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纬国,蒋介石的次子,在晚年饱受疾病折磨。在他临终之际,他向身边的混血妻子丘爱伦表达了一个遗愿,那就是希望与他的原配妻子石静宜共同安息。
在苏州,有一个殷实的书香门第,女主人姚太太是一位慈祥的妇人,她的儿子姚纬国年幼时,姚太太便开始寻找合适的家庭教师。经过一年多的寻觅,通过丈夫的人脉找到了刘渔笙。
刘渔笙,曾参与辛亥革命,后在上海成为知名律师。当姚太太委托的人找到他时,他立刻推荐了自己的义女贺舜华。贺舜华长期居住在刘家,深受文学熏陶,早年曾在小学任教,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不出所料,贺舜华在教导姚纬国四、五年后,赢得了姚太太的高度满意。
自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南京后,沪宁铁路通车,贺舜华在苏州姚家教书时才得知,她的学生正是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而姚太太则是姚冶诚。贺舜华后来一直陪伴蒋纬国,直至1949年一同前往台湾。
蒋纬国成年后,被蒋介石接到身边,开始学习政治和军事。随着时间的流逝,蒋纬国也到了适婚年龄。他与一位名叫石静宜的女子相识并坠入爱河,尽管两人感情深厚,却始终未能拥有子嗣。石静宜曾九次怀孕,但每次都以流产告终。
她对拥有孩子的愿望极为强烈,最后一次因未听从医生的劝告而导致胎儿夭折,间接导致了她的早逝。石静宜的去世对蒋纬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为了帮助他排解心中的悲痛,朋友们邀请他参加舞会。在与一位名叫丘爱伦的女子共舞后,蒋纬国感到多年未曾绽放的爱情之花再次盛开。
丘爱伦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德国人。由于战乱,父女俩与母亲失散,在德国街头过着流浪的生活。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遇到了时任国民党“中央信托局总局长”顾问的丘秉敏,他对丘爱伦的遭遇深感同情,立即认她为养女,并带她回到香港。1950年,丘秉敏全家搬迁至台湾,这一决定使得丘爱伦有机会与蒋纬国相识。
丘秉敏最初并不同意女儿与蒋纬国的婚事,主要有两个顾虑:一是他与蒋介石有着长期的交往,深知与蒋家联姻的后果;二是蒋纬国比丘爱伦年长20岁。然而,丘爱伦已经深陷爱河,无法自拔。
为了将女儿与蒋纬国分开,丘秉敏采取了果断措施,将丘爱伦送往日本留学,希望她远离台湾这个是非之地。但无论丘秉敏如何阻挠,两人之间的联系始终未曾中断。两年后,丘爱伦与蒋纬国喜结连理。
婚前,丘秉敏与蒋纬国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要求他承诺无论发生何事都不会伤害女儿。为了女儿的幸福,丘秉敏不久后便提交了辞呈,并带领全家搬迁至美国。丘爱伦与蒋纬国婚后的生活非常和谐,他们的关系如同夫妻、朋友,甚至父女一般,四十年如一日,相敬如宾,从未有过争执。
丘爱伦曾渴望怀孕,但在经历了几次令人担忧的流产之后,她变得害怕。尽管如此,丘爱伦最终还是幸运地生下了儿子蒋孝刚。
1996年之后,蒋纬国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黄埔同学会上海徐汇区分会长蒋永德得知消息后,通过他人向蒋纬国传达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到上海接受肾病治疗。同时,他还转交了一本蒋家二房姚冶诚的家谱影印本,希望蒋纬国能在有空闲时完成29世的谱系,并把他的独子蒋孝刚的家谱也寄回大陆。
然而,命运并未如人所愿。在蒋纬国临终之际,他向一直贴心照顾自己的丘爱伦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将他与石静宜的骨灰合葬。丘爱伦理解并尊重丈夫的遗愿,立刻答应了他。在丈夫离世的那一刻,丘爱伦唱起了感人的挽歌:“亲人啊,你不要别离凄楚,只愿你每晚都能来到我的梦中。”
蒋纬国去世后,有关部门前来整理他的遗物,但这一行为被丘爱伦坚决拒绝。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蒋纬国的所有文字记录全部焚毁。她解释说:“任何资料的留存都可能成为制造谣言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