌交战激烈,众人仍见中国持续与两国进行贸易,且俄乌高层对中国的此举并未提出重大反对意见。

中国未卷入此战争,实际上,若无中国商品输出,俄罗斯可能因战时资源集中军工,轻工业产能短缺,日常物资匮乏,而濒临经济崩溃。

乌克兰方面,得益于中乌贸易合作,其后方局势得以稳定。若无此合作,乌克兰战场局势恐将持续恶化,面临国家存亡的危机。

中国凭借此类行为赢得全球赞誉,这或许是在战争中最为恰当的选择。

0 阅读:36

车界吖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