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总以为在临近退休前几年提高社保缴费基数最划算,退休才能多领养老金。

其实,无论何时提高缴费基数,月平均缴费指数都是要跟历年每月的缴费指数平均;仅从月平均缴费指数来看,无论何时开始提高,效果都是一样的。
何为月平均缴费指数?
它是指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历年每月缴费指数的平均值,称为月平均缴费指数。
参保人每月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除以退休地公布的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得出缴费当月的缴费指数;如此每月计算一次,到退休时,把每月的缴费指数相加,然后再除以总缴费月数得出的。
比如,深圳目前最低缴费基数4492元/广东省全口径社平工资9167元=0.49,这就是深圳社保最低缴费参保人2024年7月-2025年6月期间每月的缴费指数。

在2020年以前,深圳社保中的养老保险在计算缴费指数时,分母用的是深圳当年公布的上年度社平工资;但从2020年后,分母开始改用广东省全口径社平工资。
想要查询深圳历年计算指数的社平工资的朋友们,可以参阅我今年1月21日的分享内容,这里就不多讲。
今天重点要聊的是,从历年养老保险记账利率来看,越早提高缴费基数,越划算!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看近几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
近几年划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利息收入比例,也叫记账利率:2016年是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2019年是7.61%;2020年是6.04%;2021年是6.69%;2022年是6.12%;
2023年是3.97%;
2024年是2.62%。
从上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来看,越早提高缴费基数,划入我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利率越高,账户收到的利息收入就越高;如果是临近退休才提高缴费基数,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获得的利息收入方面,就没什么优势了。
很多朋友查到个人账户金额少了,其实并没少,只是把利息分开单列了:

朋友们可以在小程序“粤省事”上查询,微信打开“粤省事”小程序,注意左上角,选自己所属城市,比如“深圳”--我的--刷脸登陆--主页选“社保.就业”--参保状态查询(养老)--职工社保--点计息,过一段时间再查一次就有数字了。
其中有一部分是“单位划入个帐”金额,虽然现在只是个人缴纳的划入个人账户,但十几年前单位缴纳的也有部分划入个人账户,这就是这一部分的资金来源。
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利息系统查不到,有需要的可以去社保局查询。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需要了解更多社保资讯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