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好友萧子升以游学的方式,在长沙、宁乡、安化等地,进行了长达1个多月的农村社会调查,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如此长时间的徒步考察,毛泽东远行的目的之一是了解农民的经济和生活状况。
1919年初到1920年底,是留法勤工俭学的高潮。与此同时,国内正处在大变革中。毛泽东选择不去法国的关键原因是:立足中国,研究中国,了解中国国情,参与社会变革。
1927年前毛泽东开展了大量农村调查。从1927年1月起,毛泽东对湘潭、湘乡、衡山等地进行考察,行程1400多里。考察中,毛泽东召开大量的座谈会,报告会和群众大会。期间,毛泽东在农协武装、坚决斗争等方面作了很多指示。
纵观毛泽东的每一次大规模考察,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系。当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筹备时,毛主席离开北京沿着长江到部队、城市、农村,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时间是1953年2月上旬,毛主席走了不少地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毛主席巡视长江时,于2月20日来到了安庆。时任安庆地委书记的傅大章被叫到毛主席乘坐的军舰“洛阳”号上。由于天色已晚,毛主席只简单地询问了傅大章的情况,邀他第二天一起上岸转转。21日,毛主席边走边问,期间提及“陈独秀家在什么地方?”
陈独秀于1879年10月9日出生在安徽安庆怀宁县的一个“小户人家”,家庭成员有祖父陈章旭、父亲陈衍中,母亲查氏,叔父陈衍庶,婶谢氏,胞兄陈庆元,此外还有两个姐姐。
陈独秀3岁时父亲病逝,6岁时祖父开始教他读书,祖父对他期望甚高,一旦背书背不出就要挨打。11岁时祖父病逝,大哥接手指导他读书。18岁时参加县、府、院试,中秀才。
同年,在母亲及叔父的慎重选择下,陈独秀与曾任安庆副将高登科之女高大众订婚,并过继给叔父为嗣子。19岁时与高大众结婚。同年冬,陈独秀向清政府献策,望注重长江的整治。20岁“戊戌政变”后离开安庆前往日本避难。
聊天中,毛主席问“陈独秀家里还有什么人?”傅大章回答说,陈独秀后来娶的潘氏,潘氏下落不明。陈独秀的母亲(婶)谢氏跟着孙子陈松年生活,现在陈松年在安庆市窑厂当技师,为了养家糊口,把北京的一所房子卖了。
傅大章所说的潘氏,其实早在1949年春因患子宫癌离世了。她是陈独秀最后一个女人,陪伴陈独秀走完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在潘氏前,陈独秀还与原配高大众的妹妹有过一段感情。潘兰珍于1930年陈独秀国民党悬赏3万大洋通缉的时候,逃到贫民窟相识的。两人虽然相差29岁,但从小是童工的潘兰珍十分喜欢教她写字的陈独秀。
陈独秀被押到南京老虎桥监狱后,潘兰珍在监狱旁租了房子,以便照顾陈独秀。随着抗战爆发,陈独秀被释放出狱。他和潘兰珍辗转来到了四川江津县。因日寇入侵,安庆沦陷,陈松年带着谢氏、妻子窦珩光,大女儿陈长玮也去了江津县,一家六口生活在一起。
那时,谢氏已经失明,潘兰珍接起了照顾婆母的担子。陈松年后来回忆说,潘氏平时少言寡语,做事勤快利落。他对潘氏很尊重,称其母亲,他的女儿管潘氏叫“奶奶”。1942年,陈独秀去世,终年63岁。潘氏在四川一农村劳动4年,抗战胜利后,潘氏去了上海在一个小学食堂工作。1949年病逝。
陈松年于1947年历经千辛把陈独秀的灵柩运回安庆安葬。他和夫人一共生育了一男三女,除了长女外,还有长子陈长琦、次女陈长玙、幼女陈长璞。一家几个人的开销,全靠他自己承担,生活压力甚大。
毛主席从傅大章那里了解到情况后,指示地方给予陈松年照顾。从此之后,安庆市委统战部每个月都会给陈松年30元的生活补助。陈松年接到通知领补助的时候,他都不敢相信。据悉,签字的时候陈松年手都在颤抖,完事后对着办公室挂着的毛主席像深深地鞠了一躬。
毛主席这次视察中,除了对陈松年的生活安置上作出指示外,还在引丹入黄、长江三峡、治淮等问题也有过指示。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还非常关心安庆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傅大章向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汇报此事后,安徽决定成立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严凤英得知此事后,兴奋地对曾希圣说:“成立省黄梅戏剧团,我第一个报名参加!”就这样,1953年4月,安徽黄梅戏剧团成立了。据悉,这是黄梅戏剧史上第一个国营剧团。话说,毛主席每到一个地方视察,发现问题后马上给出指导意见。这样一来,有利于问题及时处理,不被积压,以及大方针政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