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L3法规落地,车企吹多年的智驾领先,现在终于要见真章了

益者三友金子 2025-04-10 16:51:09

自动驾驶的“遮羞布”终于被扯掉了。就在最近,全国首个L3级智驾法规正式出台,核心变化就一句话:开启自动驾驶后,扣分、罚款甚至事故责任,全由车企承担。这意味着,过去车企吹嘘的“智驾领先”,现在必须用真金白银来兑现。

为什么很多车企宣传智驾遥遥领先,却没几个敢说达到L3级? 原因很简单——L3不是营销话术,而是法律责任。L2级辅助驾驶出事,责任在司机;L3级出事,车企得兜底。轻舟智航CEO于骞说得一针见血:“衡量是不是真正的L3,在于出事故后车企敢不敢赔付。”

这次法规落地,直接撕掉了行业的“伪L3”面具。过去几年,不少车企玩文字游戏,把L2+包装成“准L3”,让消费者误以为可以完全放手。但现实是,只要车企不敢承诺事故赔付,本质上仍是L2水平。如今法规明确责任归属,那些靠营销混日子的车企,恐怕要慌了。

那么,谁才是真正的L3级智驾领先者?目前来看,北京已允许L3私家车上路,但车企必须通过严格测试并承担事故责任。理想、鸿蒙智行、极氪等品牌已公布L3量产计划,硬件上普遍标配多颗激光雷达,增加安全冗余。但真正敢让车主完全放手的,恐怕还是少数。

自动驾驶的核心矛盾,从来不是技术,而是责任。车企可以吹算法多牛、算力多强,但一旦出事要赔钱,态度立马谨慎。北京这次法规的意义,就是倒逼行业从“PPT造车”转向“真金白银担责”。未来,谁能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放L3智驾,谁才是真正的技术标杆。

放眼全球,中国自动驾驶政策已走在前列。 北京、上海、武汉等地陆续试点,京津冀甚至推动政策互认,降低企业跨区域测试成本。相比欧美仍在纠结伦理问题,中国更倾向于“先试先行”,用实践验证技术可行性。这种模式或许能让中国自动驾驶弯道超车。

但乐观之余,也要警惕过度宣传的隐患。目前市面上仍有大量L2+车型被包装成“准L3”,误导消费者完全依赖系统。车企必须明确告知用户:L3是有条件自动驾驶,紧急情况仍需人工接管。否则,一旦出事,不仅是赔偿问题,更是信任危机。

自动驾驶的未来,必然是技术和法规的双重进化。这次L3法规的出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全国统一标准、事故责任细化、保险配套等仍需完善。但无论如何,责任倒逼进步的时代已经到来,车企要么真刀真枪干,要么被淘汰。

最后,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很简单——看车企敢不敢白纸黑字承诺L3级事故赔付。敢承诺的,才是真技术;只吹嘘“领先”却不敢担责的,一律视为营销套路。自动驾驶不是儿戏,责任归属才是试金石。

你怎么看L3级自动驾驶责任归车企?你觉得哪家车企会第一个全国开放L3?评论区聊聊!(收藏转发,看清行业真相!)

0 阅读:0

益者三友金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