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医疗机构的床位总数达到975.0万张,与前一年相比增加了30.0万张。十年来,从2012年末的572.5万张增加到975万张,平均每年新增医疗机构床位40.25万张,没有减速的趋势。
这些数据引发了业内人士对未来医院床位可能出现过剩的担忧。那么,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床位过剩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因素:


综上,医疗技术、医保政策、老龄化和医院床位扩张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床位过剩问题的出现,需要谨慎管理和调整以避免床位资源的浪费。
综合以上案例,霍尔斯医院的战略规划专家指出,医院需要避免出现"巨人症",防止患上"大医院病",这一观点得到了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相关研究支持。医院的规模与效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规模较小的医院通常表现出更高的效率。然而,效率与医疗费用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因为医疗效率并不一定意味着医疗费用的降低。
最近,霍尔斯在进行全国医院的战略梳理和规划时,发现许多医院由于不需要扩张,结果后续存量持续增加,而病患数量却不足。这一现象引发了医院管理方面的担忧。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许多疾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治疗,导致住院治疗的需求减少。同时,社会养老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老年人口的增加,也影响了医院的病患数量,因为一些老年患者更倾向于在养老院或家庭中得到照顾。

这一趋势对医院的运营和财务状况产生了挑战。医院需要寻找创新的方法来维持财务稳定,可能包括优化资源利用、增加门诊服务、推动日间手术和提供远程医疗等措施,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医疗需求。同时,政府和卫生管理部门也需要考虑如何协助医院应对这一问题,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一些医院在业务增长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增长,但其成本增长的速度高于业务增长速率,这可能导致经营问题。这一现象有时被称为"劳伦斯魔咒",也适用于医院管理。

与世界最高大楼的兴建与经济周期的波动紧密相关,医院管理也需要密切关注经济情况。世界最高大楼的兴建通常是经济衰退的前兆,因此医院管理需要谨慎应对经济波动。
管理学家引申了"霍姆斯马车"理论,强调了一个好的医院需要平衡的组合,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最优秀的个人和设备。一个高效的医疗团队并不要求每个成员都具备最高水平的能力,而是要确保每个成员的能力得到最合理的发挥和利用。
井底之蛙的作者,知道世界各国人均床位数吗?中国的人均床位数排世界50名左右,人均医生数排世界100名左右,这还包括了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床位和医生,不但数量,质量更需要大大提升。刚刚脱贫没有三十年的国家,人均医疗才美国的1/16都不到,却奢谈过甚了。
床位多少都跟我没关系,床多了干的更累,等床位的又不是我……
要不是这几天儿科连坐的地方都找不到,我些许就信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