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博士李飞飞:若获得诺贝尔奖,我一定要以中国人身份领奖

扶苏历经天下 2025-02-13 14:07:07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如果有一天我得了诺贝尔奖,我一定会以中国人的身份去领奖。”

这句话要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大概率会被当成吹牛不打草稿的“凡尔赛”,但说这话的偏偏是让美国科技圈都膜拜的“AI女神”李飞飞。

那么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01

学霸的童年

1976 年,其出生在北京一个高知家庭,学术气息浓厚,连玩具都是显微镜和电路板,这让李飞飞从小就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不同于“海淀鸡娃”的高压教育模式,李飞飞的童年是“自由生长”的,父母从不逼问她 “作业写完了吗”,而是鼓励她去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他们甚至会带她去野外观察昆虫、水牛等,培养她对自然的好奇心,并且与她分享各种书籍,从而引导她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而这样快乐的教育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1992 年,父母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全家移民美国。

初至美国,一家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有限,过往在国内引以为豪的高学历在这里什么也不是。

为了维持生计,父母只能从事简单的修理和收银工作,而李飞飞也不得不早早扛起生活的重担,开始了她的打工生涯。

她先后做过餐馆服务员、洗衣工、清洁工,甚至在汽车旅馆前台值夜班。

在这些艰辛的工作里,她深切体悟到生活的不易,但她从未停止对知识的追求。

在打工的间隙,她利用二手教科书自学微积分,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学习的热爱和专注。

在汽车旅馆值夜班时,周围的环境嘈杂而又陌生,但李飞飞却能静下心来,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

她一边应对着不时前来登记入住的客人,一边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学习。

那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于她而言宛如通往未来的密码,一旦将其解开,便可开启一扇全新的大门。

就这样她凭借极为优的异成绩,成功冲进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普林斯顿大学 。

02

从西藏到硅谷

1999 年,大学毕业的她却拒绝了华尔街的百万年薪,扭头就申请奖学金奔赴西藏,投身于藏药的研究之中。

当被问及原因时,她给出的理由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西医和藏医都在研究生命,她想看看它们能不能结合在一起。

在西藏的这一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她住帐篷、啃糌粑,高原反应时刻折磨着她的身体,有好几次,她都差点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而倒下。

然而这些困难并未令她畏缩不前,反而激励着她以更加坚毅的姿态投身研究工作。

她深入当地,与藏医们交流探讨,查阅大量的藏医药古籍,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她硬是写出了一篇震惊学术圈的论文《藏医药学与西医的医理比较》,并凭借这篇论文,顺手拿下了普林斯顿最高奖学金。

这段在西藏的经历,不仅丰富了她的知识储备,更让她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科学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为她日后的科研之路埋下了独特的种子。

结束西藏的研究之旅后,李飞飞返回美国入读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彼时她选取“计算机视觉”这一极为冷门的方向进行研究,即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图片内容。

谁能想到,这一选择让她在今后甚至影响了整个 AI 领域发展的研究方向。

2007年她和教授李凯一并发起了 ImageNet 项目,这个项目对 AI 发展影响重大,为刷脸支付、自动驾驶等技术提供了支持,她也因此被称为 “AI 教母”。

在此期间,她和团队遇到过许多问题,比如技术到了瓶颈,又比如没经费了,好几次项目都差点进行不下去。

甚至曾一度打算重开干洗店以赚取科研经费,只是即便处于如此困窘之境,他们也从未言弃。

最终借助亚马逊的Mechanical Turk众包平台,他们获得了来自167个国家的5万人的助力,从而使研究得以顺利开展。

03

诺奖宣言背后的“中国心”

2017年,李飞飞加盟谷歌,担任副总裁及云计算部门的首席科学家,她以非凡的远见和领导力,推动成立了谷歌AI中国中心,显著加强了中国与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互动和协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人工智能研究得以在世界舞台上发声,与全球精英展开有益的交流与合作。

李飞飞的努力结出了硕果,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了力量。翌年,她因此被华人盛典组委会授予“世界因你而美丽”提名奖,成为了在科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华裔女性代表。

2020年口罩时期,面对医疗资源紧张的状况,她迅速集结团队,投入到利用AI技术开发诊断系统的工作中。

经过不懈努力,她们的AI诊断系统能够通过分析CT影像,快速、精确地识别出有关病例,极大提升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回想李飞飞这一生,其在 AI 领域的贡献有目共睹,她的工作不仅为深度学习的发展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持,更重要的是,她的前瞻性思维和坚持推动了整个 AI 领域的发展。

她让众人见识到大数据在人工智能发展进程里的巨大能量,激励更多科研人员投身于AI领域的研究工作。

同时她也表达了对 AI 未来发展方向的观点,她认为人工智能与多学科融合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AI 将与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深度结合,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1年,由于她的特别贡献,她被评选成为美国院士。

在过去面对记者采访时,她曾表示,如果自己能获得诺奖,要以中国人的身份站在领奖台上,虽然时过境迁,但中国依旧是她难以忘却的故土。[太阳]

参考来源:

0 阅读:50
评论列表
  • 2025-02-13 22:18

    你这么一说。诺贝尔奖应该不会给你了!

扶苏历经天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